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怎样进行道德教育才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
后习俗时期(postconventional)
第五阶段:以社会-契约推理为准则。明白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遵守法律是社会契约以保证大多数人的利益。
第六阶段:以普遍伦理原则为准则。遵守自己选择的伦理原则。
由此可见,小学生的道德推理的发展要经过他律、利益、好孩子这些阶段,那么,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的道德推理逐步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二阶段,进而第三阶段。
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道德教育的重心放在传递价值观和美德上。老师通过一些例子,用说教的方式将一些美德传递给学生,比如诚实、耐心、善良等等,并且通过奖励、表扬等手段来鼓励孩子实践和表达这些美德。这种方式往往是老师将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美德或者准则传递给学生,而学生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并没有得到锻炼。
另一种道德教育的重心在培养孩子的道德推理发展。在教育中引导孩子对规则、美德、准则等等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且逐步学会自己怎么去判断和推理,从而将这些技能最后整合为道德选择。道德不同于法律,法律可以强制,道德却是选择。只有学会判断和推理,才能作出符合道德的选择。
回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简单解释让梨这个行为是利他行为,让孩子们讨论,看他们能不能理解利己行为的含义,引导孩子说出思考的过程,做出选择的原因。经常这样讨论、思考、判断,孩子的道德推理能力才能慢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