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夫,胡一夫讲师,胡一夫联系方式,胡一夫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胡一夫:《管理者角色认知》
2016-01-20 10048
对象
中高层
目的
培训收益: 1、了解经理人的角色,提高管理者的素养; 2、确立与角色相匹配的工作职责与价值观; 3、全力以赴推动管理者及其组织走向成功!
内容
培训背景: 如果在足球场上,前锋去踢后卫的位置,后卫又跑去踢前锋的位置,球场上就乱套了,这个球队一定会打败仗。在足球场上,角色错位是要严惩的——在企业里,管理者象这样角色错位的事还少吗?一项调查表明,因角色错位、角色缺位、角色模糊、“劲使错了地方”而导致80%的经理人超过50%的工作“毫元价值”或“价值缩水”。 君不见,企业中经常有“老板天天干基层,员工天天谈战略”的现象,归根到底是一个角色管理的问题。一个经理人,无论能力多么强,一旦角色定位搞错,对自己和对企业都容易形成伤害!作为企业管理者,时时刻刻都要与客户、领导、同事、下属打交道,而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做事习惯,如何巧妙地与他们沟通达到我们工作的目的呢?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管理者角色认知概述 一、经理人是个什么样的角色? 1、经理人角色的多维性 2、经理人角色的层次性 3、经理人共有的种角色 二、组织角色认知 1、空军一号与空军二号 2、管理者的“位”在哪里? 三、管理者的自我认知 1、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 2、人生的三个阶段 3、如何自我认知? 四、管理者的三种角色 1、下属 (1)下属经理常犯的错误 (2)成功下属的四项准则 2、上司 (1)上司角色的七大变化 (2)上司常见的角色误区 3、同事 (1)同事常见的做法 (2)同事就是我的内部客户 第二部分:不同层级经理人典型的角色定位 一、初级经理 1、初级经理角色定位 (1)作为上级的初级经理 (2)作为下级的初级经理 (3)作为同事的初级经理 (4)初级经理的角色要求 2、初级经理角色转换不力的迹象 (1)执行困难 (2)角色模糊混乱 (3)指导下属缺失 (4)业绩管理不善 3、成功实现初级经理的角色转变 (1)在工作重点上:从做业务到做管理 (2)在工作方式上:从个性化到组织化 (3)在管理方式上:从自我管理到管理团 (4)在人际关系上:从感情关系到事业关系 (5)在制定目标上:从个人目标到团队目标 (6)身份转变:由个体贡献者转换到管理者 二、中层管理 1、中层经理角色定位 (1)作为上级的中层经理 (2)作为下级的中层经理 (3)作为同事的中层经理 (4)中层经理的角色要求 2、中层经理角色转换不力的迹象 (1)不注重培养下属经理 (2)没有对下属经理授权 (3)部门与公司“两张皮” (4)忽视自己角色的多维性 (5)忽视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 (6)忽视自己不熟悉或缺乏兴趣的工作 3、成功实现中层经理的角色转变 (1)在管理边界上:从小团队到大部门 (2)在管理对象上:由管理员工到管理下属经理 (3)在目标达成上:由独自实现目标到分解和监控目标实观 (4)在工作重点上:由以项目运作为中心到以全局战略为中心 三、高阶经理 1、高阶经理角色定位 (1)自主管理的高级经理 (2)作为下级的高阶经理 (3)作为同事的高阶经理 (4)高阶经理的角色要求 2、高阶经理角色转换不力的迹象 (1)缺乏危机意识 (2)拒绝承担个人责任 (3)忙于事务,分身乏术 (4)管理优势在逐步衰减 (5)没有重视所有职能部门 (6)忘记公司命脉——利润 3、成功实现高阶经理的角色转变 (1)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 (2)运筹帷幄,进行科学决策 (3)由组织规则的执行者向制定者转变 (4)从关注战术性管理到关注战略性管理 第三部分: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三维角色转换 一、作为下属的管理者的角色认知 1、角色定位——代理人 2、四种角色错位与纠正 错位一:民意代表 ——纠正一:表象与真相 ——纠正二:好心与坏事 ——纠正三:勇气与傻气 错位二:领主 ——纠正一:权力与非权力 ——纠正二:聪明与智慧 ——纠正三:服从与尊敬 ——纠正四:自由与敬畏 错位三:僭越 ——纠正一:不对称理论 ——纠正二:整体与局部 ——纠正三:内涵与形式 错位四:自然人 ——纠正一:自然人与职务人 ——纠正二:积极与消极 二、作为上司的管理者的角色认知 1、角色定位——领导 (1)领导者、决策者和培训师 (2)授权者、控制者和监督者 (3)游戏规则制定者与维护者 2、五大角色错位纠正 错位一:业务(技术)员 ——纠正一:管理者工作价值分析 ——纠正二:管理者时间价值分析 ——纠正三:授权与授能 错位二:老好人 ——纠正一:喜欢与尊重 ——纠正二:民意与权意 错位三:官僚 ——纠正一:事实与幻象 ——纠正二:自律与他律 ——纠正三:表扬与批评 三、作为同事的管理者的角色认知 1、角色定位——供货商 2、内部客户服务的特性 (1)内部客户服务的无形性 (2)内部客户服务的可变性 (3)内部客户服务的不可分性 (4)内部客户服务的易消失性 案例:如何向内部客户的需求为中心转变?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