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健,张健讲师,张健联系方式,张健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张健:高考状元今何在
2016-01-20 12224

高考状元今何在

张健

  今天看报纸,看到东方今报关于高考状元的报道,看完后,心有触动,因为每年高考季,公众的目光就会聚焦到各省市的高考状元上,这些原本普通的学子被鲜花、掌声,乃至奖学金簇拥,开始他们短暂的“明星”生活。恢复了30多年的高考,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高考状元,人们往往关注他们刹那间的耀眼,之后他们去了哪儿却少人问津。

  东方今报对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75名河南高考状元进行了数据分析,通过走访他们的家乡,采访本人、家长,发现这些高考状元进入社会后,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出众。整个状元群体,偏向优秀,大部分状元过着普通的生活。回想起曾成为全省状元,他们更多的回答是:运气加努力得来的。正如2004年河南理科状元刘也行所说“即使我在2004年高考中是考了河南第一,那也只是6月7日到8日那几个小时里的第一”。

  今天我想写高考状元今何在这篇文章,也只是想告诉家长和学生们高考只是年轻人成长的一个台阶,是检验阶段成绩的手段,不代表成长的一切。即便名落孙山,你的人生并不会一片灰色。相反,高考状元多年持续被追捧这种现象,倒是值得我们从教育体制、成才路径等问题中去反思。

  曾经有人说过,考场状元不等于职场状元,调查发现,“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中,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高考状元。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高考状元作为各省份高考的第一名,选择就读的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和热门专业,受到的是中国一流的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多数状元职业与专业脱节,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职业成就平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地方。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表示,高考状元只能反映一次的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所有成就,更不代表他的未来发展。他还批评说,现实当中有以高考状元作为工作成效标准的倾向。王旭明说,高考状元虽然与其多年努力这样的必然因素分不开,但也有很大的偶然因素。自古以来有考试就有第一有最后,但第一不一定是最好,最后一名也不一定是最差的。

  他表示,事实证明,高考状元有的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成为优秀人才,也有的被淹没,成为平庸之辈,默默无闻,这也显示,不能以高考状元论英雄。王旭明希望学校、社会和各有关方面能科学、客观、公正地去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反对这种片面的人才选拔观。

  王旭明承认,现实中的确有些地区、有些学校、有些部门还有个人存在着认为高考状元是最优秀的人才这种错误倾向。他认为,高考只是人生一个阶段的标准,不能作为惟一标准,更不能作为人生最后阶段的判定标准。

高考落幕,状元出炉,这些人中之龙受着万千人的追捧,无疑他们的前途在我们看来是无量的。然而青出于蓝胜于蓝,我们总是关注每年的新生状元,渐渐遗忘了曾经光芒万丈的他们。这些状元们早已毕业了罢?他们的职业道路,是否如我们期待的那样呢?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发布。报告对1977年~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状元们毕业后职业发展却较少“出类拔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从以上的文字和数据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于状元作为我们家长和学生都要理性看待,不盲从也不趋从,让孩子走一条自己的独立的人生道路。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