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正,吴国正讲师,吴国正联系方式,吴国正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吴国正:三步骤效率工作
2016-01-20 46084

三步骤效率工作

 

「半途而废的学习是浪费时间之大敌」,这句话是很好的箴言。

目前为止,我们已根据学习主题之三个标准「价值观」、「优势」、「机会」制定了学习主题,并具体定出完成期限与预期目标。这些可以说是为了不浪费接下来的学习时间所做的整地作业。

但这个整地作业仅做到一半,除了明确制定学习主题与目标外,还有需顾虑的事。

其中之一就是确保学习的时间。为确保学习的时间,必须拟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本章的要点即是该如何确保时间。

对组织的任何成果负有责任的人, 都是决策者(executive)。

换言之,决策者必须对成果负责,也就是「负责人」。

即使是一般员工,对公司的业务也负有责任。

因此只要对成果负有责任,每个人都是很了不起的负责人,即使各位不是总经理或管理干部。

一开始即是强调要「重视时间」的章节。

无须特别强调,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

现在虽议论纷纷M型社会什么的,但社会的差异再大,仍没有人一天的时间能超过二十四小时,且生命无常,人不知何时会死,这对所有人而言也是真实的。不仅一天二十四小时人人平等,时间无法保存或转移给他人这点也是无法改变的。

时间有限且无法改变,是人人皆平等的资源。

因此,该如何有效地管理并活用,是每个人的最大课题。能顺利掌握此问题的人,相信更能享受人生,反之亦然。

「与时间的资源相比,一般被认为重要的其他资源,例如资金,在现实中是较丰富的。」的确如此。不是「时间就是金钱」,应该是「时间超越金钱」才对。

整理成简明的三个步骤:

记录并分析时间

管理时间

整合时间

时间管理的第一步是记录并分析自己使用时间的方法。其次是将自己的活动分类,分清必要与非必要的活动。最后再将能自由使用的时间整合成较大的时间单位。

「记录· 分析→管理→整合」三步骤,是时间管理的基本。

要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时间管理的手法,不仅以管理学习时间为前提,还包括工作等自己拥有的所有时间。

确保学习时间的动机,源自一般工薪阶层想利用工作以外多出的时间。为此,正规的工作须有效率地进行。「记录· 分析→管理→整合」三步骤须置于一般的工作中予以检证,从中抽取的时间即可作为学习之用。

记录时间的成效

「透明化」此语汇前已提及。这是丰田汽车想出来的生产管理手法之一,能一眼看出制造工程与进度之异常或正常与否。

众所周知丰田生产系统──即时生产相当着名。

即时生产系统意指,后段作业向前段作业提出索取必要零件的「申请书」,前段作业仅生产受委托制造的必要零件,如此一来可压缩库存与半成品。此处所指的即时生产,即是让后段作业看得见所需之物的方法。

这种透明化的手法现在不仅用于生产现场,也适用于办公室内及一般业务。记录不知用到那里的时间,就是让自己使用时间的方法透明化的手段。

记录时间有许多好处。首先,当意识到要记录自己运用时间的方法后,想尽量有效地活用时间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强。这虽违背记录平常运用时间方法之宗旨,但只要结果是有效率地运用时间即可。

其次,当运用的时间透明化后,即能凸显原先的错误。

对于自己如何运用时间,每人都有其前提与假设。

例如「我在中午以前就是提不起劲」、「我是夜猫子」、「我到了礼拜三就没力了,看我今天就这副德性」。但是,将运用的时间透明化以后,即知这种前提与假设其实是错的。

例如以为自己中午前没劲的人,其实午后的成果也不好;或者别说周三了,整个礼拜都没劲!自以为是的胡思乱想,其实都错了。明确地知道错误是因为时间的运用方法透明化了。

将自己运用时间的方法透明化,亦可知道自己独特的习惯。习惯有好有坏,好习惯当然要维持、坏习惯就得改善。换言之,能理解什么是该强化的重点或改善的重点。

再来,与过去的记录作比较后,更能把握住时间使用方法的变化。当觉得自己「最近成效不显扬」时,正是实践记录时间的好机会。实际上,当你试着实行之后,会发现许多乐趣。

例如,之后会提及的、在关键时刻正好有杂务插入,或下午三点半以后的绩效确实不佳,或一次做很多件事情等,都是需要改善的重点。

把握黄金时刻与劣势时刻

记录时间作了一段期间后,其次是检讨使用时间的习惯,亦即分析时间。

习惯有好有坏。

好习惯意指让工作有效率进行之主要因素,将记录时间后获得良好成效的行动,加以思考要因后再予以归纳。归纳即自列举的几项事情中,推测其共通的要因。同样地,针对坏习惯,也要归纳其共通的要因。

我曾在检讨这种习惯时,因发现自己中午以前较具生产力而吃了一惊。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早上起不来那一型。在公司任职时,因时间能自由运用,赴办公室大约都十点左右。换言之,我给自己作了「早上较无生产力,工作没进度」的假设。

因对工作绩效不满意,我试着开始记录时间。

结果发现自己晚上工作得再晚也未必有成效,相反地,午饭(当时是两点左右)前工作的效率很高。

后来我就尽量把工作排在中午以前,但必须起早。

现在的作息如下:夏天清晨六点起床,七点一过即开始工作;冬天则六点半起床、七点半开始工作,大约晚上七点至八点结束工作。现在清晨起床还是很困,但一想不可浪费这段高生产力的宝贵时间,眼睛自然就睁开了。

工作的时间改变后,我继续作了数次时间的记录,发现了一些事情。

开始工作到吃中饭(约一点钟)前工作效率较高这点,与之前并无二致。中饭后到三点半前后,活动力下降、精神较散漫;过了这段时间后,直到回家以前,会再度集中精神继续工作。

这是我使用时间的习惯。在中饭前与晚饭前,工作效率之所以提高,用餐可能是一种诱因吧。如果这个猜测是对的,那就是无条件的反射动作了。

总之,我从自己使用时间的习惯获悉,午餐前是我的高效率工作时段,即关键时刻或黄金时刻。在此时间带绝不安排杂务,专心地写稿。

杂务及与人会面就安排在三点半前后( 即劣势时刻),傍晚(即准关键时刻或准黄金时刻)则再度努力向前迈进。

藉由时间用法的透明化,将自己的黄金时刻与劣势时刻整理出来后,再拟定与之配合的工作进度表。在黄金时段排进重要工作,断绝杂务,仅执行这一点,工作效率将大为不同。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