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诚,心诚讲师,心诚联系方式,心诚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青少年素质教育及家庭教育导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心诚:保你看人不走眼的STAR面试法
2016-01-20 42073

在面试时,主考官可以根据应聘者过去做过什么、做得怎么样,来预见他进入公司后的工作表现。

询问过去要讲究方法,星星面试法——“STAR”是最常用的:“S”situation,情景:“T”target,目标:“A”action,行动:“R”result.用这个面试法能很快挖掘出应聘者过去所做过的事情。先问情景(situation):以前是在什么情况下做这件事的?然后问目标(target):能不能告诉我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问行动(action):你为了做这件事情采取了哪些行动?最后问结果(result)。

比如,有的应聘者会说:我在原来的公司是销售冠军,销售量排名几乎一直是第一位。很多招聘经理、部门经理会听了很满意:不错,这个人是销售冠军哪。但对人力资源专家而言,这个回答没有任何意义,用人单位从中得不到任何信息。应聘者说:我一直销售很好。面试官就要追问:你以前是在什么情景下销售做得好呢?公司的氛围怎么样?产品怎么样?销售的区域需求量怎么样?然后再问:你采取了什么行动来保证销售额?是经常拜访客户、组织专家演讲?还是运气好、产品好?最后要问结果,如果他说我是公司最好的销售员之一,就要问他:你们公司有几个销售人员?有什么指标来判断你是最好的销售之一?你的销售到底是第一,还是第二,具体的销售额是多少?不断地追问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才能把应聘者过去的行为表现问出来。


辨别面试的真话与谎言


现在的应聘者掌握了很多面试技巧,招聘者要想知道他说的是事实还是谎言有四个诀窍:第一、如果应聘者所说是事实,通常会采用导师称,用……”来开场;第二、说话时会显得很有信心;第三、他的眼神会直视招聘人员,公开地交流;第四、说话的内容明显和简历上的内容相符,或者和你掌握的有关他原公司的内容相符,这时,我们基本可以判断,这个人所说是事实。

相反,我们怎样来发现应聘者在撒谎呢?即使他答得非常流利、编造得非常好,也会有迹象可循。第一、同样的话总是来回说,比如说来绕去都在说自己销售好,不能一针见血讲清楚,这就有可能在撒谎。第二、在举止和言语上有明显的迟疑。问他去年有没有和经理闹过矛盾?沟通有没有问题?他马上就愣住了,迟疑:这个,那个,有过……”然后才开始讲,这极有可能是在编造一个故事。第三、应聘者比较倾向于夸大自我,通常会说:我一贯都很细心、一直都很努力、我是最好的销售之一、我经常受经理表扬……”因为他没有实例可讲,所以经常会说自己是最好的。应聘者如果回答得太流畅,就极有可能是从某本面试技巧书上抄袭的,如果中途打断他,他就会接不上,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


非语言的表现行为


不管应聘者说得怎么样,作为正常人总会有一些非语言的行为,比如手势、表情、姿势等,都会泄露其内心的秘密,证明他是在说谎还是在陈述事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和一个正常人谈话时,如果他的眼神游移不定、左右乱转,或者眼睛不自觉地微微往左上方或右上方看,他就可能是在撒谎或编造事情。说真话的人会很直接地看着你,眼神坦诚可信。

身体姿势也很有讲究,有的应聘者会来回搓手、拽衣领、摸衣角,这都不一定是在撒谎,而是因为紧张。但是,如果一旦发现应聘者因为一个问题而突然改变了原来很舒服的姿势,比如,跷着的二郎腿突然放下、背靠着椅子忽然坐直,就有可能是他没有准备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知该如何回答,可能要编造、撒谎或者为了答题而回答。

观察手势也是一个好办法,有人一撒谎就摸鼻子,有人会摸下巴,左顾右盼,有人为了掩饰内心的慌张,手势过快,明显跟自己的语速不符,这可能是他在临时编造答案。

面部表情如何判断,有时是凭个人感觉的。有一次,我问一位应聘者:你能不能举例告诉我,你在上一家公司和你的直接老板是如何沟通?我的用意是想看他在沟通方面有没有问题。他很快地回答:我和经理之间一直沟通得非常好,我们定期开会,有什么问题我也会直接去问他。他说得非常流畅,如果我闭着眼,他的话会让我感觉到这个人和他的经理真的沟通得非常好,但是,我发现他的面部表情很凝重,很愤恨,和他所说的完全不一致。我接着问:沟通再好也有疏忽的时候,你能不能给我举一个你和你的经理吵架的例子?他立刻开始了对原来经理的抱怨,这一个问题打开了他的闸门,也证实了他的面部表情说的是真话,口里说的是谎言,他之所以说沟通好,是因为他知道主考官希望听到他这么说。面试时,就需要注意这一关键:一定要看着应聘者,观察他各个微小表情动作,非语言线索往往最能暴露问题。


应该避免的面试问题


有些问题在面试中是需要避免的。

第一、不要问类似……情况下,你通常会……”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是让应聘者做命题作文,等于白问。

比如,你问应聘者:在精神压力紧张的情况下,你通常会做什么?应聘者会回答:我在压力紧张情况下,通常会先做好计划,先分析,看看紧张来自哪里,再针对它采取措施。答案非常完美,但他是否真的是这么做的呢?你不会知道。

第二,问应聘者你未来三到五年有什么计划?这个问题的意义不大,也是命题作文。

应聘者心想,公司肯定是希望我能有所发展,他就会说:我未来三到五年要学习很多知识,要掌握管理能力,要增加专业技能……”这些都是你希望听到的,却不意味着他真正会这么做。这一类问题要尽量避免,从这些问题中看不出面试者任何行为表现。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