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靖笙,张靖笙讲师,张靖笙联系方式,张靖笙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张靖笙 2019年度中国50强讲师
数字化转型、大数据、工业4.0、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区块链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张靖笙:佛山实施云制造前景分析
2016-01-20 50480

佛山实施云制造前景分析

张靖笙(20121210日)

背景

佛山的云制造项目,是佛山市政府发起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战略举措,其决策的依据是佛山市委市政府在20101018日发表的佛山政府四化融合政府战略规划文件《“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发展规划纲要》。

佛山是一个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根据政府提供的2011年佛山市主要经济指标统计数据[1]

统计指标

 

单位

 

佛山城市 2011年统计数据

累加值

增长率(%

国民生产总值

亿人民币

6600

12.1

第一产业

 

118

4.1

第二产业

 

4200

13.8

第三产业

 

2282

9.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936.26

16.2

佛山拥有34.22万法人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占据了佛山经济中的99.9%,而从上面的统计数字分布可以看出,构成佛山经济主体的是第二产业(工业),因此,佛山市是一个民营制造业非常发达活跃的地区,而依据中山大学李江帆教授团队在2012年所做的专项研究[2],佛山以顺德区为典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占据广东首位的,甚至超过了深圳,抛离广州,而第三产业则显得滞后,和广深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已经日益和跟不上工业发展的需要。

佛山这种中小民营的制造企业占国民经济主体的局面,造成了目前佛山产业整体布局向现代产业体系升级的过程中一个很大的瓶颈性制约因素。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和服务比较单一,个体规模比较弱小,在目前日益复杂的制造业价值链条里面处于很低价值的末段地位,而之前由于人口红利、地区灵活政策优势等所带来的劳动力用工成本低廉等优势正随着国际市场疲软,区域竞争加剧等逐步被削弱,如果佛山在近几年不能把握住发展机遇,完成整体产业转型,通过培育形成强有力的大规模现代产业集群,佛山发展被边缘化是很难扭转的态势,所以佛山市政府是没有退路了。

而“16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17大是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手段就是把信息采集加工出来,应用技术,跟建模仿真技术跟制造技术的结合,以及系统工程技术和有关产品专业技术,融合的应用到产品研制的全系统、全生命周期的内容。”[3],胡锦涛主席在18大所做的报告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而佛山市在201010月就提出了四化融合,其中对于信息化提出的三大任务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信息化提升城镇化,增强城市发展竞争力;信息化加快国际化,提升佛山国际竞争力,并且明示,把宏观的战略规划和可操作的工程项目结合起来,并且在政府发的《规划纲要》中清晰地提出了“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建设的重点工程,结合今年3月份发布的千亿三年城市升级投资计划,政府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已经提到了社会性发展价值、民生幸福感保障的高度,这是佛山大的发展潮流,如果不跟随这个潮流发展的本地企业,以后被边缘化和最终被作为落后产能淘汰是必然的结局。

而云制造的相关技术和佛山政府这份《规划纲要》中所标明的多项重点工程都是有交集的,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物联网产业发展工程、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商务工程、企业国际化提升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等都有直接的交集,根据我们对自己反复精读的《规划纲要》的记忆和理解,这份《规划纲要》所提到的重点工程起码有80%以上是和云制造项目相关的,甚至部分工程直接就是在云制造项目中执行落地,所以,我们可以给出初步的结论,就是云制造项目就是佛山市政府发展战略落地的操作,这个就是佛山引入云制造的动机,通过一个新兴现代产业体系架构的引入,系统性地落地佛山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既经济又高效率,既有高度,又能落地,不能不说这步棋很妙。

云制造技术的核心价值和在佛山落地的问题分析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云制造的核心价值。

ü   首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现代化的制造业,广泛的产业分工和协同已成市场发展的主流,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我们普遍使用的智能手机,苹果的Iphone,一个小小的手机就集合了多项高精尖的技术,也是一个小小的手机成就了苹果公司6000亿美元的市值和近1000亿美金的现金盈余,而我们在概叹这个奇迹的时候,抛开乔布斯的光环,Iphone手机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怎么被“送”到全球消费者手上的,如果我们翻开多份内幕的报道,就发现这背后并不是高科技的风光,反而是类似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Iphone推销人员的斑斑血泪,这里不谈资本主义了,起码折射出,一台小小的手机,它的生命周期已经是事实上的全球化了,一台小小的手机产品,居然带动的是一个全球化庞大的产业集团,导致现在居然连专门针对iphone手机的偷窃与执法博弈都成为一个行当,叫什么icrime,这个说明,在今天经济全球化格局下,某个领先产品的成功可以带来一个产业的复兴甚至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上的优势,而一个领先的产品是冰山在水面的一角,在水底下看不到的是远比看得到庞大的现代制造生产业,和衍生的生产服务业、销售服务业、售后服务业等,如果说,我们今天的科研,再不和产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我们国培养出来的博士一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就被人家说读书读多傻了,那么我们的学术体系价值何在?回答这个问题,学术科研成果和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是目前国内学术界比较正道的出路了;

