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中海,胡中海讲师,胡中海联系方式,胡中海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胡中海 2022年度中国100强讲师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爱与规则教育导师、两性关系导师、个人成长导
50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胡中海:胡中海论有效思维,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
2016-01-20 29980

胡中海论有效思维,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

胡中海心理学

2012已经过去,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快乐?你有什么忧愁?

2012年1月3开始南通《打造巅峰团队》到12月31日

《培养优秀子女的规律》共315场,约9万余人接受科学教育。

那么什么是思维?什么是有效思维?

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英文】Thinking【俄语】 Мышление【法语】 Pensée 【释义】:①.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考。是人脑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②.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

  思维是思维主体处理信息及意识的活动。

  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活动)的物质。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如人),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思维活动的对象是信息意识。信息是能被思维主体识别的事物现象表象意识是思维活动的产物,意识以信息的形式储存、表现和输出,意识传播的实质是信息传播。意识往往又会成为思维主体进行下一步思维的基础。

  这里思维和意识两个词分别代表的不同的事物,但人们往往把它们当作同一个概念,这种状况容易引起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因此需要注意区分。

一、思维的属性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基本特征。

  1、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有相同性质的事物抽取出来,对其加以概括,并得出认识。

  2、间接性

   思维的间接性是通过其它表徵来推断事物的能力,例如,警察在罪犯的犯罪现场,通过寻找一些罪犯在现场留下的痕迹,就可以在脑中推断出罪犯在现场作案时的场景。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通过病人描述-{症}-状以及通过一些化验就可以得知病人的病情以及感染的何种病毒。思维的这种能力,把本无直接关系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得人们不必去直接的接触某些信息,通过这些规律,便可以成功的揭露出这些事物的本质。

  3、超出感性的认识

   以上两种属性赋予思维的能力,已经使得思维超出了感性的认识范围。例如在科学研究中,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的。如人类是不能通过感觉来直接理解原子核的变化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寻找其活动的规律,并对相同的规律加以概括,便可以间接的去理解它。

  4、超出现实

   思维可以通过归纳与概括掌握现实中事物的规律,还可以在已有的事物上,通过想象,建立全新的、不存在的事物。例如,发明家可以通过已经存在的物品,通过新的想象,对其加以改进,从而发明出新的物品。其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思维的的推断是否与现实相符。其实,这也正是人类创造能力和创作能力的来源。

二、认知加工方式

  1.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认知加工方式,其它的思维加工方式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分析就是将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分解,以把握事物的基本结构要素、属性和特征。

  2.比较

  比较就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3.抽象与概括

  抽象与概括是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活动。抽象就是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抽取出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

  概括:是将抽取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

  4.具体化与系统化

  (1.)具体化就是把抽象、概括的知识用于个别的、具体的场合。

  (2.)系统化就是把本质属性相同的东西,分成一定的类别并归纳到一定的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

  三、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2、根据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成果的特点可分为:集中 (辐合 )思维和发散思维。

  3、根据思维的新颖性、独创性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4、根据思维是否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5、根据思维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还是科学概念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四、生长阶段不同思维

1、婴儿期思维

  婴儿期指从出生到满3岁以前的一段时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婴儿时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1)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

  9—12个月的婴儿就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说明婴儿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近年来,学者们提出,婴儿已经具有整合信息并分类编码的加工能力。研究者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他们向婴儿呈现一系列刺激(这些刺激属于同一类别范畴),如果婴儿辨认出这些刺激是同一类的,就会产生习惯化。这时再向婴儿呈现另外类别的刺激,若产生去习惯化,就表示婴儿能够区分不同的类别。

  (2)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者探察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结果发现,8—1 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水平:其一,无效尝试;其二,有效尝试;其三,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 这些婴儿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策略也随月龄增长而发展。

  最新研究成果,刷新了过去人们对婴儿解决问题能力的认识,揭示了婴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能将客体分类编码,揭示了婴儿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尝试行为和策略的发展。

2、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期:3岁至6、7岁,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又称为学前期。幼儿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1.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1)、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指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这种表象经过儿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同化而被简化、被压缩、被“添油加醋”,而形成新的形象

  (2)、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指头脑中的表象不是以各自独立的、静态的形式存在,而是表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动态活动,具有连续性和易变性的特点。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随年龄增长和知识欲求的发展,幼儿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认识水平,他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征的认识。这势必促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中萌发出逻辑性。幼儿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

(待续未完)

阅读原文举报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