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礼,范志礼讲师,范志礼联系方式,范志礼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范志礼:全方位解读《西游记》第一讲36
2016-01-20 10022
对象
家长、青少年学生、国学爱好者、中高层管理者、知识分子、大中专学生
目的
提升玉才能力、思维能力、管理能力,成才能力,实现目标管理,培养管理人才
内容
范志礼:揭秘《西游记》(连载38) 所属领域:亲子教育 > 青少年励志 浏览:8125次 发布日期:2014-04-03 收藏 人才玉成大讲堂 这段对话点出孙悟空的性格与沙门之规矩的格格不入。在他看来极平常的事,在师父却是“去不得西天,做不得和尚,忒恶忒恶! 再往下看: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絮絮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刮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只闻得忽地一声,回东而去,撇得那长老孤零零点头自叹,悲怨不已道:“这厮,这等不受教诲!我但说他几句,他怎么就无形无影的,径回去了?——罢!罢!罢!------” 争强好胜,受不得人气,是孙悟空最明显的性格之一,因此才不受这个教诲,不受这个窝囊气,也因此背离了自己的誓言,结果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生一次次坎坷。这一点,正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但人才终是人才,曲折是必然的,他终要走向成功。一般的说,人人都有放荡不羁的天性,而整个成人成才的过程就是使这种天性转为中和有度。(张飞、李逵) 孙悟空走后,菩萨变成一老婆婆从天而降,问三藏道:“西方佛乃大雷音寺天竺国界,此去有十万八千里路。你这等单人独马,又无个徒弟,你如何去得?”三藏道:“弟子日前,收得一个徒弟,他性泼凶顽,是我说了他两句,他不受教,遂渺然而去也。”菩萨就赠他一顶漂亮的金花帽,并教给了他紧箍咒。 却说孙悟空别了师父,到东海龙王处讨茶,说起唐僧责备他的事,心中还忿忿不平,说:“你想老孙可是受得闷气的?” 这猴子是真受不得闷气!可见战胜自己是多么的困难。虽然这样,但当老龙王向他讲解墙壁上那幅毕桥进履图上的故事时,他则沉吟半晌不语。后来又回到唐僧身边。那幅画的内容是说黄石公在毕桥上失履桥下,唤张良去拾,如此三次,张良毫无怠慢,黄石公见孺子可教,遂夜授天书,让他扶佐汉刘邦,刘邦功成之后,又从赤松子悟成仙道。故事说明了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能够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道理。 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后,见到那顶金花帽,好不喜欢,就说:“师父,把与我戴吧!”唐僧自然应允,可这一戴不要紧,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就头痛地竖起蜻蜓,翻起跟头,耳红面赤,眼胀身麻,想撬也撬不下来,犹如生根一般。这时三藏才问他:“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孙悟空害怕这紧箍咒,忙说:“听教了!再不敢无礼了!”看,他知道他无礼。这就是顽劣,明知自己不对,却硬是放纵自己。尤其这之后的表现,更显露了他的顽劣根性。他虽然答应再不敢无礼,可心上却还怀不善,把那金箍棒一晃,就要打杀师父。你看这危险不?幸亏唐僧又念起紧箍咒语,一下子又把个猴子疼倒,才免于死难。并使孙悟空求饶道:“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虽然这样,但在后来,孙悟空得知这紧箍咒是菩萨教的,还不甘心,又要去找菩萨,可又怕菩萨念起咒语,无奈,只得回心,跪下哀告道:“这是他奈何我的法儿,叫我随你西去。我也不惹他,你也不要常念。我愿保你,再无退悔之意了。”自此才死心塌地的保唐僧西天取经。(关于顽劣天性,知道协调) 这一段收伏顽猴的描述十分精彩。孙悟空最终是因为怕紧箍咒才蹋了心,蹋了心才建立了不朽之功业。这里,蹋下心十分重要,“夫学靠静也,思止则静”。没有专心一志,妄念丛生,就想不成事。可见,培养人才、使人成才,不能只靠一般的说教,靠溺爱和放任,有时也得让他有一定的怕情,有紧箍咒,有敬畏之感,当然,这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并且要明白,使之有怕情,并不是指体罚。至于这紧箍咒是什么,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研究了。 上一篇:揭秘《西游记》(..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