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广力,朱广力讲师,朱广力联系方式,朱广力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员工心理疏导与教练技术的卓越践行者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朱广力:29岁白领生前加班到凌晨——谁该为过劳死的悲剧负责
2016-01-20 32077


据媒体2013年11月18日下午,深圳,李茂韬的家属在公司楼下拉起了横幅讨说法。罗湖一名房地产策划师10月29日猝死,其生前微博显示曾多次加班到凌晨三四点。死者李茂韬今年29岁,从大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毕业刚三年,被公司外派到徐州出差超过半年。

从9月6日晚开始,李茂韬隔三差五就会在微博上抱怨工作的辛苦,发微博的时间往往都在凌晨。

——“近日心力不济,倍感劳累,无心工作。”

——“好饿好饿好饿”;(9.9.2:29)

——“好困好困好困”;(9.10.23:00)

——“还在苦逼的加班中,困,累,乏。”(9.12.3:36)

“来这城市半年,我知道12点后这个城市夜晚怎样,也知道阿姨几点开始扫街,4点钟时城市的夜晚充满了朦胧,似雾非烟,如你一般那么迷幻。”9.13.4:57)

 

这不仅是李某个人的心声,同样也代表了繁华都市里无数劳作的年轻白领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年轻人过劳死事件层出不穷,类似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社会的警醒。有统计数据表明,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达60万人,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每天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身亡,着实让人惋惜。

如何摆脱生存危机?远离“压力漩涡”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讲述当代年亲人心理压力的源泉?如何呼吁社会重视心理健康,加强危机干预的力度和广度,让这些本可避免的悲剧不再发生?

 

一:“年轻人过劳死”的背后——心理环境剖析

 

1.心理疾患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人才蓝皮书》认为,7成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边缘。过劳死现象中潜伏着另一个罪魁,这就是心理疾患。

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大约1/4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一个人长期疲劳、紧张、焦虑、抑郁,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生理科学研究表明,大约65%的身体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许多人有抑郁、焦虑感觉时,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疾患,更不愿接受心理治疗。因为对于焦虑、抑郁,大家习以为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何病之有?

一般来说,人们对心理健康存在三大误区:其一认为焦虑、抑郁不是疾病。其二,认为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其三,认为心病只需心药医。

 

2.心力憔悴:

过劳死大都与心理憔悴有关。心理憔悴有一系列症状,睡眠不好食欲欠佳,记忆减退头脑昏晕,人们往往以为仅仅是休息不好,不如精神分裂严重。然而,症状积累渐渐成为习惯,甚至依赖药物改善,那就严重打破生物节律,极大损害身体健康,以致成为过劳死的根源。

 

3.消极心理导致亚健康 

  “健康-心理亚健康-身体亚健康-疾病之间是互相转化的。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心脏、消化、免疫、内分泌等系统都会发生损害,出现亚健康,如果不及时控制就转化为疾病。

年轻人更容易忽略看不见的疾病,总觉得自己还年轻,小毛病不是问题,尤其是独自在外地打拼的年轻人,进医院基本上是不可能,时间、财力上都存在问题,常常大病化小,小病化无,久而久之字儿暗示

 

4.内部人格追溯:

 “过劳死”最简单找上一下几类人:

一是有“完美主义”性格这类人自我等待值高,每件事追求尽善尽美,不做好誓不罢休,或多或少也些许强迫症倾向。

第二所谓地“工作狂”这类人经常加班,放弃休假,一工作起来就停不下来,放假反而会觉得有种失落感。

第三 “粘液性人格”内向、孤僻的性格这类人平时不善言谈,心里有事不愿意对他人表达,社会支持系统欠缺,日积月累,心理承受能力达到一定限额的时候容易突发疾病。

第四 自我概念偏差,渴望被认同感强:这类人大部分在早年未得到父母的及时或足够的关注,会在潜意识中不断要求自己,达成无数个“第一名”,来获得父母及周边人群的认同和关注,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他们会不断的逼迫自己像狼一样前进。

 

二:生存状态倾向——社会支持系统缺失

社会生存环境:

生存过劳死的人群大多集中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新闻媒体、软件互联网开发等部门。这些人长期从事着繁重的脑力劳动,遭受着精神上的压力,饮食没有规律,作息没有规律。蓝皮书指出,调查显示七成人走在“过劳死”的边缘

单身人士居多:

该类人群大多属于单身青年,独自生活除了缺少分享和沟通的同伴外,很容易一个人凑合过日子,饮食休息都不是特别注意,每天必须的营养得不到保证。

精神寄托在网络虚拟世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地铁、公交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低头族”。哪怕是在同一个饭桌吃饭,每个人各自通过自己的手机彼此交流也属常态,很多人称为了现实中的“哑巴”,网络上的“巨人”。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交流方式也是引发过劳死的环境因素之一。

 

三:过劳死的十大征兆

如何避免悲剧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迫在眉睫

 尽管人类会遇到错综复杂、各式各样的心理危机,但危机干预工作者仍可使用相对直接和有效的干预方法来处理危机。“危机干预六步法”已广泛被专业咨询工作者和一般工作人员所采纳,用于帮助许多不同类型危机的求助者在现实生活中减少挫败感。

第一步心理减压 

培养读书的好习惯,为生活减压;把握机遇,避开风险,既积极进取又要知足常乐;乐观豁达,不过于追求完美,给自己和他人过大压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节奏地生活、工作,劳逸结合;压力太大时及时寻求援助;培养一种兴趣,学习一两种放松的技巧,如太极、听音乐等。牢记四个最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散步,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第二步 生理解压:适量运动,坚持体育锻炼,每周不少于3次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适度休息,定期体检,20岁以上者要每2到3年做一次,30到45岁人群每年一次,45岁以上人群每年两次。但要尽量避免伤害性检查。此外,还要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等原发病。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要认真医治。

第三步: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交活动,多进行面对面现实交流。打造属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将心理郁结多跟朋友诉说,防止心理疾病的堆积。

 由“加班”而引发的“过劳死”的问题不是靠所谓的“道德批判”等舆论声讨就够解决问题的。——变革狼性文化下的凶猛扩张,——正视“人力资源过开发”问题,——切实思考“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方式势在必行。

试想:——退出战场,肯定没有“床垫文化”,没有“过劳死”,也肯定没有“华为”式IT企业的辉煌及骄傲!——杀入战场,是否就得选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选择踏着战友的尸首前进?值得深思!

上海益西EAP心理学应用课程

A   做心灵教练型的HR及管理者系列(1-3天)

B   职业规划与信念重塑(1-2天)

C   招聘面试与绩效访谈心理技巧(1-2天)

D   培养企业内部心理辅导员(3-15天)

E   洞察之道心理学系列(1-6天)

F   婚恋情商工作坊系列(1-6天)

G   EQ情商效能与沟通系列(1-3天)

H   压力与情绪管理系列(1-3天)

I   组织变革与积极转型系列(1-2天)

J   顾问式销售与谈判心理学系列(1-3天)

K   积极领导力系列(1-2天)

L   七商智慧打造四养女人(1-2天)

M   工作与生活平衡系列

N   性福男女系列

 

婚搏慧官方微博:https://weibo.com/u/3151148140  

益西在线咨询QQ: 215193922

益西热线电话:400 021 8711

益西企业心理援助QQ3群:251192633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yisheeeap

新浪博客: https://blog.sina.com.cn/yisheeeap 

上海益西企业EAP心理援助机构 

https://www.yxeap.com

https://www.eapglobe.com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