ü   其次,从地方政府的角度,前文已经指出了佛山引入云制造的背景和动机了,这里从价值的角度展开谈谈。就佛山目前而言,轻工业是很发达的,佛山市政府最近老在外面(譬如广州地铁的车厢里)做广告,一句话:“有家就有佛山品牌”!是啊,我们相信大家,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有什么牌子的,家私哪里生产的,瓷砖有什么牌子的,卫浴是什么牌子的,小孩的服装有什么牌子的,电灯有什么牌子的,调味品有什么牌子的,锅碗瓢盆哪里生产的,窗帘、台灯、文具……我们坚信,总能有某样东西是佛山制造!我讲一个笑话,我岳母在湖南看中了一个在厨房用的,钉在墙上放菜刀的那种金属挂架,千里迢迢寄过来给我们,说什么很好,他们这里没有云云,我老婆打开包装一看产地,居然是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我和老婆都啼笑皆非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佛山的生活用品制造业务是多么的发达,而对于政府来说呢,这里面有难咽的苦衷啊。对,佛山品牌在外面很风光的,可最要命的就是这么发达的佛山经济,大企业居然很少,除了大名鼎鼎的粤美的,佛山本土企业里面,海天集团、汇源通集团、乐从供销社居然能排第二三四,和广州深圳相比,这种大量中小企业占主体的城市经济,税收来源是不稳定的。其次中小企业始终是抗风险能力比较差,哪些小老板们也普遍小富即安,富不过二代。所以呢,佛山品牌,大而不强,产品很多,可称为拳头的就不见得很多了,这个局面的根源,还不是我们的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培养为强势品牌的局面造成的?在现在“大社会、小政府”的政府服务型定位的转变的大的政策趋势下,佛山政府是不太可能成为直接的投资人的了,而要盘活现在30多万的佛山中小企业,引导他们通过良性的市场竞争和区域内产业协同合作,孵化出一些有更高含金量的“佛山创造”的产品出来,毫无疑问成为佛山市政府当下最便捷、投入最小、风险最低的尝试,而云制造,我们可以很实在地说,是最好被直接复制过来的一剂良方妙药了。云制造涉及的关键技术可以分为:1模式、体系架构、标准和规范;2云端化技术;3云服务的综合管理;4云制造安全技术;5云制造业务管理模式与技术。这五项工作每项都可以衍生出一个够发展数十上百亿产值的行业出来,包括咨询、培训、标准化和创先宣贯、终端设备制造、服务和计算中心、安全风险咨询与执行、信息安全技术研发与应用、基于云制造的电子系统业务平台的运营、数据处理、信息采集、知识产权交易与转移,订单分包、物流与监控等等从政府的角度,这个对于产业升级所拉动GDP的概念想象力是太深刻了,太多文章可以做了;

ü   从产业发展机会来分析,佛山本地制造业的老板也积累了不少资金,这批人所形成的产业资本也想找一些出口,炒股风险大,买红木收藏,炒普洱,甚至什么大宗商品期货,好多这些人都多多少少干过一些,而炒来炒去都不好做啊。如果说前几年由于国家法制还不规范,可以通过有钱去攫取很多不可告人的灰色收入,现在的企业家堂堂正正地做好自己的本行业务,升级自己的老本生意,已经成为这群民间制造业老板共同的诉求。于是他们有不少有忧患意识的老板也开始了抱团,以商会名义开展非政府组织性质的交流,从上个月著名的晋商大会报道可以看到,产业协作目前几乎成了很多企业家的主流意识,合作双赢是我们经常在他们口中听到的声音了。因此,从某个方面来说,云制造方面的投资,对于这群老板们中的有识之士,也是一个不错的创业尝试。

ü   从民生就业来看,正如第二点分析,云制造会衍生出很多新兴的工作机会,毕竟在各个职场,过去各大“好”企业的老员工都人满为患了,在云制造大浪来临前,我都发现自己17年的IT从业经验也是一片空白的,都要打道回府,重新开始了,所以,我相信对于时下众多有理想,有激情的青年是一个可以成就人生价值的机会,这个对于给很多普通家庭背景的有志青年求职者是一个全新的选择机会,我们个人觉得可以很好的消除就业和职业发展社会不公平现象的一个很好的出路。

