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玟莹,林玟莹讲师,林玟莹联系方式,林玟莹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企业与人生幸福的心灵导师
56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林玟莹:孔融让梨孩子不让一定有错吗?-04
2016-01-20 6877

教师发言

  从孔融让梨看美德教育

  ◎熊小莹

  从一个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的视角来看,孔融让梨的考试题目本身出得就有问题。

  语文考试考查的是一个学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非道德高度。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更加离谱,孔融让梨的故事之所以可以流传千年,正是因为在那个年龄可以做到礼让是多么的困难,孩子回答自己不让,可以看出孩子的勇敢与诚实,这难道不是最可贵的品质吗?

  选择让梨的人会认为,礼让是美德,我们的社会需要美德;选择不让的人则坚持尊重人的本性,同时也担心孩子一味礼让,在未来的社会中会吃亏受罪。在我看来,让与不让都是孩子的选择,只要不触碰道德底线,孩子有选择的权利,我们谁也不能用道德的大棒给予判断或者指责。

  社会需要发展,需要和谐,一定离不开美德。社会心理学指出,人天生就具有利他性,即愿意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天性。很多研究“幸福”的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也指出,帮助别人会让人产生幸福的感觉。也就是说只要给孩子适合的环境,允许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必要时适宜引导就足够了。

  作为教育工作者,始终认为美德是需要坚持,需要渗透。但是我反对一切简单粗暴的方法,因为那本身就是对于人权利的一种漠视,用让人感觉不好的方法是教育不出美德的。所以大道理有时我会用小故事讲给他们听,有时会做成一些小活动让孩子自己去感受。

  我们在元旦前夕搞了一次互相表达感谢的活动,我先对所有的孩子们说:谢谢你们半年的陪伴,谢谢你们在学习上的积极参与,谢谢你们在活动中的配合,谢谢你们给予我的每一次帮助。有了我的示范,孩子们纷纷向班里的其他孩子表达了感谢,被感谢的孩子也会真诚地回答一声谢谢你。

  我从来没有想象过一年级的孩子的语言是如此的丰富,感受是如此的细腻,此时在班级中流淌着一种奇异的氛围。孩子表达完一轮以后,我邀请孩子们走下自己的座位,到其他想要表达感谢的同学的身边去感谢他,然后抱抱他。没有嘈杂,只有一张张笑脸,像是盛开了的花朵。

  我没有打算通过一次活动就可以改变什么,但是我相信,这次活动会在孩子的心中种下一颗善于发现美好的种子,孩子知道学会感谢不但会让对方高兴,自己也会快乐。

  社会需要美德,教育离不开美德,但是教育不等同于说教,我们更加没有权利对于孩子的选择指手画脚。无论教师还是家长,我们只有先做好自己的本分,对孩子全然接纳,再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寻找机会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助人的幸福,播撒爱的种子,保护孩子的心灵。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