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立明,简立明讲师,简立明联系方式,简立明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传统企业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构建与运营管理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简立明:企业转型从转心开始,珠江商报专访简立明老师
2016-01-20 18760
  
企业转型先从“转心”开始
 
 
来源:顺德新闻网-珠江商报  作者:  2012-06-13 10:52:46
 
 
 

简立明认为,顺德企业的“病根”在于用人观念和创新观念仍未转变

  他,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多年前,怀着满腔的热情北上创业,单枪匹马创办了现在知名的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多年后的今天,就在企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之时,他移师顺德,希望以自己的所见所识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小微企业帮上一把。

  在顺德,有关企业管理的咨询机构多如牛毛,但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却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跑”了出来。

  仔细观察,“她”确实有点特别。首先,其创办人简立明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有过多年在企业基层的作战经验,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其次,他的经营“手段”也挺独特,在全国范围内独家推出了“客户拒付制”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对它的咨询服务不满意,将有权不付咨询费。

  对于咨询机构来说,这样的经营模式,你又敢尝试吗?

  据简立明说:“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之所以敢于推出‘客户拒付制’这样的服务模式,是因为他了解顺德企业‘病’在哪里,‘药方’是什么,能真正帮到企业,这就是‘底气’所在,因此,根本不担心企业不支付咨询费。”

  

  对人才的评估存在误区

  作为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创办者,10年间,简立明走遍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不少城市,同时也和不少企业家成为了老友。在他眼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企业老板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用人观念上。

   “长三角的企业老板会给一个比较高的薪酬底线,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他会给你多少的回报,没有上限。当中,他会看你完成工作的结果,更会看你工作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珠三角,职业经理人的底薪不高,老板往往会想:你帮我创造多少价值,该给你的,我不会少给。但职业经理同时也会想: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帮你做多少事。这当中就容易产生芥蒂,使得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存在猜疑。”简立明说,良禽择木而栖,一个真正的人才,他一般都会选择底薪起点较高而又有发挥空间的平台,不然,他要么不是真正的人才,要么就是把这里当成一块“跳板”。“到最后,职业经理人‘跳’来‘跳’去,流动性很大,珠三角企业付出的用工成本比长三角还要高,也白白错过了最好的改革时机。”

  此外,简立明还发现珠三角的老板在用人上存在两大极端:要么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上什么都管,什么都按照老板的思路去做,这样就等于花钱请一个人,却只用了他的手,没有用他的脑;要么就是老板什么都不管,只看工作成绩和结果,但其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这样将对人才的评估和任用存在较大误区。

  

  对“8090后”员工有误解 “我跟很多企业老板交谈的时候,他们总说现在‘8090后’的员工怎么怎么样,不知道如何去管教。认为这些年轻人不愿意过多的加班是因为吃不了苦,但我想说的是,这帮年轻人的爆发能力其实很强,只是我们的老板用错了方法。”简立明举例说,在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甚至是汶川大地震等,走在前面的志愿者队伍不都是“8090后”吗?而且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当上志愿者,又没有报酬,为什么他们愿意去?简立明认为,对“8090后”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是一种利于提升的机会。

  简立明说,既然“8090后”的员工不愿意过多的加班,那么,老板不应该在如何让员工愿意加班这个问题上纠结,这样不但会使员工感到压抑,还将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老板可以换个角度去想,员工加班,企业付出的成本更高,那为什么我一定要加班?不用加班又可以把工作完成了,不是更赚钱吗?既然这样,老板可以鼓励员工们一起想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企业的成本节省了,员工也高兴了。

  对市场上的新产品盲目跟风

   “最近几年,市场上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冒出来,这是好事,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懂得如何投资,更甚的是不了解当中的风险所在而去盲目跟风,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简立明认为,看到哪种新产品卖得好就去做,这种跟风状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更成为了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极大障碍。

   “比如一些刚推出市场的产品,可能他本身就存在缺陷,但有些企业a没有对其进行改造就盲目跟着‘开模’去做,结果,人家的缺陷慢慢‘修补’好了,而你又由于技术不过关做得没别人好,结果落得了产品滞销的困境;再譬如,即使别人的产品没有缺陷,但等别人卖了一段时间,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过去以后,你跟风的产品才上市,这样,同样会落得产品滞销的困境。”简立明告诉记者,在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时候,小微企业更要学会创新,要做个性化的产品,走出盲目跟风的误区,不要一味地冲到同质化竞争的绝路中去。他寄语小微企业的老板们目光要看远一点,学会算账。“跟着别人走,风险会慢慢地一点点显现出来,不是我们可以看得透的。”

