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克莉,宋克莉讲师,宋克莉联系方式,宋克莉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宋克莉:将礼仪传遍天下----宋克莉
2016-01-20 20589
    2009年7月10日上午,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浪漫旖旎的珞珈山下,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武汉大学校园里,第十四期全国礼仪(礼宾)师师资培训班举行了开班仪式,同时湖北礼仪学会也在这一天成立。而我?作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很荣幸成为了首届湖北省礼仪协会的一员。接下来,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三十名学员经历了为期四天的师资培训,受益匪浅,感悟颇深,在此总结如下:


  一、 礼仪背后是文化,学习礼仪的精髓

  礼仪背后有文化,我们不要光看一个人的行为,要看他/她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学礼仪也是一样,千万不要学了之后就觉得累了,别人也看你别扭了。比如说,西方人见面不问年龄,不问经历,不问婚姻,那你假如照搬这一套,见到老友,亲戚问你时,你说对方没有礼仪,打听隐私,而你不告诉人家才是不懂礼仪呢?再举个例子,老外习惯在公共场所与陌生人之间保持一米距离,尤其是地铁,超市,医院,影院等购票时都会自觉保持距离,他们觉得只有难民才会互相挨得特别紧。
  但假如他们早上7点在公共汽车站到民族广场去上班时也保持一米距离的话,他们会发现永远上不去,因为他们忘记了身在何处。每个国家在文明进程中,都有约定俗称的行为,离开了土壤,再文明的举止都没有了生命力。我们要学习的是礼仪的精髓。


  二、教育与教养同等重要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一直以来,我们的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作为礼仪培训师,通过这次师资培训班,我觉得应重视对孩子的礼仪教育,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讲究文明礼貌,行为举止大方得体,这是与开启他们的智慧、提升他们的体质同等重要的事。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培养与提示。在幼儿时期,孩子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这时进行礼仪方面的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今日的言行教养直接决定了将来的民族素质,“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养成,幼儿礼仪教育是孩子人生之初的“必修课”。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每个人走向社会都离不开礼仪。人类发明了礼仪,也就是说,只有人类才懂得礼仪,这是人类与动物的区别。人与人生活在社会里,注重仪表形象,养成文明习惯,掌握交往礼仪,融洽人际关系,这是每一个人人生旅途中的一门必修课。幼儿作为祖国的花朵,新一代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今日的言行教养直接决定了将来的民族素质,因此应该从小就重视对他们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对幼儿塑造良好的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形成良好品德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三、礼仪不是表面形式,内心有爱才是根本

  其实,我从来没有以一个“礼仪讲师”自居过,因为我更喜欢“职业人”这个角色。职业人的素养是个综合体,它是由思想、性格、学识、技能、经历、语言、行为乃至仪表构成的,所以,我们学习礼仪,绝不是学习技术层面的知识,而是感悟礼仪文化底蕴和思想精髓。是的,我们在课程中可以学习到怎样穿衣服,如何搭配职业服饰、坐立行走的姿态、中餐西餐的规范、甚至微笑时“上扬的嘴角”,但那些都不算是礼仪的精华,礼仪只有真正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习惯,才会上升为一种修养。
  礼仪,需要人们把自己的爱和感谢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假如一个人只是把爱心隐藏在心里而永远不用行动表现出来的话,那周围的人是不会感觉到的。我们中国人一般都不会像西方人那样时常把爱挂在嘴上,这固然有文化,传统的差异,但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感谢之情用具体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看到对方的优点真诚地赞扬别人,这一些行动并不和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相矛盾。那么,礼仪的根基是什么?我想,是“爱”!是自爱,且爱人。
  一个人只有珍爱自己的时候,才会从“真、善、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而一个关爱别人的人,才愿意表现出更柔和、美好的一面来善待大家。礼仪不是拿来炫耀的,她和财富无关,一个清贫的人仍然可以展现他高贵的气度;礼仪不是拿来展示的,她和奢侈无关,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足以让你发现美与得体;礼仪不是拿来施舍的,她和等级无关,聪慧的心灵永远都知道平衡,让他人觉得自如是多么善良的境界;礼仪更不是时尚,她和潮流无关,纵观历史,能跨越时间的文化积淀才有生命力。
  通过此次礼仪师资培训,我给自己定下了人生目标,就是将礼仪培训作为我终生的一份事业来用心经营,将礼仪传遍天下!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