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伯询,欧阳伯询讲师,欧阳伯询联系方式,欧阳伯询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系统思维与系统管理专家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欧阳伯询:欧阳伯询谈管理3—胜任力与能力模型(下)
2016-05-08 2337

助理: 冯老师 18664370205


欧阳伯询谈管理3—胜任力与能力模型(下)

本文上部分提出了职业人四维胜任力模型,在此部分,将深入探讨关于职业能力的定义,个人想回答的问题是:

能力究竟是什么?

能力是否具备完整的体系?


  第四部分  能力模型


  一、传统能力模型存在的问题:

             1、范例1: 关于能力的分类

 图1—某能力素质模型分类纲要


2、范例2:能力模型分类与基本概要

 图2—某素质模型概要

   存在的问题:

  上述能力模型的范例常见于各种企业的能力素质模型库,这其中,其实一直存在如下的问题:

  3.1概念混淆:如上图中,成就导向、信守承诺,责任心不应属于能力范畴,却和能力要素放在一起;

  3.2 定义不清:

   3.2.1上述素质模型在定义中,有不同的版本,有的称之为能力素质模型,有的称之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澄清的是,能力与胜任力是不同的概念,其中关联要素需要分类清晰;

   3.2.2上述素质模型中,行为表现是素质模型,还是素质模型的后效应?此问题需要澄清,个人以为,基于问题解决导向,这其中的逻辑是:

  问题的解决需要有效的行为,有效行为的背后是职业人胜任标准,故行为是胜任素质的后效应,行为描述可以应用于素质模型的解读,但不能把行为表现的描述视为素质模型(这里希望读者多读几次)。

   3.2.3关系不清:以上范例中,罗列出的几大模块,只是分类与罗列,而没有明晰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2中,成就与执行模块、服务与帮助模块、管理与组织模块、思维与认知模块,个人有效性模块,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果找不到其中的关系,我们如何能找到胜任力各要素与职业人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是传统素质模型的最大问题。


二、能力模型的推导与建立:


这样的能力模型在现实中因系统性缺失而导致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那么能力究意是什么呢?我是按照如下的逻辑来推导的:

第一步:确定能力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素质(只有职业人具备此素质,问题解决才成为可能)

第二步:解决问题的步骤

步骤1: 确定问题

步骤2: 分析问题

步骤3: 解决问题

3.1制定方案

3.2选择方案(决策)

3.3制定计划

3.4确定任务

3.5执行

步骤4:控制(或预防问题的再发生)


我们可以看到,职业人要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上述每一个步骤的行为都需要有效,即意味着:职业人需要具备有效的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对整个过程控制的行为的能力。而在企业中,问题多样,有生产类的问题,也有人力资源类、财务管理类的问题。诸多问题,好象能力万千,无迹可循,但如果深究其根本,我们可以按如下例子的逻辑来推导,假设当前的问题是张先生(财务主管)遇到的一个财务类问题,(读者也可以假设是你自己某个专业类的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能力是这样展开的并最终产生相应行为的:


步骤1: 在确定问题的阶段:要求是确定此问题的全部细节并呈现

在此阶段:张先生需要清晰的分析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呈现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

步骤2: 在分析问题的阶段:要求是分析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

在此阶段:张先生需要清晰的分析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呈现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

步骤3:解决问题: 要求提出解决方案,选择方案,编制计划、确定任务并有效执行

3.1制定方案:张先生需要需要分析思维或创新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呈现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或口头表达技能或财务软件操作技能)

3.2选择方案(决策):张先生需要需要清晰的分析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呈现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或口头表达技能或财务软件操作技能)

3.3制定计划:张先生需要需要清晰的分析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呈现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或口头表达技能或财务软件操作技能)

3.4确定任务:张先生需要需要清晰的分析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呈现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或口头表达技能或财务软件操作技能)

3.5执行:张先生需要需要清晰的分析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实操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或口头表达技能或财务软件操作技能)