  企业一把手要有“利他”的胸怀

  在简立明眼里,珠三角的企业如果不能好好地根治这三大“病症”,其转型升级的路将会很难走,不到3~5年,将很可能被长三角地区远远地甩在身后。而走出转型这个困境,关键就是从“转心”开始。

  一直以来,简立明都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粉丝,在他理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只要把这种观念带进企业当中,就能为企业转型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每服务一家企业,他都把这种“利他”思想融到企业当中,让企业成为共识。

   “很多老板赚了钱以后,他们会捐赠社会有需要的人,认为这样获得社会的认可度更高,但对于一个受工伤的员工,本来要赔偿两万元的,他却要想方设法只赔偿一万元。这就是观念上的误区,自己身边的员工都没有照顾好,就跑去搞社会上的捐赠,这不是作秀吗?”简立明举例说,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赚再多的钱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如果能把企业经营好,能带领他身边的员工活得更幸福,那就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认可,意义更大。

  曾经在上海服务过的一家企业也让简立明深有感触。“很多企业选供应商的时候,往往是挑质量有保证而又价格低廉的,但上海这家企业挑供应商,他们往往先考虑在双方商定的价格上对方是否有合理的利润点,如果利润太低,他们会让这个供应商逐步改善以达到合理的利润点才会签合同。因为如果供应商没钱赚的话,不排除会在往后的合作中偷工减料,而企业又不可能每一批次的每个产品都一一检查,产品质量一出问题,企业麻烦更大。所以,只有企业和供应商都有钱赚,双方共赢才会有更长久的合作。”

   “有好的员工,有好的供应商,然后才可能有好的产品,才会有好的客户。如果整天只知道请客户去‘桑拿’,员工的福利和供应商的利益不愿意去考虑,那么,企业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简立明说,这一切都在于企业老板观念上的转变。

该文章珠江商报和顺德新闻网有详细的新闻报道,亲点击链接查看原文:

企业转型先从“转心”开始
 
 
来源:顺德新闻网-珠江商报  作者:  2012-06-13 10:52:46
 
 
 

简立明认为,顺德企业的“病根”在于用人观念和创新观念仍未转变

  他,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多年前,怀着满腔的热情北上创业,单枪匹马创办了现在知名的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多年后的今天,就在企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之时,他移师顺德,希望以自己的所见所识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小微企业帮上一把。

  在顺德,有关企业管理的咨询机构多如牛毛,但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却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跑”了出来。

  仔细观察,“她”确实有点特别。首先,其创办人简立明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有过多年在企业基层的作战经验,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其次,他的经营“手段”也挺独特,在全国范围内独家推出了“客户拒付制”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对它的咨询服务不满意,将有权不付咨询费。

  对于咨询机构来说,这样的经营模式,你又敢尝试吗?

  据简立明说:“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之所以敢于推出‘客户拒付制’这样的服务模式,是因为他了解顺德企业‘病’在哪里,‘药方’是什么,能真正帮到企业,这就是‘底气’所在,因此,根本不担心企业不支付咨询费。”

  

  对人才的评估存在误区

  作为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创办者,10年间,简立明走遍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不少城市,同时也和不少企业家成为了老友。在他眼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企业老板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用人观念上。

   “长三角的企业老板会给一个比较高的薪酬底线,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他会给你多少的回报,没有上限。当中,他会看你完成工作的结果,更会看你工作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珠三角,职业经理人的底薪不高,老板往往会想:你帮我创造多少价值,该给你的,我不会少给。但职业经理同时也会想: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帮你做多少事。这当中就容易产生芥蒂,使得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存在猜疑。”简立明说,良禽择木而栖,一个真正的人才,他一般都会选择底薪起点较高而又有发挥空间的平台,不然,他要么不是真正的人才,要么就是把这里当成一块“跳板”。“到最后,职业经理人‘跳’来‘跳’去,流动性很大,珠三角企业付出的用工成本比长三角还要高,也白白错过了最好的改革时机。”

