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联可,宋联可讲师,宋联可联系方式,宋联可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文化产业策划与运营导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宋联可:为什么内部人员要流动
2016-01-20 135654

为什么要流动?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又值得推敲的问题。相信经理人不会怀疑人员需要流动,但不见得都清楚原因。如果不清楚为什么流动而引导流动,这难道不是件很危险的事?

企业和个人都在不断变化,过去适应,不代表未来也适应。为了追求适应性,不得不求助于人员流动,使其“流”到更适合的位置,重新达到平衡。关于人员流动的原因,不少学者进行了分析,下面仅介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勒温(K·Lewin)认为个人绩效可以用B = f ( p, e )公式表述,其中B是个人绩效,p是个人能力和条件,e是所处环境。该公式表达的含义是,员工的绩效与个人的能力和条件相关,也与其所在的环境相关。当pe相匹配时,环境支持员工发挥个人能力,创造较好的工作绩效。但是当pe不匹配时,环境会成为员工发挥个人能力的障碍,表现出较差的工作绩效。p在较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而e的变动往往更难,因此,使二者较快匹配的办法,是工作调动。分析每个人的p,将其调动到更适合的岗位,有利于提高工作绩效。

美国学者卡兹(Katz)提出组织寿命学说,认为组织寿命与组织内信息沟通有关。他通过对大量科研组织调查,绘制出卡兹曲线,曲线表明:在1.5~5年期间,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成果最多;不到1.5年的期间,成员相互不熟悉,信息沟通水平不高,获得成果不多;超过5年,成员相互失去新鲜感,可供交流的信息减少,信息沟通水平不高,获得成果也不多。为防止组织老化,建议人员流动,使组织恢复活力。卡兹还指出,流动不宜过快,应间隔大于2年。人的一生一般流动7~8次,过多反而会降低效益。

美国学者库克(Kuck)提出创造力周期的统计曲线,认为人员流动有利于发挥人的创造力。库克根据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创造力发挥情况绘制出一条统计曲线,这条曲线被称为库克曲线。库克曲线表明,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创造力不断增长;毕业后参加工作初期(1.5年),第一次承担任务具有挑战性和新鲜感,并且新环境激励,促使创造力快速增长;创造力发挥峰值区(1.5~2.5年),是出成果的黄金时期;随后进入初衰期(2.5~4年),创造力开始下降;最后进入衰减稳定区(4年以后),创造力继续下降,并稳定在一个固定值。如不变动工作,创造力将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为激发创造力,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再配置,变换工作。当员工走完一个S曲线时,可为其规划下一个S曲线,不断激发创造力。

日本学者松义郎提出目标一致理论,认为个人实际发挥的能力可用公式F = Fmax·cosθ(0≤θ≤90º)表示,F是个人实际发挥能力,Fmax是个人潜在的最大能力,θ是一个夹角,用来表示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之间差距。当θ=0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个人潜能得到全部发挥;当0<θ≤90º时,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个人潜能的发挥受到限制。解决的途径有二,一是使个人目标主动向组织目标靠拢,二是通过流动让个人到与其目标比较一致的岗位上工作。

勒温认为人员流动可使人与环境实现匹配以提高工作绩效,卡兹认为人员流动可提高信息沟通水平以提高工作成果,库克认为人员流动可激发创造力,松义郎认为人员流动可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倾同以开发个人潜能……各种学说研究的角度不同、方法不同,但其结论基本一致,即应该鼓励一定程度上的人员流动。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