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剑,刘剑讲师,刘剑联系方式,刘剑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刘剑: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作用
2016-01-20 43160
为促进企业管理的有序化,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对企业需要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科学的有机整体就是企业标准体系。这些标准按一定形式排列起来的图表,称企业标准体系表。 企业应该制定并执行哪些标准,是由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及企业标准体系的作用所决定的。所有关于以“物”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列入技术标准体系;对于以“事”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列入管理标准体系;对于以“人”的工作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列入工作标准体系。所以,企业标准体系主要包含有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一.企业标准体系的作用 1.标准体系在企业最主要的作用是利用它对企业实行系统管理。因为,企业本身是一个充满纵横交错关系的复杂系统,经常面临一些难于解决的系统管理问题。例如,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传达给企业每一个成员,并且变为大家统一自觉的行动,在这个期间既不靠层层开会,又不要使各级领导忙于事务;企业各级领导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都有分工,但是,怎样才能解决横向协调问题,使得在工作中既不产生互相扯皮推诿,又不互相排斥重复;企业关于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生产效率、物质消耗、生产成本等一些目标,如何能持续稳定的阶梯式地提高水平等等。要解决上述这一类的问题,必须对企业实行全面系统的管理。企业的总目标是生产出符合标准要求的合格产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管理系统是围绕着产品生产为中心形成的。系统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是在总目标下相互联系的环节。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成为总体目标串起来的统一整体。每个环节都包含着人、财、物、事等要素,有着任务、要求、手段、方法、程序等彼此联系的重复性活动。各个环节的任务、要求都是由企业的总目标层层分解而来的。将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重复性活动制定成标准(即法律规范的一种形式),用标准的形式相对固定,形成企业标准体系,用标准体系中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对企业实行系统的管理,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的总目标的实现。所以,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有利于对企业实行全面和系统的管理,用标准体系管理企业是对企业实行整体管理的基本手段。 2.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有利于形成企业系统的稳定结构。通过有组织的科学活动,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不仅在企业系统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而且在企业各种活动的各个方面,即在技术、经济和组织管理等方面,都建立了比较稳定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企业系统的稳定结构。 用标准体系管理企业内的各种活动,不仅为不同的人进行同一活动提供了统一的依据,消除了活动效果因人而异的现象,而且当某一局部活动的标准做了修订以后,由于企业标准之间的相关性,会引起其它标准相应的变化时,这种变化是有秩序进行的,不会破坏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企业建立了标准体系,从而形成企业系统的稳定结构,使企业能够经受住内、外条件变化的冲击,例如,市场变化;产品结构变化;职工队伍变化等,可以主动地、有秩序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秩序的混乱。 3.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可以形成全员的自我管理。目前,企业的管理现状是各级领导遇到问题时,纷纷找总经理处理,领导甚至走路、用餐、开会、休息时也常有人找,工作十分被动,用于开会的时间很多,忙于处理日常事务,以至没有时间研究企业经营的战略问题。当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用于管理企业后,可以把大部分重复性工作变成企业每一个成员的自我管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各级领导由被动变主动,可以不再过问经常发生的问题。企业每个员工都要执行标准,哪些问题能解决,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标准中都有明文规定,不必去问哪一个领导。领导们用于开会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一部分时间用于检查监督,其余所剩时间可用于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发展方向性的新问题。 4.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员工所有活动的综合成果,只有企业员工都围绕着这一目标协调一致、共同努力,才能使企业取得满意的经济效益。 企业标准体系把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各种指标项目和各个因素层层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形成许多分目标,而且把每个部门、每个成员完成具体目标的好坏、与检查考核和奖惩结合在一起,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工作有秩序、检查有准绳、奖惩有依据。 所以,企业标准体系把全员独立分散进行的个人努力,统一协调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企业必然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5.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可以有秩序的不断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企业标准体系是由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很多标准构成的,标准的制定、贯彻、修订过程就象一个滚动环,每循环一次便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通过标准化活动的阶段性循环,可以不断地提高标准的水平。这样就保证了标准体系中各项标准阶段性地提高。因此,用标准体系管理企业,能够有秩序的、不停顿的、阶段性的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生产技术水平。 二.管理标准化 1.管理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的定义 在GB/T15498《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中管理标准和管理标准体系是这样定义的: 1) 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注:“管理事项”主要指在营销、设计、采购、工艺、生产、检验、能源、安全、卫生环保等管理中与实施技术标准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2) 管理标准体系是指企业标准体系中管理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管理标准也就是管理机构为行使其管理职能而制定的具有特定管理功能的标准。管理职能一般包括对管理对象和过程行使计划、组织、监督、指挥、调节、控制等职能。管理标准化,是指以制定、贯彻管理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部活动过程。管理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管理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一个子系统。 2.开展管理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 推行管理标准化是企业企业改革的客观需要,同时又是企业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的必然结果。其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行管理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管理的科学化始终离不开管理的规范化。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过程实际上是不断认识本企业特点,不断总结管理经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企业活动逐步走向有序化。这个过程又是渐进的,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不断深化的过程 。管理标准就是这种积累的一种方式,一种有效的途径。企业通过不断地总结管理经验,又不断地制定和修订管理标准,通过标准使这些成功的经验加以稳定、加以推行,然后再通过修订这些标准使经验更加深化,促进管理水平的一步步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各级领导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对企业发展有决定意义的重大决策问题。 2.推行管理标准化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管理标准化有利于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的建立,有利于强化生产经营手段,使广大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按章(标准、程序、办法)办事,整个企业的活动活而不乱,保证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有了科学的管理标准,有利于企业定编、定员、开展岗位培训;有利于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分工明确、职责清楚、要求具体、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这一切都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3.以法治厂和强化约束机制的需要。多年来,企业管理工作已具有一定的水平,但传统管理的痕迹仍旧很深。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管理上的许多问题凭领导者的个人经验做决断,缺乏以法治厂的观念和措施。企业制定的一些管理制度、规定和办法等,常常由于不健全或规定的过于笼统,还不完全具备标准(即法律规范的一种形式)的各个要素,通常大都缺少定量的要求,很少有严格的定量检查规则,而且也没有按照制定标准的程序来制定这些制度和规定,不便于执行和检查而流于形式。有些干部和工人也常常缺乏行为规范和必要的约束而随意行事。根治这类现象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变“以人治厂”为“以法治厂”。在这些制度和规定中补充和完善一些标准所应具有的各种要素,并将它们分别纳入企业标准体系中,即可以将它们提高并转化为企业管理标准,这样才具有对全体成员都有约束力的特性,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每一个职工,都必须遵守,要改变它则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这就有可能逐渐在企业范围内养成一种依法行事的习惯,走上以法治厂的轨道。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