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峰,曾峰讲师,曾峰联系方式,曾峰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营销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曾峰:海尔集团品牌战略与名牌战略的案例分析
2016-01-20 42668
海尔集团品牌战略与名牌战略的案例分析 海尔是奇迹。从1984年亏损147万元的小厂,经过17年的奋斗,发展到今天全球营业额600多亿的大企业,年增长率平均达到81%,而且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于是研究海尔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早在1985年,也就是海尔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困难阶段,就明确地提出了创造名牌的目标。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市场经济下,世界的版图是名牌的国界。可口可乐也好,可达、富士也好,说到底是一种品牌、一种实力的显示。一个国家的实力,也将通过其拥有世界名牌的多少来体现,海尔的目标就是要冲出国门创名牌,这就是海尔的历史责任!” 名牌战略是企业从小到大的催化剂,是从小成长到大的重要桥梁,而不是等到大了之后才能收获的成果。发生在1985年的“砸冰箱”事件后,海尔就开始了确立名牌战略,不仅扭转了过去的被动局面,而且逐步成长为国内著名的企业和驰名的品牌。以张瑞敏为首的厂领导,分析市场形势的发展:尽管市场上的冰箱品牌不少,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名牌几乎还是洋货的代名词。于是,张瑞敏果断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并由此确立了走质量效应型发展的道路。 1991年底到1998年,海尔以“吃休克鱼”为理论依据,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使海尔企业规模得到了空前的扩张。其中,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处境困难的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厂,尔后分别更名为青岛海尔冷柜总公司和青岛海尔空调器总公司。仅仅一年时间,两厂分别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职工素质等均跃上一个新台阶,从而使海尔从一个冰箱企业变成了生产各类家电产品的企业。因此,海尔品牌的名声进一步提高,海尔集团成了本行业的主导企业之一。1999年,海尔在国内坐稳了位置之后,不失时机地进入新的国际化经营的新阶段,对自己品牌的要求,也由“品牌国际化”到“国际化品牌”。海尔不仅把自己的产品打到世界市场上,而且要在世界各地建立自己的经销和生产机构,海尔提出的目标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内销售;三分之一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三分之一国外生产国外销售。至此,海尔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海尔集团自“名牌战略”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开发、精细化管理、资本运营、兼并控股及国际化,已从亏空147万元的企业成长为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产品品种涉及电冰箱、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等27个门类,7000余个规格品种,并批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00年,海尔集团国内营业额实现268亿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212亿元,比上年净增50亿元;出口创汇比去年增长1倍,达1.38亿美元,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