  此外,简立明还发现珠三角的老板在用人上存在两大极端:要么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上什么都管,什么都按照老板的思路去做,这样就等于花钱请一个人,却只用了他的手,没有用他的脑;要么就是老板什么都不管,只看工作成绩和结果,但其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这样将对人才的评估和任用存在较大误区。

  

  对“8090后”员工有误解 “我跟很多企业老板交谈的时候,他们总说现在‘8090后’的员工怎么怎么样,不知道如何去管教。认为这些年轻人不愿意过多的加班是因为吃不了苦,但我想说的是,这帮年轻人的爆发能力其实很强,只是我们的老板用错了方法。”简立明举例说,在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甚至是汶川大地震等,走在前面的志愿者队伍不都是“8090后”吗?而且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当上志愿者,又没有报酬,为什么他们愿意去?简立明认为,对“8090后”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是一种利于提升的机会。

  简立明说,既然“8090后”的员工不愿意过多的加班,那么,老板不应该在如何让员工愿意加班这个问题上纠结,这样不但会使员工感到压抑,还将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老板可以换个角度去想,员工加班,企业付出的成本更高,那为什么我一定要加班?不用加班又可以把工作完成了,不是更赚钱吗?既然这样,老板可以鼓励员工们一起想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企业的成本节省了,员工也高兴了。

  对市场上的新产品盲目跟风

   “最近几年,市场上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冒出来,这是好事,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懂得如何投资,更甚的是不了解当中的风险所在而去盲目跟风,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简立明认为,看到哪种新产品卖得好就去做,这种跟风状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更成为了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极大障碍。

   “比如一些刚推出市场的产品,可能他本身就存在缺陷,但有些企业a没有对其进行改造就盲目跟着‘开模’去做,结果,人家的缺陷慢慢‘修补’好了,而你又由于技术不过关做得没别人好,结果落得了产品滞销的困境;再譬如,即使别人的产品没有缺陷,但等别人卖了一段时间,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过去以后,你跟风的产品才上市,这样,同样会落得产品滞销的困境。”简立明告诉记者,在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时候,小微企业更要学会创新,要做个性化的产品,走出盲目跟风的误区,不要一味地冲到同质化竞争的绝路中去。他寄语小微企业的老板们目光要看远一点,学会算账。“跟着别人走,风险会慢慢地一点点显现出来,不是我们可以看得透的。”

  企业一把手要有“利他”的胸怀

  在简立明眼里,珠三角的企业如果不能好好地根治这三大“病症”,其转型升级的路将会很难走,不到3~5年,将很可能被长三角地区远远地甩在身后。而走出转型这个困境,关键就是从“转心”开始。

  一直以来,简立明都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粉丝,在他理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只要把这种观念带进企业当中,就能为企业转型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每服务一家企业,他都把这种“利他”思想融到企业当中,让企业成为共识。

   “很多老板赚了钱以后,他们会捐赠社会有需要的人,认为这样获得社会的认可度更高,但对于一个受工伤的员工,本来要赔偿两万元的,他却要想方设法只赔偿一万元。这就是观念上的误区,自己身边的员工都没有照顾好,就跑去搞社会上的捐赠,这不是作秀吗?”简立明举例说,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赚再多的钱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如果能把企业经营好,能带领他身边的员工活得更幸福,那就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认可,意义更大。

  曾经在上海服务过的一家企业也让简立明深有感触。“很多企业选供应商的时候,往往是挑质量有保证而又价格低廉的,但上海这家企业挑供应商,他们往往先考虑在双方商定的价格上对方是否有合理的利润点,如果利润太低,他们会让这个供应商逐步改善以达到合理的利润点才会签合同。因为如果供应商没钱赚的话,不排除会在往后的合作中偷工减料,而企业又不可能每一批次的每个产品都一一检查,产品质量一出问题,企业麻烦更大。所以,只有企业和供应商都有钱赚,双方共赢才会有更长久的合作。”

   “有好的员工,有好的供应商,然后才可能有好的产品,才会有好的客户。如果整天只知道请客户去‘桑拿’,员工的福利和供应商的利益不愿意去考虑,那么,企业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简立明说,这一切都在于企业老板观念上的转变。

