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昭川,仲昭川讲师,仲昭川联系方式,仲昭川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互联网+实战高端演讲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仲昭川:《互联网黑洞》仲昭川访谈录
2016-01-20 19468
以下为仲昭川老师关于《互联网黑洞》的访谈实录:

有趣的是,社科院的朋友们也在讨论这本书。不过,正如书中所言,我始终觉得他们的重点在于改革,始终在回避革命。而我一直在提醒大家互联网是一场革命,一场皆大欢喜的、娱乐式的、零成本的革命,因为人人获利,没有输家,远远胜于各类改革。

  当然,这些学者们肯定也看到了我的阐述,相信会有考量。只是目前他们提出的还是互联网学的学科问题,这在我看来属于吹毛求疵了。单独再为高校出一本教材便是。内容都在书里了,重新换个体例而已。

  在过去二十年间,互联网的确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伤害。众所周知的青少年网瘾便是一例,它出现的太突然,无论政府、学校、家长,都措手不及。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

  互联网在以往时候总被人们当成IT来看待,话语权被年轻的工程师们所把控,以至于全社会的文人都丧失了话语权,没人敢窥其幽玄。最终,互联网文明在中国居然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无数个本可使中国社会低成本进步的机遇。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也是身不由己地揭开了这个黑洞的一角,这就势必伤害到所谓的网络势力。

  无疑,这个势力是庞大的,在后面支撑它的是来自全球的资本,只为短期谋利,不惜一切,甚至不择手段。因此也有人为我担心,甚至有好友在微博里公开提醒我小心防范。

  我的回复有些悲壮:我一介小民,无力担负苍生,但本书毕竟是为每个受苦人所写,任一普通读者皆可获利。即便有日遇袭甚至遇害,也只能加速我的蜡烛燃遍神州,为人照路。没有比这完美的结局了,再无憾事。

  虽然书中的内容是我二十年的思考和实践积累,但落笔写作的过程只有三周,横跨一个春节。这么短的时间写出来,莫说别人,连我自己都不信。究其原因,是写作过程中的极端状态。这种状态很奇妙,思考的成分不多,几乎是记录。记录谁的呢?不知道。仿佛冥冥之中有人给我安排好了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不得不遵命似地,一口气搬到纸上。

  可能这就是天人合一,抑或是灵感的连片。不然,即便东西都在脑子里,按照我旧有的写作习惯,斟酌谋划起来破费功夫;即便写完,理想主义的修改习惯也每每使我不可自拔。一旦满意搁笔,就再也不想多看一眼。包括我拍过的专题片,千修万改后,早已厌烦之极,只求永远解脱,看首播,那只是亲友们的事。

  也正因如此,在此书完成后,我似乎成了有神论者。相信一定有使者在驾驭我的写作。谁呢?

  这本《互联网黑洞》上市后,我迫不及待地率先拿到样书,陌生地读了起来。此后我每天都在看,大约三天看一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

  我真的是《互联网黑洞》的作者吗?天知道。

(仲昭川老师《互联网黑洞》访谈录)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