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祥,单用祥讲师,单用祥联系方式,单用祥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创新思维 职业心态 传统文化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单用祥:创新:企业进步之魂
2016-01-20 7646

纵观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企业,如果在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或经营理念中,找几个最一致的东西,那就是诚信和创新。诚信和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两个车轮。诚信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诚信为企业带来精神文明,创新为企业带来物质文明。坚持诚信和创新,企业将永葆生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当今世界,无论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各领域,创新的观念已经被各行各业所接受。近年来,我应邀到数百家企业讲授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课程,看到在中国经济振兴的大潮中,企业创新热潮蓬勃兴起,学习热情空前浓厚,带之而来的是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原材料和半成品创新、市场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等。可以预示,这种自动自发、不断向前推进的企业创新运动,必将推动中国企业更早、更快、更多地立于世界强企之林,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和企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一、  创新:大刀阔斧

仅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创新,显而易见的是,创有刀,新有斧(斤字古义为斧),创新含有“大刀阔斧”之意,创新就要大刀阔斧地破除旧观念、旧行为、旧习惯,转而树立新观念、新思维、新习惯。

四书之首的《大学》提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曾子明示后人,一个人如欲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对内必须日日反省存诚,日新又新,才能达到道成徳就;对外就是对国家、社会和企业组织承担责任,不断创新,促其天天向上,日日进步。商汤把这句话刻在盘子上,放在“老板”台上,以便时时提醒自己,每时每刻不忘!

把创新观念引入经济和企业的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是第一位摆脱旧观念和历史传统,把创新概念和理论纳入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理论和实践中。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突出了一个“新”字,在他看来,创新就是“企业家对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的目的在于获取潜在的利润,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一是产品创新,引入新产品或提供产品的新质量;二是工艺创新,采用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原材料或半成品创新,获得新的材料供给来源;四是市场创新,开辟新市场或扩大老市场;五是管理创新,实行新的组织管理形式。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指在经济生活中引入某种新的东西。创新不同于发明,发明往往是创新的一个环节,发明只有用于经济中并带来利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就今天我们所理解、应用的创新领域,创新已远远超出熊彼特所定义的范围,而回归到中国古老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广大范畴中。大刀阔斧,日新又新,从产品、工艺、原料、市场、管理到观念、思维、行为、体制、机制、文化等;从科技到经济、社会各个层面;从个人到企业等各类组织,直至国家、社会、民族,如欲发展、进步,无一不需要创新、创造、变革,甚至革命。唯有创新,才能永葆个人、企业乃至国家、民族的生机。

二、  创新:观念制胜

观念正确,你就成功了一半。观念影响人生,影响组织人员的整体思维模式,影响整个组织的前途命运。反思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优秀企业与落后企业的差距,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无一不是观念差距所致。观念创新是所有创新的前题,“观念不更新,无疑于自我抛弃”,这是海尔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对海尔员工的训词。观念正确,你就获得了一半的成功。

树立新观念难,抛弃旧观念更难。旧的观念养成旧的习惯,甚至成为恶习。很多人都知道海尔砸冰箱砸出了质量,很少人知道1984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制定了一个管理13条,其中最关键的一条是“不准在车间大小便”。我亲身的体验,留学英国时,出门遇到交通路口的红灯,无论白天、黑夜,步行或骑车,遇到红灯必停无疑,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树立了这种观念和习惯。回国后,这种观念习惯在初期仍然保留下来,久而久之,特别是在深夜,无论步行或骑车,遇见红灯就停的习惯已不能完全坚持下来,故而重操旧业,恶习再现。这也说明,抛弃旧观念、旧习性需要全社会、全员的努力。

