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周弘讲师,周弘联系方式,周弘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周弘 2019年度中国200强讲师
赏识教育首倡者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周弘: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
2016-01-20 119232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畅游在浩瀚的教育海洋里,我无比兴奋。那一朵朵绚丽的浪花发出了夺目的光彩,就像一个个孩子露出的笑脸,浪花虽小,但点点滴滴汇成大海。如果每个孩子都散发出生命之光,那整个世界都将充满光明。 我满怀信心,继续向前游去,迎接一轮初升的太阳…… 寻找生命成长的规律,寻找孩子快乐童年的源泉,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让更多的家长分享这份宝藏,是我新的目标、新的追求。 “行”这个字为什么起这么大的作用? “行”这个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魁力? 因为这个“行”字满足了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满足了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要。 所有孩子无形生命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 我发现所有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2 士可杀不可辱 一提到赏识,很多家长本能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加鼓励,实际上这完全误解了赏识教育。 赏识的本质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被看得起。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土可杀不可辱。”对方可以消灭我的肉体,但不可消灭我的精神。古代西方骑士因为一句话不和,与别人决斗,一个下午分别约三个人,以捍卫自己的尊严,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让对方看不起。 还有一句古话是:“土为知己者死。”为什么愿意为知己者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呢?很简单,三个字:看得起。 3 孩子仿佛是为赏识而来到人世间 成年人都需要赏识,从最高领导到一般平民都是如此。 比如说,年轻的女士或小姐,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个发型,走在大街上,对周围的眼光都很敏感。别说当面夸奖,就是一个赏识的目光,她的心里也觉得热乎乎的、甜丝丝的。 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 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可是,我们有的家长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倩的原因。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孩子最怕什么?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不是怕苦,也不是怕物质生活条件差,而是怕丢面子、失面子。 4 赏识的奥秘是让孩子觉醒 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但孩子诞生时都很弱小,生活在一个巨人的世界里。在生命成长过程中,都难免有自卑情结。 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完全缺乏数学才能,毫无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考试经常不及格。后来偶尔发生的一件事,让他的潜能进发出来。他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连老师也不会做的数学难题,这次成功改变了他对数学的态度,找到了数学天才的感觉。结果他成了学校里的数学尖子。 孩子的潜能需要星星之火的点燃。 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了,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5 发再高的烧,我也认了 我解剖一下自己小时候是如何渴望赏识的。我家兄弟姊妹四个。姐姐独生女,哥哥长子,弟弟么儿。我觉得他们的称谓含金量都很高,惟独我排行老三,为次子,好像是次要的儿子,不被父母重视 有时父母开玩笑说我是马路上捡来的,我还将信将疑。马路上哪位年长的妇女多看我一眼,我马上浮想联翩,她会不会是我妈妈? 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形成“赏识饥饿”。为了得到赏识我想尽办法,但往往并不奏效,最后我使出了绝招。 数九寒冬的一个夜晚,我独自来到院子里,悄悄解开棉衣,让寒风吹半小时,第二天只要一发烧,温度计超过38C,关注立刻来到身边。父母工作再忙,生活条件再艰苦,也会煮上一碗鸡蛋挂面,拿出几块苏打饼干,母亲坐在我的床边,摸着我的额头,问寒问暖。那个感觉,发再高的烧,我也认了。 6 难以忘怀的小石凳 小时候,母亲对我们很严厉。 在兄弟姊妹中,属我的脾气最倔。在外闯祸回家后,母亲难免数落几句,我常常项嘴。战斗激烈时,我就赌气高家出走。 可当一个人孤单地踯躅街头时,当太阳西沉、夜色阑珊时,刚才还强烈的自尊心,慢慢消沉下去,家庭的温暖一步步向我召唤。 怎么办呢? 我的思想在激烈斗争:回家,没有面子,威风扫地;不回家,孤独正。点点地爬上心头,晚上在哪里过夜? 于是我找了一个折中办法,给自己台阶下。就是在家的附近转悠,这样容易被邻居发现。当邻居把我的“下落’告诉父母时,父母会赶过来将我领回家。这时,我还要表现出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 回家后,仍然与母亲冷战。母子常常几天不说话。 每当这时,父亲就出面。我的这个家庭比较特殊,是严母慈父式的家庭。 每次,父亲总是把我带到附近一个公园里,和我并肩坐在一个小石凳上,然后拍着我的肩说:“小三,有什么委屈和心里话就和爸爸说说吧!” 每当那时,我总是硬咽难语,心里想,只要这样待我,爸爸让我认再多的错我都认了。 这么多年了,那清凉的小石凳一直活在我的心里。每当我心情不好时,只要一想到小石凳,我的心就静下来了。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怎样善待一颗童心的过错,怎样打开孩子的心扉,怎样倾听孩子的心声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