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辉,翟建辉讲师,翟建辉联系方式,翟建辉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企业文化的终身推进者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翟建辉:垄断石油巨头凭什么向政府要补贴?
2016-01-20 56725
垄断石油巨头凭什么向政府要补贴? 前天,中国石化低调地在夜间发布了半年报———2008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本期间利润为人民币82.6亿元,同比下降77.3%。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石化上半年获得的334.02亿元补贴,远超前期流传的309亿元。 两名行业消息人士透露,亚洲最大炼油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得约300亿元人民币的政府补贴,以补偿其上半年炼油业务方面的亏损。中石化董事长苏树林率领中石化财务总监等一席高管赴港出席中报业绩说明会。苏树林透露,8月份已获政府确认,第三季炼油加工会继续获适当的补贴。 尽管中国石化集团并未向社会公布具体的补贴数字,但是由于获得了中央政府补贴的红头批文,这意味着中石化炼油板块将得到一大块财政“蛋糕”;中石化将获巨额补贴,已变成板上钉钉的事。 国家财政部每年给石油巨头发“红包”,似乎成为一种惯例,变得风雨无阻,雷打不动。既然国家给中石化财政补贴的事实不可逆转。虽然我不是个财政专家,但我以一个平民百姓的身份,提出几点质疑: 质疑一:中石化获财政补贴 人大同意了吗 ?? 《预算法》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很明显,如果财政部想继续补贴石油巨头,按照规定,应当由财政部编制专门的预算调整方案,经国务院审定后,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获批准后方可实施。所以,在笔者看来,现在值得关注的是,既不是中石化已得到具体的数额补贴,更不是国家财政补贴批文的详尽内容,而是此次的财政补贴是否履行了法定的程序,换句话讲,这些财政补贴,有没有按法定的“套路”出牌。编制预算调查方案了吗?经国务院审查了吗?最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吗?这一连串的问号,亟需财政部或者中石化有关负责人,站出来解释和澄清,以尽早回答公众心中的种种疑惑和不解。 不是说公共财政不能补贴垄断国企。按照经济学理论,垄断国企出现的领域,都是市场失灵领域。也就是说,当自发的价格调节机制无法在政策性亏损行业注入资本时,垄断企业就会承担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垄断企业注定要在亏损下运转,由公共财政补贴企业也就理所当然。 与国内不同的是,民众遇到石油企业,违背民意,譬如包括减税事宜、利润是否可法、兼并等问题,美国可以动用民意的代议机构国会,对国内最大的五大石油巨头,进行公开质询。据悉,自2005年11月起,美国大石油公司高管至少已三次同时在国会内接收质询,主要问题包括它们的高额利润是否合法、“兼并潮”是否推动了油价上涨和油价高企时代它们的支出和投资状况等。 而今年国会议员们质询的,更是剑指石油巨头无法绕过的议题。为什么在赚取巨额利润的时候,这些公司还要求联邦政府继续让它们享受总额180亿美元的减税优惠。国会众议院去年和今年2月27日两次通过法案,要求取消给石油公司的减税优惠,转而将这笔钱用于支持风能、太阳能和其他可持续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有专家学者提出:全国人大完全可以组成一个类似于美国国会能源独立和全球变暖特别委员的机构,由相应人大代表担当机构成员,定期向国内石油高管进行质询。特别是选择一些民众反对和质疑声音较高的问题。 质询石油巨头提出减免税以及缓缴税的理由。最近,中石油、中石化在请求减免进口关税、资源税之后,两大公司又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缓缴石油特别收益金的申请,这个中缘由,很有必要接受质询,向公众解释明白。 质疑二:整体盈利57.3亿元为何还需补贴??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47.83亿元,同比增长30.3%。报告期内公司炼油事业部亏损了460.21亿元,而去年同期实现盈利57.3亿元。由于油价高涨,中石化上半年加大了上游勘探开发力度,勘探及开采事业部的经营收入为967亿元,同比增长了54.1%。 一个多么令人惊喜的数字,一个令多少企业望而兴叹的数字!而且,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曾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说:“中石油是亚洲最盈利的公司,不是之一,是第一”。好大的口气!大有傲视群雄气吞山河之势。事实也的确如此。油价一个劲的上涨,自然会让中石油和中石化赚得钵满盆满了。以至于中石油口出狂言说自己是全亚洲最盈利的公司。