另一则故事,也说明抛弃旧观念难。讲的是一艘航行在浓重雾气之下的战舰,黑夜来临,瞭望员报告:“右舷有灯光”,船长询问光线逼近还是远离,瞭望员答:“逼近”。这表示双方会相撞,后果不堪设想。作为已习惯于“航行无阻”的战舰的船长,他命令信号手通知对方:“我们正迎面驶来,建议你转向二十度。”对方答:“建议贵船转向二十度。”船长下令:“告诉他,我是船长,转向二十度。”对方答:“我是二等水手,贵船最好转向。”这时船长已勃然大怒,他大叫:“告诉他,这里是战舰,转向二十度。”对方的信号传来:“这里是灯塔。”结果可想而知。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我们与顾客、同仁、朋友的接触、交流中,我们大家又有多少与这位船长同样的经历。这位船长由于“视线不良”而昧于实情,我们是否也由于观念的影响而经常置身于浓雾中。观念一旦转变,整个情况就会发生完全改观。因为观念转变,态度就会转变;态度转变,行为就会转变;行为转变,习惯就会转变;习惯转变,性格就会转变;性格转变,命运就会转变。企业内所有人的观念转变了,企业的命运自然就会转变。

三、  创新:从“头”开始

这个头,指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唯有企业家,才是创新的承担者和推动者。企业家是那种具备自立、自信、自强,具有冒险精神,永不满足现状,敢向失败挑战的那种人。

国际上不乏创新优秀的企业,像GE、3M、惠普等,这些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皆是极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所以,他们带出了优秀直至卓越的企业。海尔的张瑞敏首席执行官,亦是极具创新精神的优秀代表。我去过海尔多次,亦与张首席交流过,从张先生的举手投足和言谈举止之间,你就可以感悟到这种精神的存在。我记得海尔大学墙上有六个醒目的大字:“创新求是 创新”,这是张瑞敏为海尔大学题的校训。六个字,创新出现了两次。张瑞敏总结海尔的经验说:“海尔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稳定增长,最主要两个字:创新”。创新是海尔价值观的核心,是海尔的灵魂。

做为领导,你天天讲什么、做什么,下边人就会跟着你说什么、做什么。俗话云“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你偏好创新,员工就习惯于创新;你守旧,整个企业就会练就保守。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中国文字中的“风气”二字,就是由这个观念而来。这里的“德”是一个总称,包括观念、思想、行为等,君子(领导)之德像风一样,小人(指一般人)之德像草一样,风吹草动,偃是倒下。风的力量越大,草倾向的力量就越大。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你欲创新,你就应该造成创新的风气。

当管理者,是看你能否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最好最大。像足球比赛,单个人带球过人能力再强,如果不会整合,个人优势就会变成劣势,整体也无法获胜。国外曾经有一个统计,企业家对企业成功的贡献是百分之四十八。要振兴中国经济,振兴中国企业,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四、创新无止境  学习无止境

建立创新型社会、创新型省份、创新型企业,首先需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省份、学习型企业。“21世纪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最成功的人是学习力最强的人”,这是《第五项修炼—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作者圣吉博士的名言。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国内经营环境,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唯一的选择就是不断地学习,快速学习,活化学习。俗话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讲“进步缓慢就是倒退”。大家都在学,关键是看谁学得多,学得快,你进步缓慢了,后来者居上,你就落后了!无论是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或是一方主管,因为我们的权力大,而承担的责任更大,所以更需要学习。

创新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尝试,尝试的最大可能是失败。我们只有从不断学习中,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们才有可能减少失败,提高创新成功率。

学习的法们有四万之多,首在“读万卷书”,花最少的时间去读最多的书,以掌握新知识;第二“行万里路”,古云“百闻不如一见”,用耳朵听不如到外边身临其境去看,学习他人,学习其他企业如何经营运作;第三“交万名友”,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参加培训班,交流研讨,收获万千,就指这一功用;第四“做万件事”,边干边学,在职训练。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经过前三万,学得无数知识,在工作中去习、去练、去体验,有了收获、进步、提高,心中自然产生一种喜悦的感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就没有出路;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要创新,发展无止境、学习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创新是企业进步之魂!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