步骤4:控制(或预防问题的再发生):要求能预防同类问题的再发生。


张先生需要清晰的分析思维+财务领域的知识+实操的技能(电脑操作或书写技能或口头表达技能或财务软件操作技能)


总结1:整个过程中,张先生调用的能力因素从本质上讲,只有三类:思维+知识+技能

在前文中,我们已把知识的概念转化为对知识的掌握水平—认知,具体如下:

所以,能力的三要素是:

要素1: 思维;

要素2: 技能;

要素3:认知。


以此我们来分解几个常见的能力:

例1: 成本分析能力:由分析思维、成本分析的方法(认知)、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成本分析软件操作等)组成;

例2:面试能力:由分析或判断思维、对待面试岗位所应掌握的知识(认知)、面试过程中的表达与倾听技能组成;

为此,我提出的一个能力方程式如下图:

图3 TSC能力方程式

这个方程式:我称之为TSC能力方程式。

注1: 这里,要明确一下技能,在传统的定义中,经常将技能与能力混淆,如我们会提到:

时间管理技能,计划管理技能,会议管理技能,会计技能等等,其实,此三者都是能力,它的范畴比技能更大,那么,技能是什么?

开车、画图、打字、电脑操作、踢球、设备操作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技能,所以技能在本质上:

技能是一种操作;

技能是一种运动;

技能是一种我们人脑可控制的某种或某些运动的熟练程度。

注2技能的层次如下


表1-技能的层次

需要明确在TSC能力方程式中,思维、技能与认知三者的关系是乘法关系,这意味着对某一个企业问题的解决这一终极目的而言:

如果一个职业人有相关的认知,也有基本的技能,但思维极度混乱,其能力为0;

如果一个职业人思维清晰,也有基本的技能,但相关领域的认知为0,那么在解决此问题需要能力方面,其能力为0;

如果一个职业人思维清晰,也具备所需要的认知,但可惜此人身体完全不能动,则技能为0, 结果是能力也为0.


综述1:

能力的表象种类繁多,变化万千,但如果追究能力的根本,我们对于能力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变得相对简单:

能力是由思维、技能、认知组合而成,其中因岗位所需解决的问题的不同,所要求的技能或认知存在不同(当然不能排除不同岗位需要解决同类型问题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的技能与认知,可称之为通用技能与通用认知),因有不同,能力的外在表现呈现多样,但实质上:

 能力是职业人通过由思维调动认知,结合技能,产生行动,解决问题的内在素质。


三、基于能力方程式的能力类别


1、 职业的分类:

1.1体力导向(蓝领?)

  姚明曾自嘲他是“蓝领工人”。其实从其实质来讲,他还真是蓝领。在职业人中,有一类人是以某项技能的高低程度为生存基础(make living by skill)。他们的能力图谱如下:

1.2 智力导向(白领?)

  相对于蓝领,另一类就是众多的“白领”了,他们不主要以某项技能而以某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生存基础(make living by knowledge or experience?)。他们的能力图谱如下:

 两者区别:

技能导向:对思维依赖度低,强化训练,熟能生巧,以身体运动素质为前提条件;

思维与认识导向:对思维依赖度高,强化思维的系统运用。


蓝领与白领的培养现况:

现实中,对技能导向的蓝领的培养往往不是难题,想一下运动员是如何培养的,我们又是如何学会开车、打字的,凡是针对技能类的训练其效果总是明显;

白领的培养却成了难题(现实是:知识转化为能力从学校教育到企业培训都难以看到实效),其关键就是思维训练与知识提升的相关性甚少有人理解,传统的培训侧重于对知识的讲授或经验(案例)的分享,但知识的了解、理解、掌握及运用背后的或最低层的思维被我们长期忽视。


我个人的观点是:

知识(方法)掌握的标准之1—知识结构化;

知识掌握的标准之2—能在实现问题的结构化的基础上,实现结构化知识与结构化问题的关联;

上述两者的前提是思维的结构化;


四、职业人能力体系


下面,我给出企业中职业人能力体系(这里以白领为例):


