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炳焕,章炳焕讲师,章炳焕联系方式,章炳焕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章炳焕:科学禅之二
2016-01-20 44872
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三千大千世界是如此让我们痴迷,有无尽的科学规律,广袤的未知世界等待着人类去探求。然而,世界为什么会存在科学规律?人类为什么又会了解这些科学规律?科学规律是否就是人类所感知、所认识和所规定的那样呢?这些问题在小时候看的《十万个为什么》中没有答案。爱因斯坦虽然是伟大的科学家,也只能感叹而无从回答这些问题。 人类的无思维状况应该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有我在的无思维灵知状况,所获得的感知相当于心理学的直觉;另一种是无我的无思维灵知状态,所感知的境界是圣者、禅者见到的离思维无言诠的世界。历史上的释迦摩尼、老子、庄子、孔子(中庸之道)、耶稣等圣人,都不同程度的达到了那种境界! 哲学家们也在殚精竭虑的思考着终极问题,柏拉图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一个理念世界,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复本。亚里士多德也承认理念世界的存在,但否认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副本,认为理念世界就融入在现实世界之中。哲学发展到当下的后现代哲学,由于受到当代科学技术和耗散结构论、混沌学、协同论、自组织理论的催生,哲学表现出轻视甚至摒弃理性的倾向,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因为世界给人类展现的一定是理性的,非理性的世界人类无法认知,譬如数学家认为宇宙是一个完整的数学模型,数学是最理性的,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一个稳定的、规定性的、结构性的时空一定是理性的,该时空中的生灵能够认知这个时空,这个时空就是理性的。非理性而人类又能认知这种非理性,在思维层面这是不可想象的!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无法跳出思维去观照世界,难免骑驴找驴。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世界有禅者的存在,否则,像“人类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这类问题就没有答案了,这个问题比“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等本体论问题要难回答得多。其实东西方都有一句谚语:同类方能认识同类!我们往往忽视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禅者看来,人类与世界,世界与人类,两者是完全同一的。正因为是同一的,才能相互认识。一块石头、一滴水、一棵树等在人类看来是无意识的物质,它们也能认识人类,倘若它们无法认识我们,我们也必然不可能认识它们。从小的现象的范围上说,人类能认识人类,神能认识神,鬼能认识鬼,狗能认识狗,水能认识水等等;从大的本质的范围上来说,主客观是同一的,即人就是神,人就是鬼,人就是狗,人就是水等等,反之亦然。只要放弃人类主观的标签,就不难理解世界的大同一性。 这种看法与西方泛神论有一定区别,泛神论认为万物都有主体意识,但人类只见到了自己的主体意识,没有见到物质的主体意识,泛神论失败了,只能以一派观点而存在。泛神论本身带有主体意识,不够彻底,而宇宙同一性是没有主题意识的泛神论。 宇宙的本质属性以绝对同一性存在于任何世界,不同世界的派生属性是流变的。所以易经中的“易”字的主要意义是不易,辅助意义是变易和简易。我们所认识发现的一切科学规律,都只是我们人类自身的规律,因为我们不可能认识独立于我们之外的客观规律。世界不可能有独立于人类之外的科学规律,如果有这种科学规律,人类也不可能认知。没有同一性,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看到、听到、感觉到这个世界,更别说发现科学规律了!但遗憾的是我们总是喜欢按照主观与客观,物质与意识,科学与宗教等等分门别类方法来研究规律,纵然能得出一些科学规律,那也是同一性的必然结果,只不过我们并不知道。将人类作为主体独立于客体之外来研究世界,其风险就在于无法突破客体世界的质碍性,反而一定程度的限制了人类的发展。所以,历代的圣人、禅者都一再呼吁应该去掉分别心,应该天人合一,因为圣者们突破了各种质碍性,亲眼见到了宇宙的同一性。可是我们以为这些话语是形容词组成的感叹而已。譬如《金刚经》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多人认为是一种形容看破红尘的比喻。其实这句话是实相的描述,也就是释迦摩尼所觉悟到的世界的科学规律,借助我们的语言近似的表述出来的,绝非是比喻这么简单! 可惜我不是科学家,无法实践天人合一的研究方法。但我期待着科学家们能增加在同一性的原则下进行科学研究的项目,若果真如此,人类与外层空间生灵沟通的愿望就有可能早日实现,禅者的世界就将以我们能直接感知的科学规律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章炳焕2011.4.9于宁波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