俞孔坚,俞孔坚讲师,俞孔坚联系方式,俞孔坚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品牌讲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俞孔坚:“新上山下乡”宣言
2016-01-20 3387
以下为作者在第十三期凤凰大学问沙龙的主题发言实录:
 
  刚才主持人说,我们这批人都是跟潮流是有所不同的。
 
  我最早在规划领域倡导“反规划”。当时正是城市快速地发展、蔓延的时候,我意识到中国面临生态危机,所以在将近十多年前提了一个“反规划”理论。当时在座有我们的杨保军先生,保军先生是我的“反规划”理论的积极支持者,但是当时环境下,我是少数,是孤立的。现在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生态环境的意识,已经成为一个全国的潮流。
 
  今天我想讲另外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也是最近我在广大乡村感觉到、接触到的,由此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和在座的专家、同仁,还有我们广大的学生交流,叫做“新上山下乡运动”,或者“新上山下乡宣言”。
 
  我谈的“新上山下乡”不是现在的把大学生派到乡下去当村官;也不是前段时间政府倡导的新农村建设。我认为这是一个新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可以把它认为是一个新城镇化的形式、形态。它必然要到来!而且它到来并不是我们推动的结果,而是内源需求,是自发的,从草根开始的。


  新上山下乡运动靠知青
 
  这个“新上山下乡运动”是针对于我们旧“上山下乡”运动而言的。那场旧“上山下乡”运动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而在比我早10年或者20年的这一代人是亲身经历的。它始于50年代,这确切地说是1955年开始,到1977年1978年结束,跨度将近20年的上山运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将近两三千万年轻的知识分子、年轻的学生,将近占城市人口的10%。
 
  那场“上山下乡”运动是被迫的,是中央政府为了减少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为了稳定社会而发起的一场运动,让城里人到乡下去,向农民学习,甚至试图改造农村的落后状况。这场运动出发点很好,但是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也留下了遗产。这是第一点。
 
  那么它的主体是谁呢?主体恰恰就是这批经历过旧“上山下乡”运动的人。这批人,我叫做“衣锦还乡”。因为这批人目前在城市中占据非常高、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我们的总书记到各个领域关键的岗位,都曾经是这批“上山下乡”运动的经历者。
 
  紧随其后的一批人,就是我们所谓的第二代婴儿潮,1960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人。他们是新的改革开放城镇化后,首先进入城市的一批人。这批人,包括旧“上山下乡”的这批人,他们共同的一点,都有这个乡土情结或者乡村情结。他们或者出生在农村,或者在农村度过了他们的青少年时代和最关键的一段时间,甚至影响了整个一生。于是,这批人有怀旧的情节。
 
  逆城市化是普遍规律
 
  同时这批人到了退休的年龄,到了下半辈子,他要寻找他的居住场所,而恰恰这时候中国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了一个到目前为止很难再进行下去的阶段。超过50%的人口已经在城市,城市出现了众多的问题,交通的拥堵、恶劣的环境、健康等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病在中国爆发。空气污染是最显著的,但是水污染,食物的安全、生活的不方便等等也是个大问题。恰恰是这样的时刻,引发了这批人回乡的愿望。所以,这是一种自由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新型城镇化到了一个阶段必然要发生的。
 
  那么在西方,同样发生过这样一个过程,叫逆城市化,或者叫作郊区化。20世纪三十年代,特别是二战之后,在北美和欧洲出现的一个过程。大量人离开城市中心,居住到乡下去,所以这是城镇化到了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
 
  但在中国,它又有它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就在于我们有这一群人。这群有乡土情结,有思旧、怀旧情结的这批人,以旧上山下乡的主体作为排头兵,紧随其后的就是刚才讲的新中国婴儿潮的一代,六十年代这一代。为什么叫做“运动”?因为这批人占据了中国社会目前的主体,它是很重要的一个主体,所以它可能会产生一场运动。这批人受惠于改革开放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大潮,所以这批人是“衣锦还乡”。这是我讲第一个观念,未来新城镇化、新城乡运动是衣锦还乡这批人带动的。
 
  高铁和互联网使新上山下乡运动可能发生
 
  第二点,新型的乡村化或者“新上山下乡运动”的独特性在哪儿?它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在一个科技发展的时代发生的。主要的、核心的体现,一个是高铁的出现,第二个就是互联网的普及。高铁和互联网这两种科技的出现,使得中国的“新上山下乡运动”有别于美国的郊区化。那时候美国是靠汽车,使得城市向郊区蔓延,所以它导致的结果是一种现在我们看到的蔓延式的城市。普遍的郊区化,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导致了生活方式的裂变,形成了冷漠的生活环境,邻里关系很不健康。由于高铁和互联网的出现,嫁接上中国悠久的农业文明,就形成了一个个具有历史和文化积淀的村落,使得中国的新上山下乡运动具有它的独特性。我把它这个概念叫做“快与慢”,“时间距离”。这使得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使得中国的郊区化运动,不是蔓延式的,而是跳跃式的。高铁系统再加我们快速的区域的交通系统,再加上乡村的慢性,这构成了我们基础设施的整体格局。这就是我谈到的新上山下乡运动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基础设施的格局将需要一种快和慢的结合。
 
  农村将从生产空间成为消费空间
 
  第三点,这个“新上山下乡运动”,它会产生什么?它需要我们对我们的农村生态系统有一个新的价值判断,有新的认识。这将导致一种新的城乡关系的建立。以前城市是消费者,农村是生产者,农村生产粮食为主体,城市消费农村的生产,这是50年代,我说的旧“上山下乡”运动时代。1950年代,我们农业生产贡献的GDP占了将近50%,所以它基本上是养活城里人。但是新的上山下乡运动,它是在农业GDP对GDP的贡献只有10%的情况下发生的,所以农村在这样的情况下,它成了一个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那么消费什么呢?提供什么样的消费,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它是为城里人提供一个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也就是说,它提供干净的空气、干净的水、文化、精神、休闲等等,所以农村变成一个消费的场所,而不再是一个生产的场所。消费的人群就是这群新“上山下乡”的人,衣锦还乡的这批人。所以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对农村,对它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价值评估,这个评估必须是从一个完整的、健康的生态系统来认识我们的乡村。
 
  新栖居模式像插队
 
  第四点,在这样的“新上山下乡运动”情况下,它的形式是一个插队式的。插队,就是像旧上山下乡运动一样,城里人到乡下去插队。这是未来城市的栖居模式。
 
  第五个特征,“新上山下乡运动”带来的结果是乡村的复兴、文化的复兴和经济的复兴。这种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是以服务型、同时建立在网络和创意产业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它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复兴。同时文化也会复兴。在旧的这个乡村文化的这个遗产基础上,嫁接当代的创意文化、科技文化和一系列时尚文化,使得我们乡村在文化上得以复兴。
 
  那么,在这样一个蓝图下,我们目前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呢?
 
  第一,我们的土地制度,乡村的土地制度,将面临重大的挑战;
 
  第二,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或乡村规划建设的方法和指导思想将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
 
  第三,我们社会治理结构将会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谢谢大家,我就先讲到这里。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