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斌,孔斌讲师,孔斌联系方式,孔斌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阿里巴巴金牌讲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孔斌:李莎|对自我认知的深入解析——读《直觉力》有感
2020-01-14 2160

    最近也不知怎么了,看了几本类似的与自我认知、关于职场规划有关的畅销书,感觉有点尴尬,也有一点窃喜。尴尬在于自己有点走投无路或是穷途末路以至于慌不择路的滑稽感,窃喜是内心深处暗示自己还没有到无药可救还在努力补救的荒谬无知。而且看的这几本书都还蛮贴切自身的问题的,里面也提到了很多新知识,虽然还谈不上达到什么警世佳作,但是就我自己而言,还算实用,至于我用不用的好,这里就不表了,毕竟我也还不能确定。


    若说我现在看的这本书有什么用,最直接的观感是它可以解释目前我看书的轨迹缘由。因为内心迷茫,急需有人或是书能给我一些建议之类的,所以我如饥似渴的选择了这些书,来为我的人生答疑解惑,这些可以称之为本书探讨的主题——直觉力,也可以说成潜意识,就我个人来说,潜意识更贴切更通俗易懂一点,但是毕竟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畅销书,起一个文绉绉的名字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显得高大上一点。




    我就我自己的问题写一写看此书的收获吧,毕竟内容还挺多的,一己之力难以概全,而且我自己有侧重,更不能做到一视同仁,面面俱到谈体会。


    看这本书的时候挺惶恐的,因为她提到的每一个问题,我似乎都犯了,当然上几本书看的时候也全程这种观感,挺沮丧的吧,原来自己问题一大箩筐这种想法,不自觉的就冒出来了,按都按不下去。但是后来想想,写书的人好歹是心理学硕士,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深谙普罗大众的心理轨迹,料中我的问题应该才是理所当然,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我是很多人中的一个而已。


    之前辞职的时候左右摇摆不定,因为新工作还没找,但是又实在不能再忍受当下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总之各种原因各种理由,整个人都陷入了焦虑之中,有时候觉得未来一片黑暗,有时候又觉得如果不跳出去可能就真的黑暗了。关于未来的选项一时间过多,难以决断,而且身边的人也劝慰不如得过且过,将就着边走边看。但是最终还是很干脆的在一次荒唐的工作完成后提出了离职申请。


    选项单一,人反而越容易做决定;而选项过多,相互影响时,反而容易纠结。此时就需要我们多角度看待问题——当我们面临的选择是那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时,我们尽可能的缩小我们的选择范围,以便我们快速决断;若是我们面临的是人生节点上的大事,不妨多给自己一些选项,看看哪个对我们而言最有价值,哪个才是我们的最佳选项。我不愿意未来一片死水整日浑浑噩噩,所以我跳出了那个圈子,让我的内心得到一时的平静。


    在我的这些行为模式里,处处都藏着潜意识对我的行为的引导作用,这种引导是在非理性的状态下悄悄进行的,就像很多讲命运轮回的电影所描述的那样,人们好像总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踏入同一个怪圈,其实那不是真正的无意识,而是人们被潜意识引导而不自知。


    比如我对于辞职势在必行,从意识层面上来讲,我渴望自己能变得更好,但我们意识的运作模式,却是优先满足当下的欲望——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快感。即使未来也不可预测,或许会更糟也说不定,但是当下我是快乐的。


    但是我当下的欲望被无限满足时,我的潜意识中泛起一种焦虑,灵魂深处感到一阵空虚。因为我意识里清醒的知道它将来会对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而且是不可逆的已经发生了的影响,这些认知让我无限的焦虑不安,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自处才算恰当得体。


    如何真的改变这种自我放纵的状态呢?第一步,了解我们潜意识中是如何看待自我的。第二步,找到我们自身真正的期待和愿景。这是书中给出的答案,和我尝试自救的举措不谋而合。只是我可能还需要一本帮助我认识自我的书籍了,因为当局者迷。


    书中提到的有关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建议也挺中肯的:第一,给自己设定的目标需要具备可操作性,不能太空泛;第二,每个阶段都要有清晰的目标反馈结果;第三,不能把目标欲望的满足感提前透支。虽然用这种模式,我们既可以满足我们原始欲望里的惰性,同时也可以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慢慢“欺骗”我们的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为成就未来更好的自我打下基础。但是惰性其实哪那么轻易戒掉,毕竟人常说一句话,本性难移啊,剑走偏锋急于求成的情况太容易出现了。


    若要说我对自己认知最明确的是什么,恐怕就是我自己的极端心理了。事事追求完美,崇尚壁垒分明、泾渭分明、黑白分明,凡事都要求自己理智和感性分开,说实话真的挺累的。我也在积极的寻求修复自己的方法,毕竟对自己过于苛刻,对别人也苛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快乐可言。但是修复自己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用自我谅解代替吹毛求疵和追求完美时,不光会觉得压力小了,心灵似乎也更自由了。




    拉斯姆森说,“允许瑕疵存在、接受不完美、容忍不完美会让人有种如释重负的解脱感,因为保持完美会令人精疲力尽”。

    内心安宁的人,一定是接受了这个世界的复杂和缺憾。只有非完美主义者才可以对自我确认的真理保持信心,又同时对非主观意愿的失误保持雅量。只秉承完美主义一种观点的人,太容易被这个世界冒犯,所以他们的人生才充满了焦虑。和世界和解,是我们能为自己做到的最善意的事。


    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我们会陷入一时的思维犄角,但是最终我们的大脑会为我们做出最适合的选择,我们只能相信自己,并坚定的走下去,源自于我们对自己潜意识的深刻信任,即使它有时候很盲目,但是谁又能否认它做出的选择不是当下最适合自己的最优解呢。


编:木木泥(来自豆瓣)   审:出书大师\望舒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