表2-能力的组成

通过这张表,我们可以置疑传统的关于职业人的通用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的概念。

1、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对企业管理者而言,没有优秀的思维,不可能具备卓越的能力(读者可以思考一下,所谓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计划能力、创新能力、统筹能力等背后是否都有思维的存在?)。

2、所谓专业能力,实质上的区别是专业的认知与专业技能;

3、所谓管理能力,实质上的区别是管理的认知与管理技能。

4、 通用能力= 思维×通用技能×通用认知

5、 管理能力= 思维×管理技能×管理认知

6、  专业能力= 思维×专业技能×专业认知


注3: 能力的变化与多样根本在于技能与认知的多样,能力的核心在于思维,它才是能力系统的底层!它成为能力的主线,使职业人的认知与技能可以实现内在关联;

因此,职业人的能力培养就必然由如下的要素组成:

能力核心:思维的结构化与系统化(含创新思维);

认知的系统提升(通用、专业、管理类认知),在相关认知的层次要达到分析与应用层。

相关外在技能的持续训练:达到技能层次的熟练。

同时,人力资源的能力评估也分为:

思维的评估:条理、逻辑、创新与系统性;

相关认知的评估:被评估对象在工作岗位所要求认知领域的认知水平(理解or 应用or系统构建);

外在技能:被评估对象在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方面的熟练程度(可操作or熟练);

综述2: 只有真正理解了能力的组成,才可能以能力的各要素为对象,建立我们一直渴望建立的基于能力内在逻辑的有效人才培养体系。

综述3: 能力培养的路径

图3-职业人能力培养逻辑图


具体可见下表:

表4-能力的实现

注4:把现实中的问题课题化,实现围绕课题的思维、技能、认知的有效结合(表现为思维调动培训中学习的认知,结合综合表达技能(辩论、演讲、写作),实现对课题的分析、方案研讨与落地实施),是企业职业人培训实现落地的逻辑路径;


总结2: 胜任力是什么?在本文第一部分,我给出的胜任力定义按如下两步推导,在这里,完成第三步:

 第一步:胜任力是职业人能否产生有效行为,解决问题的素质总称。

 第二步:胜任力是以某种或某个岗位需求为前提,以职业信念为内驱力,以职业取向(性格)和基础素质为基本条件,职业人通过职业能力产生有效行动的相关职业胜任素质的总称。

 第三步:胜任力是以某种或某个岗位需求为前提,以职业信念为内驱力,以职业取向(性格)和基础素质为基本条件,职业人通过思维调动所掌握的知识(认知),结合技能产生有效行为,从而解决问题的相关职业胜任素质的总称。


  这个胜任力需要遵循如下的逻辑:

   一、 企业以达成目标为根本导向;

   二、 目标的达成需要企业聘用的职业人能解决问题(Problem);

   三、 职业人通过有效的行为去解决问题;

   四、 有效行为实现的条件即职业人的胜任力;

   五、 职业人胜任力由职业信念、职业能力、职业取向、基础素质四个维度组成;


   1、 职业信念是行为的内驱力;

   2、 职业取向需要与职业人所从事的岗位职业特征相匹配;

   3、 基础素质是职业行为的基本条件;

   4、 职业能力是职业人解决问题的根本条件,它的逻辑是思维调动所掌握的知识,结合技能产生有效行为。

   注5:在以上要素中,我们会最终发现,决定职业人是否成为卓越职业人的关键要素是职业信念(动机)和职业能力中的思维,这两方面才是企业选拔与培养人才的关键。

   注6: 从目标到问题(problem),从问题(problem)到行为,从行为到胜任标准,这就是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以终为始!

   我们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提到“人”的选育用留,但很少人提及选育用留的标准如何建立?更很少人提及“人”的管理其实是人的“行为”的管理;

   没有对胜任力的科学架构(个人认为:结构化(分类清晰、结构严谨)是一切理论与方法符合真理的标准之一),就不会找到这样的标准,没有这个标准,我们对“人”的“行为”的管理,对人力资源核心-人岗的动态匹配,就根本无从说起。现实工作中人力资源难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本质原因即在于此。因此,请回到这个标准!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