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斌,刘硕斌讲师,刘硕斌联系方式,刘硕斌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国学 领导力 创新思维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刘硕斌:共产主义如何实现?
2016-01-20 16348


引言:关于共产主义

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马克思认为首先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阶段,当社会主义建设达到政府、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后,即由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是怎样的呢?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集体生产的公有制社会。该社会的公共机构非常发达,城乡差异,人与人待遇差异和社会分工会完全消失,人人都能得到科学完善的教育与医疗,人人为共同的理想目标奋斗在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科学的工作休息着。

马克思还描述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人人都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人都自觉、自警、自控、自制、自尊、自爱!人人都在工作学习着,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自身素质,弥补自身缺陷和过失,改正自身错误,追求至善至美!每个人都在自发为一个共同的理想奋斗!

 

一、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思维盲点或误区

这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型思想其实是马克思对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思想的继承。与乌托邦社会不同的是,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历程,并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奠定足够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识到再具理想精神的王国都不能没有物质基础,生产力足够发达、物质条件足够丰富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但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对以下问题似乎存在思维上的盲点或误区:

1、所有生产力发展均基于资源,地球是一个相对封闭系统,资源有限,共产主义社会如何在不掠夺、不剥削其它国家或民族的情况下保证资源的稳定供应?

2、地球上的众多的民族、部落、国家正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生产生产关系均不相同,当货币经济消失后,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结构如何与周边环境进行市场对接?

3、共产主义社会国民的精神素养是否与生产力发展同步,是否会受到周边环境私有制市场因素的影响,如何保证所有国民均具高尚美德的精神境界?

4、在没有政府情况下,共产主义社会的公共服务机构是否需要发布指令或协调的管理系统,如何保证服务机构人员在复杂性问题的处理上具同样价值标准?

5、共产主义社会是否需要对国民各类工作进行绩效和价值评价,对评价结果的处理如何来保证国民没有情绪或抱怨?

……

以上这些问题如不能解决,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只能是空想共产主义。

 

二、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性属性的终极意义

人类文明在人性的主导下,受各类价值观支配着产生了“主义”。但所有主义本质上均是阶段性的,唯有人性属性才具终极意义。共产主义理论中所谓“人人都得到极大的满足,人人自觉、自警、自控、自制、自尊、自爱”及社会公平,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矛盾等,无不是对人性理想诉求的满足。

但马克思一生探寻的更多是社会这个小系统,因此得出的思想结论虽然在某个历史阶段具备一定正确的指导性。但终究生于某个历史阶段,思想也受制于当时文明的影响,无法不成为历史。除非其真能洞察生命真实、宇宙真理,对人性演绎的民族属性、文化属性、学科趋势、科技趋势、社会历程,及生命时空的创生具足够洞察。

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之所以具强大生产力,追根溯源不过是抓住了世道人性极度“为我”的人性本质。马斯洛关于人性“安全、生理、社交、被尊重、自我实现”的五层次需求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和企业经管理论。而平衡“我性”则是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追求的总体思路,西方谓之民主、平等、自由。地球上发达国家的高福利政策、完备的法制保障、贫富差距不大等均是其体现。

平衡“我性”还是宗教践履道德修养的生命修为。一般具影响的宗教均在善道上体现,虽很容易赢得信众,但落于二元辨证,根源是对人性之“我性”认知不足,大智慧难以成就。

唯独中华文明的传承,虽也创宗立教,却能海纳百川,融合万学,超越二元对立,超越善道,太极归一归真,无不是以人性洞察为本,以大智慧为归。如传承几千年的《易经》智慧文化,本土教的核心智慧经典《道德经》,被中国文化同化了的佛学最核心宗派——禅宗顿悟禅脉《坛经》等等。禅宗由于对“我性”之“我执”的心性源头作直接的观照,所谓“明心见性,直指本性”,在人类所有学问体系中再没有比它更具大智慧性,更具顿悟机缘的了。(限于篇幅,这里暂不展开)

另外,现代科学科技的发展也无不是对人性功能的外化。我在最新著作《顿悟》“未来的大脑化趋势与现代文明的觉悟”章节有详细阐述,具体可登陆融通智慧学网站www.glswpx.com查看。

   人性属性对生命来说具终极意义,谁能以之为方法论可直接顿悟大智慧。哲学方法论如离开了对人性之“我性”的源头观照,必然会偏离真实。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更多建构于人性阳的善的一面,落于二元矛盾。在矛盾中纠缠,无法达到认同,不可能圆满,更谈不上智慧指导,这或许正是很多共产党员和老百姓对共产主义缺乏真正信仰的根源。

 

三、共产主义如何实现?

当前,在信息科技的引领下,第三次工业革命、新能源、环保经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云服务、3D打印、互联网金融等等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人类文明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人类未来文明形态似乎正越来越虚拟化、空心化、大脑化,其对社会生产力将构筑怎样的力量。物质与意识、唯物与唯心的边界正在模糊。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以历史的视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拘限也终将要走入历史。

如何创新理念?怎么修正理论?新时代是否意味过去的均要否定?未必。

共产主义为什么一定要“共产”?“共”与现代科技云计算、云服务的“云”概念其实具异曲同工之妙,均意味着必须打开。打开什么?打开原来“我的”或“为我”的局限,打开资源才能共享,打开就能创生更大价值。当共享的资源越来越广泛,普适到生命的全部,生命的资产必因“共产”而“大同”。

所以说,在核心价值观上,共产主义还是符合人性未来发展趋势的。但其思想建构似乎不太符合未来的发展真实,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可行性。个人认为,共产党的理论工作者们应具海纳百川的心量,应站在中华智慧文明对宇宙生命真实真理洞察的高度,以大无畏的气魄和勇气,以人性大智慧来审视历史与前瞻未来,方能真正发展共产主义理论。因为没有大智慧作观照,世道一切均不可能圆满,共产主义体制也不会例外。

作者也深知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特别是民心因素会决定一个政党对理论信仰的选择和发展程度。虽然本人人轻言微,但共产党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上,如能扛起一面举得起的大旗,哪怕有些补丁,必定意义非凡。终究是一个机缘,姑且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发展思路建言如下,以为参考:

   1、不能颠倒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以前的计划经济其实是以理想化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来设计生产力结构。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非“初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将是未来共产主义思想的构建主体。生产资料公有制并非共产主义创建的必要条件,以生命修炼、精神提升为引导的公益、自愿捐赠等创建富裕资源公有制基金,与生产力私有化形成双轨制共产主义未必不可。(企业做成善业乃商业资本的必然归宿,有兴趣者可以参看我《顿悟》一书“资本的最终归宿与生命的觉悟、运数”章节www.glswpx.com

   3、共产主义社会精神层面应融合宗教,又超越宗教。如只倡导阳性一面的善道,并非根本,最易造就伪善、伪君子之流,根本解决之道在“觉悟”理念,此以禅学最为圆满。超越矛盾二元,开启心智,升华人之心性是唯一必然。“德不孤,必有邻”,明心见性智慧将是未来共产主义精神层面的和谐统领。

   4、可行才具力量,如果对人性正常诉求之欲望不懂得平衡和智慧构建,一味地按需分配来满足必定成为不可信的空话。如何平衡和引导人性之欲求,如何进行道德建设是未来共产主义思想建构的关键。

   5、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未来共产主义思想。

   6、共产主义没有终极意义,应始终保持其动态的科学性,将随着社会未来趋势的发展而发展,须为理论的自我完善而建立理论。

 

 

刘硕斌

2014年4月26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