企业转型先从“转心”开始
 
 
来源:顺德新闻网-珠江商报  作者:  2012-06-13 10:52:46
 
 
 

简立明认为,顺德企业的“病根”在于用人观念和创新观念仍未转变

  他,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多年前,怀着满腔的热情北上创业,单枪匹马创办了现在知名的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多年后的今天,就在企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之时,他移师顺德,希望以自己的所见所识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小微企业帮上一把。

  在顺德,有关企业管理的咨询机构多如牛毛,但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却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跑”了出来。

  仔细观察,“她”确实有点特别。首先,其创办人简立明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有过多年在企业基层的作战经验,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其次,他的经营“手段”也挺独特,在全国范围内独家推出了“客户拒付制”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对它的咨询服务不满意,将有权不付咨询费。

  对于咨询机构来说,这样的经营模式,你又敢尝试吗?

  据简立明说:“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之所以敢于推出‘客户拒付制’这样的服务模式,是因为他了解顺德企业‘病’在哪里,‘药方’是什么,能真正帮到企业,这就是‘底气’所在,因此,根本不担心企业不支付咨询费。”

  

  对人才的评估存在误区

  作为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创办者,10年间,简立明走遍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不少城市,同时也和不少企业家成为了老友。在他眼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企业老板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用人观念上。

   “长三角的企业老板会给一个比较高的薪酬底线,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他会给你多少的回报,没有上限。当中,他会看你完成工作的结果,更会看你工作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珠三角,职业经理人的底薪不高,老板往往会想:你帮我创造多少价值,该给你的,我不会少给。但职业经理同时也会想: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帮你做多少事。这当中就容易产生芥蒂,使得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存在猜疑。”简立明说,良禽择木而栖,一个真正的人才,他一般都会选择底薪起点较高而又有发挥空间的平台,不然,他要么不是真正的人才,要么就是把这里当成一块“跳板”。“到最后,职业经理人‘跳’来‘跳’去,流动性很大,珠三角企业付出的用工成本比长三角还要高,也白白错过了最好的改革时机。”

  此外,简立明还发现珠三角的老板在用人上存在两大极端:要么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上什么都管,什么都按照老板的思路去做,这样就等于花钱请一个人,却只用了他的手,没有用他的脑;要么就是老板什么都不管,只看工作成绩和结果,但其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这样将对人才的评估和任用存在较大误区。

  

  对“8090后”员工有误解 “我跟很多企业老板交谈的时候,他们总说现在‘8090后’的员工怎么怎么样,不知道如何去管教。认为这些年轻人不愿意过多的加班是因为吃不了苦,但我想说的是,这帮年轻人的爆发能力其实很强,只是我们的老板用错了方法。”简立明举例说,在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甚至是汶川大地震等,走在前面的志愿者队伍不都是“8090后”吗?而且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当上志愿者,又没有报酬,为什么他们愿意去?简立明认为,对“8090后”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是一种利于提升的机会。

  简立明说,既然“8090后”的员工不愿意过多的加班,那么,老板不应该在如何让员工愿意加班这个问题上纠结,这样不但会使员工感到压抑,还将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老板可以换个角度去想,员工加班,企业付出的成本更高,那为什么我一定要加班?不用加班又可以把工作完成了,不是更赚钱吗?既然这样,老板可以鼓励员工们一起想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企业的成本节省了,员工也高兴了。

  对市场上的新产品盲目跟风

   “最近几年,市场上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冒出来,这是好事,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懂得如何投资,更甚的是不了解当中的风险所在而去盲目跟风,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简立明认为,看到哪种新产品卖得好就去做,这种跟风状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更成为了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极大障碍。

   “比如一些刚推出市场的产品,可能他本身就存在缺陷,但有些企业a没有对其进行改造就盲目跟着‘开模’去做,结果,人家的缺陷慢慢‘修补’好了,而你又由于技术不过关做得没别人好,结果落得了产品滞销的困境;再譬如,即使别人的产品没有缺陷,但等别人卖了一段时间,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过去以后,你跟风的产品才上市,这样,同样会落得产品滞销的困境。”简立明告诉记者,在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时候,小微企业更要学会创新,要做个性化的产品,走出盲目跟风的误区,不要一味地冲到同质化竞争的绝路中去。他寄语小微企业的老板们目光要看远一点,学会算账。“跟着别人走,风险会慢慢地一点点显现出来,不是我们可以看得透的。”

