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平,谭晓平讲师,谭晓平联系方式,谭晓平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建材家居管理与营销实战培训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谭晓平:土地救赎中国经济
2016-01-20 38794

与其说农民救赎中国经济,不如说土地救赎中国经济。因为,中国的每一次社会变革几乎都是与土地联系在一起。与其探讨农村市场、三农问题,本质上不如探讨土地问题。因为,有了土地才有农民,土地是农民的根,弄明白了根也就弄明白了枝叶。

 

纵观5000年中国历史,每一个皇帝推翻另一个皇帝均是以“土地的重新分配”为动力号召土地上的农民进行的一次又一次对政权的更迭。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是农民的根,有土地就有一切,没有土地就什么也没有,只要一提出以土地再分配为内核的变革,几乎可以在一夜之间驱动千百万的农民完成一场血雨腥风的运动。无论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迭,还是太平天国的运动,几乎都是在土地再分配的旗帜下进行的。新中国的成立也毫无例外的是以“打土豪、分田地”为动力的。而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国家的富强也几乎是以土地的一种改良运动为内在推动力的。无论是秦朝的商鞅变法,还是宋代的土地制度变革,还是改革开放初由邓小平先生亲自推动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均是这是一模式(改革开放后中国土地第一次变革)。当中国农村的土地运动实现了中国农业的初步繁荣之后,土地运动就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也就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阶段性跨越。这就是所谓的“中国经济纵深发展”。

 

中国的城市经济整体上是以房地产拉动为基本主线的。而城市房地产本质上是土地的另一种形式,城市房地产是一种搭在空中的土地(改革开放后中国土地第二次变革)。当城市房地产带动的中国几十个行业整体向前迈进的时候,城市的土地运动进入了一个居高不下的怪圈,甚至出现了地产商挟持国家经济的这种潜在隐患。房地产商们将城市地产的价格拉到了一个暴利的程度,反过来又抑制了城市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城市的土地运动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土地运动又反过来转回到农村,这就是本届政府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又一重大的土地改良运动的另一阶段。这个阶段,以实现农村土地的流转为基本特征。我将它定义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土地的第三次运动”。他所带来的全方位意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至少还没有全方位的认识。

 

我们认为,这次土地流转运动(第三次土地变革)将催生巨大的经济模式的转型,他将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将是空前的和罕见的,他的意义将超过前两次运动。

 

首先,农村土地的自由流转将使中国的农民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一部分中国农民将得到空前的解放,而不会被仅有的几亩土地束缚。将有很多人把土地流转给他人而转化为离开土地的“非农民”。他们进入到城市,无论是工作还是消费,将带动中国整体消费的扩大。

 

其次,土地自由流转后,能够实现土地集约化大规模经营。一改一家一户低水平、低效率的经营模式,将使中国的农业产业化真正具有了基础。而“农业产业化”将成为土地流转运动带来的最大经济效益。只有农业产业化这一模式才可能产生真正高品质的农产品,才可能产生真正的农产品品牌;农业产业化模式将从根本上把农民变成农业产业工人;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使农业走出高成本、低效应的贫穷怪圈,使更多的农民获益;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将同时拉动城市消费的升级变革,使农业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由“农副产品”转化为真正的农产品品牌消费。他所形成的经营、物流产业链将需要大量有文化的人才参与其中,这将从根本上改善农业产业生产者低层次的状况,将实现农民城市人口的空前大融合!

 

再次,品牌化的农产品将进一步刺激城市人群的大胆消费,从而有力的改善中国人群消费的结构和档次。而原有的农村人口则会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后的收入拉动中国的整体消费。农业产业化将使更多的城市人参与到农产品的产业经营中去,而一部分农民又要走到城市中来,这将弱化几千年来形成的城市与农村的剪刀叉。这将使中国城市与农村的单向流动变为双向,这个流动不仅表现在人才上,还表现在消费上、投资上、文化上。他将带动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化的大融合。

 

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说土地救赎经济,还是说农民救赎城市经济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就让我们期待中国这第三次伟大的运动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实现伟大升华和跨越!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