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红,彭永红讲师,彭永红联系方式,彭永红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彭永红:职场强迫只是小Case,切勿惊慌
2016-01-20 21296

 

我常常在课后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一些学员,他们在年龄、外表、知识结构等方面没有什么共性,但在“纠错“能力方面尤其强。他们总会跑过来真诚的告知我,老师,你的课件中哪页PPT哪个标点符号不对。更甚者还会说,你某处好像没有“句首对齐”。通常,我都热情对他们报以感谢。

他们不容得自己有错,不容得别人有错,如果错误存在而没有得到修正,他们会坐如针毡,心神不安。他们对外人没有刻意的敌意,只是内心有个声音不断的催促他们去修正错误。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如:不断地重复做一些行为,想一些事情。

这类都能归入强迫现象。大多数人都未发展到“症”的程度。通过自我心理调试进行缓解,如改变环境,消除强迫源头,让行为和想法得以恢复常态。

观察这群体,我发现了一个现象。他们背后都有一个“强迫”的榜样,以父母或早期抚养者居多。这些榜样们,在他们生命早期,常常以过高、过严、过狠的方式来教养他们。让他们对“犯错”这类事件,产生了很深很深的恐惧情绪。为了防止再度被唤起那种可怕的情绪,他们试图用多次行为、观念来阻止错误的出现。久而久之,重复做,不断的做,就形成习惯,一旦进入相同类似的情境,就容易出现这类强迫自身或他人的想法和观念。

职场强迫的现象,只是折射了他们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在生活情境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就容易苦了他们身边的爱人和孩子。而且也很可能再度“创造”一个“强迫”的孩子出现。

观察到自己的某些“强迫”现象,赶紧打住。如何办?

■觉察

觉察自己有哪些行为是属于强迫现象当中所描述?觉察自己通常受什么刺激源(环境、人、天气、气味等)就会发生强迫行为。

■绝缘

离开哪些让你有强迫行为和想法的环境中。当然,如果被迫要进入,最好找一个可信的朋友监督你离开。(例如我在课程中那些纠错高手,最好让朋友把其带离)。或者换工作,换岗位,很多人就不治而愈。

■重找榜样

寻找一个有不少缺点但却取得好成就的榜样(例如令你艳羡行业地位的领头羊)。在榜样身上,去重建一个认知:人可以有缺点,却不阻碍自己变得更好。从认知上松绑过去一定要凡事完美的限制想法。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人都是有很多缺点的人。

■小改变

强迫行为一般都是个别小行为,因此从小改变开始着手。当刺激源出现的时候,强迫行为的次数、频率、情绪变化等先发生小改变,逐步减缓到一个令自己舒服的水平就够。不要抱着斩草除根的态度,反而是不且实际的。很多强迫行为本身是一个认真、谨慎、细致的表现。

不多久,身边的人就发现你的可爱,你的放松,你的宽容。强迫不是错,完美更没错,人只是有些小错,人生不会犯大错。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