  企业一把手要有“利他”的胸怀

  在简立明眼里,珠三角的企业如果不能好好地根治这三大“病症”,其转型升级的路将会很难走,不到3~5年,将很可能被长三角地区远远地甩在身后。而走出转型这个困境,关键就是从“转心”开始。

  一直以来,简立明都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粉丝,在他理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只要把这种观念带进企业当中,就能为企业转型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每服务一家企业,他都把这种“利他”思想融到企业当中,让企业成为共识。

   “很多老板赚了钱以后,他们会捐赠社会有需要的人,认为这样获得社会的认可度更高,但对于一个受工伤的员工,本来要赔偿两万元的,他却要想方设法只赔偿一万元。这就是观念上的误区,自己身边的员工都没有照顾好,就跑去搞社会上的捐赠,这不是作秀吗?”简立明举例说,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赚再多的钱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如果能把企业经营好,能带领他身边的员工活得更幸福,那就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认可,意义更大。

  曾经在上海服务过的一家企业也让简立明深有感触。“很多企业选供应商的时候,往往是挑质量有保证而又价格低廉的,但上海这家企业挑供应商,他们往往先考虑在双方商定的价格上对方是否有合理的利润点,如果利润太低,他们会让这个供应商逐步改善以达到合理的利润点才会签合同。因为如果供应商没钱赚的话,不排除会在往后的合作中偷工减料,而企业又不可能每一批次的每个产品都一一检查,产品质量一出问题,企业麻烦更大。所以,只有企业和供应商都有钱赚,双方共赢才会有更长久的合作。”

   “有好的员工,有好的供应商,然后才可能有好的产品,才会有好的客户。如果整天只知道请客户去‘桑拿’,员工的福利和供应商的利益不愿意去考虑,那么,企业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简立明说,这一切都在于企业老板观念上的转变。

企业转型先从“转心”开始
 
 
来源:顺德新闻网-珠江商报  作者:  2012-06-13 10:52:46
 
 
 

简立明认为,顺德企业的“病根”在于用人观念和创新观念仍未转变

  他,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多年前,怀着满腔的热情北上创业,单枪匹马创办了现在知名的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多年后的今天,就在企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地之时,他移师顺德,希望以自己的所见所识为处于转型关键期的小微企业帮上一把。

  在顺德,有关企业管理的咨询机构多如牛毛,但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却从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跑”了出来。

  仔细观察,“她”确实有点特别。首先,其创办人简立明曾担任美的集团高管,有过多年在企业基层的作战经验,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其次,他的经营“手段”也挺独特,在全国范围内独家推出了“客户拒付制”的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模式,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对它的咨询服务不满意,将有权不付咨询费。

  对于咨询机构来说,这样的经营模式,你又敢尝试吗?

  据简立明说:“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之所以敢于推出‘客户拒付制’这样的服务模式,是因为他了解顺德企业‘病’在哪里,‘药方’是什么,能真正帮到企业,这就是‘底气’所在,因此,根本不担心企业不支付咨询费。”

  

  对人才的评估存在误区

  作为汇智涵性企业管理服务机构的创办者,10年间,简立明走遍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不少城市,同时也和不少企业家成为了老友。在他眼里,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企业老板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用人观念上。

   “长三角的企业老板会给一个比较高的薪酬底线,你为企业创造了多大的价值,他会给你多少的回报,没有上限。当中,他会看你完成工作的结果,更会看你工作的方法和过程。而在珠三角,职业经理人的底薪不高,老板往往会想:你帮我创造多少价值,该给你的,我不会少给。但职业经理同时也会想:你给我多少钱,我就帮你做多少事。这当中就容易产生芥蒂,使得职业经理人和老板之间存在猜疑。”简立明说,良禽择木而栖,一个真正的人才,他一般都会选择底薪起点较高而又有发挥空间的平台,不然,他要么不是真正的人才,要么就是把这里当成一块“跳板”。“到最后,职业经理人‘跳’来‘跳’去,流动性很大,珠三角企业付出的用工成本比长三角还要高,也白白错过了最好的改革时机。”