接着上面的价值分析,我作为佛山本地人,同时也提提云制造在佛山落地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l  毕竟我们说云制造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出成果的小项目,每个参与方的投入都是长期的,金额也可能是很巨大的,作为企业是不可能支撑一个回报周期过长,利益回报机制不明确的工作的;

l  其次,我调查佛山大多数的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信息系统现状,专家们可能就发现他们之前很多想象是有点理想化的!大多数这种小企业,老板通过电话的方式实施指挥,能有个手写的文件已经很不错了,就别说电子化,信息化了,老板都不太会用电脑,他们的企业信息化能高哪里去呢?而这样的企业数据状况,专家们提出的资源提供者(RSP)和资源需求用户(RSD),我们觉得要泼冷水了,他们的系统的用户都是国防科工企业啊,用户素质不乏清华北大和海龟,你要什么信息,填多少内容,总能找到人去完成,因为这是国家使命!可在佛山的制造小企业,我们看就行不通了,老板们一听要什么数据头都大了,因为他们连去哪里找电脑专业人才都不是很熟悉的,招来一个也当宝贝了,被所谓的专业人员骗了他们也是不知道的。很多小规模制造企业真的是这样的, 他们开始IT应用往往先是电子报税打发票,然后是管家婆级别的财务系统,然后是客户信息录入系统……结果云制造平台设计者们提出的数据采集接口会发现不好推广,这个是当下可能会遇到的实际状况;

l  再次,毕竟云制造在平台运营的背后,是广泛产业协同所需要的大知识管理,大数据处理,云计算应用平台,物联网等等技术消费,从学术的角度,李院士陶教授提出的理论体系还仅仅是一个原型和框架,进一步和本地产业的结合是需要大量的设计细化的,而这个工作量可以说是很大的,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而这部分投入由谁来执行,谁来买单,这个很敏感的问题是决定这事情最后做得怎么样的核心,这部分我们暂时没看出政府有什么明确的说法。

当然,落地可能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这是必然的,我们这里不做大量展开了,以上几点是我们认为企业做相关决策的时候还是要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应对的。

 

云制造项目将来在佛山产业布局中的价值链条分析

前面提到了云制造的价值点,而作为生意,我们还是要把一个个零碎的点用价值链条的方式来分析,说到价值链条,云制造的推行所带来的就是全佛山20多万个制造业经济体的业务转型和升级,甚至带来了政府强势主导的商业模式和业务流程的改革。

这样,我们要站在一个现代成熟制造企业的角度,到底他们需要具备怎么样的企业能力,云制造在产业协同的角度提出未来参与的制造业企业的企业架构要求了:

企业要参与云制造平台,就要把企业的资源按这个平台要求重现组合和封装,自己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方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这里面的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我们这里只用QOS(服务质量)来举例子,在云制造平台中,由于制造过程的虚拟化,所以用户和供应商是不见面的,而生产任务的完成和验收就是通过客观、公正的QOS来界定,这个是直接影响费用结算的,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订单,这个对于参与的企业不能不说是一个新的压力,否则一个复杂工业品的生产,时间进度、质量要求、物流成本如何控制呢?这方面,从技术上来看还是很深的,这里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寻找人来做。

因此,我们认为,配合政府推行云制造,对于参与方来说就是一个赢取本地企业信息化市场的重大机会,因为,如果企业要准入这个未来的云制造平台,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升级改造将是一个必要的门槛和垫脚石,这方面的产业价值链发展潜力很大,可以简单分析如下:

ü  首先是咨询服务需求,企业要参与云制造,必然是整个企业战略级的转型,所以从战略规划开始,搞清楚企业将来的发展定位作为起点,业务能力的建设,核心业务能力的识别,相关组织架构设计,职能单元分配,组织绩效和全面预算落地方法,物流、生产、销售,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如何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固化这些规划,这方面的咨询业务可以通过打包的方式整个行业地推广实施;

ü  其次是IT系统建设,云制造平台,背后就是一个超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政府层面、云平台运营方层面也只能完成核心的公共信息、共享信息、交易信息的处理和运维,而随着企业的升级,其内部就需要有大量的ERPMRP,  SCM,CRM等系统需求,如果云制造平台能真正得到佛山产业界的响应,可以预期佛山未来若干年会掀起制造业企业建设信息系统的高潮;

ü  再次是IT系统相关服务,譬如系统托管,运维,数据处理等等,我们这里大胆提出,对于中小企业信息人才缺乏的局面,唯一能解决的出口就是云计算,SAAS,把软件以服务方式交付,而且除了提供软件,大量的数据收集,录入,校验,分析、处理工作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些企业以年固定服务协议方式外包出来,这个业务可是长期的,当企业用开了以后,除非关张,是不可能被裁减掉的了。

ü  云制造信息中心平台需要进一步深化开发和为运营服务做大量维护性开发,这个是近期可以去直接争取的ITO项目,和前三者相比,这个不应作为参与云制造产业的未来之战略重点,倒是一个不错的合作切入方式。

 

结论

在这个时候,我可以很明确给出分析结论,对于佛山云制造的发展前景,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实地帮助佛山产业升级的出路,虽然前面肯定有一定的风险,可正如好事多磨,坚持走下去必然会为佛山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1] 参考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简介材料;

[2] 参考自佛山市人民政府顾问、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在佛山市政府第二届专家顾问团第三次会议专题研讨会发言材料《顺德产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3] 引用李伯虎在2011装备制造业信息化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