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笑之,冯笑之讲师,冯笑之联系方式,冯笑之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国家高级体验教育师、“体验式德育”倡导者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冯笑之:我们的德育要多些“体验”
2016-01-20 47948

□冯笑之

有则教育故事这样描述:冬天里,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洗碗,很小的女儿在一边看着,突然问了一句,“妈妈,你冷吗?”母亲稍作停顿,没有像一般母亲那样,微笑地看着孩子说“不冷”,而是微笑着将孩子的手放进了冰冷的水中,女儿的手立刻缩了回来,后来等这位年轻的妈妈碗洗好后,发现女儿端了一杯热水递上来……

如果说如今的多数学校德育也好、家庭德育也罢,不怎么成功,究其缘由,我觉得应该是学生缺少体验。我们的德育不缺少说教,尽管这种说教多是善意的,效果却不一定好。上面所举案例,假如母亲“不冷”,那么年幼的孩子或许真的以为母亲很享受冬天里在冷水中洗碗这件事,进一步讲,当孩子不知道母亲真实感受,所得到的错觉谈不上教育。

说到“体验”,让我想起韩国的军训冬令营——安山“魔鬼训练营”又开营了。位于首尔东南66公里处的安山军事基地,4014-17岁的孩子赤裸着上身在雪地里进行5天或14天的耐寒训练,举木料,拖轮胎,孩子们每天都要在这里接受9个小时的军事训练。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一名17岁的受训学生哭喊着,“以前,只要爸妈不看着我,我就不守规矩;从现在开始,我保证,即使他们不在,我也要好好表现。我会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不分心去做其他事,听爸爸妈妈的话。”这样的训练方式,或许会让很多中国家长难以接受。而韩国这种冬训营是从1997年开始举办的,开办至今,已经大约有10万人参加,今年又有200多人报名,韩国的这些家长让孩子参加这种类似特种兵训练的冬令营,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自律意识,增强孩子的纪律性和自信心,使得心智更加成熟。

像韩国这样的训练形式在人们评价褒贬不一。但,对于训练所起的效果呢,却是有目共睹的,孩子们经过一周的训练,多少对家长的一片苦心有所理解。当看到孩子们满眼泪水喊出努力的决心时,我在思考,这种历练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而这些或许可以早一些就给孩子。去年,在网上流出一组日本幼儿园冬季赤膊长跑的图片,图片中的日本小孩在雪地里飞奔,或是用毛巾摩擦身体,以增强体质和抗寒能力。

相比而言,中国对孩子在心智方面的磨砺似乎要晚一些,即使有,也是为了弥补德育的缺失。

2004年,我从东北新闻网上看到一则题为《师生三人行程600里走到北京 徒步苦旅戒网瘾》的新闻,说的是河北师范大学教心理的杜老师为了引导学生克服厌学和上网成瘾,带着两个学生徒步从石家庄进京。石家庄到北京距离600里,如果徒步的话每人大约要迈36万步才能到达。杜老师坚信共同的苦旅能改变孩子的未来。他们出发时随身只带了两顶帐篷和只够吃一天的方便面。第二天干粮没了,只好沿途找饭馆。杜老师定的标准是每人每天6元,所以吃面条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徒步旅行很辛苦,孩子们有时一顿吃两碗面条,到饭点还会饿。他们唯一一次吃到的菜是他们奢侈一把花10元买了西红柿、青椒和鸡蛋,到老乡家借火做菜,也就是西红柿炒鸡蛋,青椒炒茄子,但学生们说:“那顿饭真香。”

一路上,师生三人尝尽人间冷暖,几天不到,腿又肿又痛不听使唤了,家长给买的600元的鞋走“飞”了,一顿又一顿的清汤面条吃腻了,夜宿帐篷每天都瑟瑟发抖,学生们几次说不想走了。最终还是在老师“老兄”的劝说下,坚持了下来,终于到达目的地。经过这次苦旅之后,17岁的大钊说:“我想我们9天所遇到的上9年学都遇不到。”

再有,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叫《变形计》,节目选取生活差异很大的两个家庭(一般为边选山区与发达城市)的孩子进行生活交换,一个孩子是农村的,一般品学兼优,另一个生活优越,一般会是桀骜不驯。节目组与双方家庭协商之后,将乡下的孩子送到城市,再将城市的孩子送到乡下。一周的生活体验之后,都会出现城市孩子被感化,懂得感恩、珍惜、体谅,行为也会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这种“易子教育”形式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效果?贫困山区孩子为什么懂事?因为贫穷的父母没有娇惯,他们靠双手辛勤劳作,穷人家庭的孩子不断体验着父母的辛劳,看看那些农村孩子的手,就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懂得珍惜和感恩。

一次,我打趣地问一群来基地参加实践教育的孩子:你们当中在家经常干活的请举手!结果真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我又问,怎么能证明呢?你手上有老茧吗?那孩子将手伸到我跟前,我一看,果然是满手老茧。我很纳闷,现在,像我这样30多岁的年轻教师,小时候都没怎么干过农活,手上自然不会有太多老茧,这孩子才十五六岁,怎么会有这么多茧子呢?旁边一个孩子插嘴说,他老家是三峡农村的。又是一个“变形计”人物!

举了这么多的案例,都在传达一种信息:德育,不是嘴上喊出来的;得实践、得体验,只有经过历练的德育才经得住考验,也只有不断历练才能让人格更完美。

那么,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体验呢?

我觉得,首先应该有两个原则:

一、孩子能做的事,大人要放手。

“该放手时就放手”。举孩子学走路的例子,如果大人总是在孩子摔倒的时候去扶一把,那么,当孩子再次摔倒时,他就会等着大人去扶,正是因为大人的“扶”让孩子有了期待和依赖,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能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难免有磕磕碰碰,没有伤疤的躯体永远称不上成熟的身体。越是害怕,越是不敢放手,越是不敢放手,孩子就越是长不大。当我们开始抱怨孩子为什么总是长不大时,总是纳闷为什么别家的孩子总是那么懂事时,问题的症结恰恰在我们做家长的自己身上。正是因为我们的不肯放手、不敢放手,抑制了孩子的成长,减慢了孩子成长的速度。

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凡是要靠自己:自己洗碗、自己洗衣、自己叠被、自己洗漱、自己穿衣、自己睡觉、自己做饭、自己上学……当孩子懂得凡事自己动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时,就会格外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知道体谅父母、体谅他人。

二、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的事,一定要让他去做。

什么事对孩子有利?比如,孩子要参加一项体育比赛,尽管能力有欠缺,我们也一定要支持他,鼓励他。因为,参加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让孩子变得健康阳光,更能在增强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懂得尊重对手,一些集体项目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团队意识、伙伴意识,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等等。

在比如,买东西不要总是包办。适当给孩子一些钱,让他学会消费。与卖家的较量也是一种生活技能。同时,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储蓄意识、投资意识,懂得一些理财技巧,还可以适当给他们创造一些挣钱的机会,让他们知道挣钱不易,避免花钱大手大脚。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