  此外,简立明还发现珠三角的老板在用人上存在两大极端:要么就是在工作的过程上什么都管,什么都按照老板的思路去做,这样就等于花钱请一个人,却只用了他的手,没有用他的脑;要么就是老板什么都不管,只看工作成绩和结果,但其实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这样将对人才的评估和任用存在较大误区。

  

  对“8090后”员工有误解 “我跟很多企业老板交谈的时候,他们总说现在‘8090后’的员工怎么怎么样,不知道如何去管教。认为这些年轻人不愿意过多的加班是因为吃不了苦,但我想说的是,这帮年轻人的爆发能力其实很强,只是我们的老板用错了方法。”简立明举例说,在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甚至是汶川大地震等,走在前面的志愿者队伍不都是“8090后”吗?而且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当上志愿者,又没有报酬,为什么他们愿意去?简立明认为,对“8090后”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是一种利于提升的机会。

  简立明说,既然“8090后”的员工不愿意过多的加班,那么,老板不应该在如何让员工愿意加班这个问题上纠结,这样不但会使员工感到压抑,还将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老板可以换个角度去想,员工加班,企业付出的成本更高,那为什么我一定要加班?不用加班又可以把工作完成了,不是更赚钱吗?既然这样,老板可以鼓励员工们一起想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这样,企业的成本节省了,员工也高兴了。

  对市场上的新产品盲目跟风

   “最近几年,市场上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冒出来,这是好事,但是,很多民营企业并不懂得如何投资,更甚的是不了解当中的风险所在而去盲目跟风,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简立明认为,看到哪种新产品卖得好就去做,这种跟风状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更成为了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极大障碍。

   “比如一些刚推出市场的产品,可能他本身就存在缺陷,但有些企业a没有对其进行改造就盲目跟着‘开模’去做,结果,人家的缺陷慢慢‘修补’好了,而你又由于技术不过关做得没别人好,结果落得了产品滞销的困境;再譬如,即使别人的产品没有缺陷,但等别人卖了一段时间,产品的生命周期已经过去以后,你跟风的产品才上市,这样,同样会落得产品滞销的困境。”简立明告诉记者,在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时候,小微企业更要学会创新,要做个性化的产品,走出盲目跟风的误区,不要一味地冲到同质化竞争的绝路中去。他寄语小微企业的老板们目光要看远一点,学会算账。“跟着别人走,风险会慢慢地一点点显现出来,不是我们可以看得透的。”

  企业一把手要有“利他”的胸怀

  在简立明眼里,珠三角的企业如果不能好好地根治这三大“病症”,其转型升级的路将会很难走,不到3~5年,将很可能被长三角地区远远地甩在身后。而走出转型这个困境,关键就是从“转心”开始。

  一直以来,简立明都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粉丝,在他理解,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就是“利他主义”,只要把这种观念带进企业当中,就能为企业转型迈出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每服务一家企业,他都把这种“利他”思想融到企业当中,让企业成为共识。

   “很多老板赚了钱以后,他们会捐赠社会有需要的人,认为这样获得社会的认可度更高,但对于一个受工伤的员工,本来要赔偿两万元的,他却要想方设法只赔偿一万元。这就是观念上的误区,自己身边的员工都没有照顾好,就跑去搞社会上的捐赠,这不是作秀吗?”简立明举例说,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赚再多的钱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数字,但如果能把企业经营好,能带领他身边的员工活得更幸福,那就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认可,意义更大。

  曾经在上海服务过的一家企业也让简立明深有感触。“很多企业选供应商的时候,往往是挑质量有保证而又价格低廉的,但上海这家企业挑供应商,他们往往先考虑在双方商定的价格上对方是否有合理的利润点,如果利润太低,他们会让这个供应商逐步改善以达到合理的利润点才会签合同。因为如果供应商没钱赚的话,不排除会在往后的合作中偷工减料,而企业又不可能每一批次的每个产品都一一检查,产品质量一出问题,企业麻烦更大。所以,只有企业和供应商都有钱赚,双方共赢才会有更长久的合作。”

   “有好的员工,有好的供应商,然后才可能有好的产品,才会有好的客户。如果整天只知道请客户去‘桑拿’,员工的福利和供应商的利益不愿意去考虑,那么,企业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发展。”简立明说,这一切都在于企业老板观念上的转变。

上一篇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