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文,陈凯文讲师,陈凯文联系方式,陈凯文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食品、饮料、白酒实战派营销专家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陈凯文:打靶营销——鲍师傅中式糕点的火爆秘籍 开业14年一直在排队
2019-09-04 2421

陈凯文老师于2010年提出“打靶营销”竞争模式及操系统。“打靶营销”是继“定位”理论后,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营销竞争新模式,对于快速成长的中国品牌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实战价值。




成立10多年,至今开出30多家店,但全国山寨店高达1000多家,即使这样,他们门店日常排队也要耗费5分钟,高峰期更要排上1~3个小时。

这家店,叫鲍师傅糕点。它是一个十足的、长红的网红品牌。通过多时间段、高频率消费、产品力壁垒占据消费者心智。


鲍才胜,是鲍师傅糕点的创始人,他似乎不是个“好学生”,在别人都努力学习,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时,他一直在想什么生意好做。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执念,“面包”成为了他走出农村的水晶球。

1987年,鲍才胜的出生地——江西资溪县掀起了学做面包的潮流,当时只有13岁的鲍才胜,开始了学做面包的征程。1990年,父母在安徽开起了一家小面包店,随后又到了郑州、信阳、山东……1995年,鲍才胜高中一毕业,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而他的创业一直围绕着面包。

2004年,鲍才胜来到北京。了解市场,走遍了每个区域的商业街,观察周围的客流量、消费结构。最终,鲍才胜将第一家门店开在了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周围有密集小区、学校。他把店命名为“鲍仔西饼屋”,当时也只是街边一个不起眼的面包店,主要售卖生日蛋糕,附加一些猪肉牛肉味的肉松小蛋糕。“刚开始不是很好卖,但到了2005年底,就有很多人从海淀区过来一箱一箱的买。”鲍才胜发现,自己的店开始火了。

一个爆款明星品类打开消费市场

火爆之余,鲍才胜也发现,当时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出现了好利来蛋糕、味多美、金凤成祥这些连锁面包蛋糕品牌,甚至还有一些国外品牌。

跟这些品牌相比,鲍才胜愈来愈发现自己的店就是一个没有商业模式、没有技术壁垒的小作坊。为此,“改头换面”、“走特色路线”便是他对自己当时转型的总结。

首先,他将“鲍仔西饼屋”改成“鲍师傅糕点”,因为这更时尚、更像一个连锁品牌。从现在发展情况来看,“鲍师傅”这样拟人化的品牌名,一定程度上有IP引流的作用,比如,“师傅”更显得专业、更亲民、更有街坊邻居的感觉,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压力。其次,从铺店转向“窗口式销售”。

但如何走特殊路线,这让他很苦恼,他从未出过国,国内也没有前车之鉴。偶然在网上看到“台湾凤梨酥”,让他找到了特色路线的机会。

他恍然大悟,一个凤梨酥能让大家记住台湾,为什么自己的面包店不能用一个特色的产品打开消费点。

于是,他砍掉了原来门店里的生日蛋糕类产品,留下了备受大家欢迎的“肉松”类小糕点,并逐渐推出海苔、蟹黄、柠檬、芝士等口味的肉松小蛋糕,将其统一命名为“肉松小贝”。至今,不同口味的肉松小贝依然是鲍师傅的爆款明星产品。很显然,鲍才胜建立起了自己的技术壁垒和打开了一种新消费习惯。

产品力是技术壁垒

的确,跟如今其他面包糕点店不同,鲍师傅并没有高大上的装修和琳琅满目的产品展示柜, 也没有咖啡、酸奶、西式甜点等附加产品,但也不像大多数国内老字号,发展目标只在某个区域;而是在中国老字号和西式面包糕点中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特色路。换言之,“不走洋品牌路子,不学老字号模式”是鲍师傅的商业道路。

纵观目前国内烘培行业,老字号的品牌有北京的稻香村、南京的莲湖糕点,洋品牌有新加坡的面包新语、韩国的多乐之日和巴黎贝甜等等,同时,随着新零售的火爆,也出现了诸如幸福西饼、21CAKE的电商类蛋糕品牌。

用鲍才胜的话来说:“有人谈过近几年中式糕点在中国复兴崛起的问题,其中,就提到了鲍师傅有可能掀起复兴的浪潮,并能和当今一些洋面包品牌抗衡。”

在我们看来,鲍师傅能与之抗衡的原因有四点,同时也成为了区别于当今其他烘培品牌所创造的技术壁垒:

第一,产品零食化,没有饱腹感。

小份制糕点,适合早餐、下午茶、休闲等场景。

第二,改变人们心中洋品牌的视觉设计。

简单、街坊店的风格气息,门店名“鲍师傅”接地气;60平米~200平米的门店,采取简单的“窗口式”销售。

第三,控制SKU数量。在鲍师傅的门店中,产品种类大约在16~18个,比如海苔酥松小贝、蟹黄酥松小贝、流心芝士蛋挞、红豆蛋黄酥、枣糕、大桃酥等等,且每年更新6~7个产品。

第四,产品单价不高,少量多份、按斤称,客单价容易提高。

19元/斤、5元/个、6元/盒……这些看着便宜,如果每样买一点,客单价也要超过20~40元,

而往往消费者首要关注的是产品的单价。跟其他面包品牌高单价相比,鲍师傅做法显得很聪明。

“烘培行业有一个怪理论, 5年洗一次牌,一成不变的,就会被洗出去。这其中,就有产品力、口感、装修的转变,虽然鲍师傅装修没怎么变,但产品一直在变,无论是口味还是种类上。

然而,经营十多年的鲍师傅早已经历了两个5年的大洗牌,直至今日,山寨店泛滥,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可它依然没有出局,反而还活跃在烘培行业,占领着消费者的心智。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