盈利额在那里摆着,有谁敢和其比拼?可就是这样一个狂赚的企业,一个全亚洲最盈利的公司,每到秋后算账,却说自己亏损了。既然是狂赚,且是最盈利,又何来亏损?这不是很自相矛盾么? 石油学会储运销委员会秘书长范小平认为,整体盈利与补贴炼油是两回事,盈利不应该影响补贴。  从世界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摒弃了一味地给石化企业以补贴、免税的政策,比如美国在2007年,相继出台了削减数十亿美元的石油工业补贴以及向石油公司征收160亿美元税款的法案。一味地牵就石化企业,并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美国2006年石油价格高涨,一些政客对石油公司施压,称应该对其征收暴利税。这种舆论立刻在几天内让美国市场油价应声降了几美分。因此,我们面对中石化亏损性补贴,也应该反思,为何只有亏损性补贴,而没有暴利税? 质疑三:这两个企业到底是亏了还是没亏??! 两大石油巨头给出的理由是承担了炼油板块亏损与数十万吨成品油进口的亏损。我要质疑的是,作为上下游产业链打通的垄断巨头,炼油板块与勘探生产板块是否应该截然分开?一位长期从事原油进口贸易的人士认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已将利润转向上游和下游,虽然中游的炼油板块出现巨额亏损,但作为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企业,它的整个产业链是有着巨额利润的。如2007年上半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挫,中石勘探及生产的营业利润减少280亿。而炼油和销售板块却扭亏为盈,从去年同期亏损138多亿到盈利39亿。与此同时,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在进口增加的同时,石油巨头也有足够的动力维持旺盛的出口势头。   “仅仅是炼油板块存在亏损,但在原油开采和成品油销售环节都是存在丰厚利润,将这样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暴利公司的某个板块拿出来进行补贴这是非常荒唐的。”这位人士说。   “将中石化的炼油事业部拆分出来进行补贴,就好比将一个大型商场的物流部门单独拿出来计算盈亏,说这个物流部门亏了于是要补贴,这合理吗?”这位人士反问。  不仅如此,即便是炼油板块也非全部亏损。今年处于化工行业的景气周期,中石化作为全国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乙烯的生产能力达到616万吨,是化工行业景气周期的最大受益者。只强调垄断巨头的牺牲精神,而对于其他板块的赢利能力及成本增加只字不提,这种选择性信息,会让纳税人的口袋遭到间接盘剥。 更为荒唐可笑的是: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亏损?石油双雄的解释是,主要因为公司根据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物价上涨等因素,适当调整了员工工资;另外,因生产经营规模扩大,用工人数增加,导致员工费用增加;而且由于工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变化,提取的各种工资附加也相应增加。看来,这个亏损主要是因为给员工谋福利了。真是够大方的,大方到了全亚洲最盈利的公司都亏损了。   既然是给员工涨工资才造成亏损,为何却要政府来买单?难道就不能降低一下员工的工资和费用,将多掏出的部分收回来?哪里出现亏损,本应该由哪里补上才对,凭什么由他人承担?只要一盈利,就要涨工资。以至涨到了不盈利,涨到了亏损为止。亏损了,不是自己掏腰包补上,而是由政府掏腰包补上,这等美事哪里去找?可正是有了这等美事,才使得中石油这样的企业有恃无恐。而这个有恃无恐和微妙之处,就在于国家政策变化。如果国家政策在石油方面发生一点点变化,就会有了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和借口。即使是自己赚大方了,赚成全亚洲最盈利的公司,只要有利可图有空可钻,也会厚着脸皮报出亏损来。 民众之所以对中石化申请补贴的做法反应剧烈,并不是民众天生仇视垄断企业使然。中石化入选“2007年十大慈善企业”,舆论不惜以“慈善航母”的溢美之词来褒奖中石化,就说明民众对中石化补贴问题上的抵触情绪,是实事求是的,并不是一贯仇视。在笔者看来,民众反对给与中石化巨额补贴,反映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我国能源法规相当不完善,二是中石化在钻政策的空子。 给中石化补贴是错误的,既无益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也不能使中石化的生产效率得到正向激励。另外,和垄断国企身份一样模糊的公共财政支出,无论是否补贴,还是补贴多少,都无法给出一个让公众满意的交代。要知道,公共财政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公开性和透明性,但如此“补贴和征税共国企一色”的局面,只会让公众对公共财政产生越来越强的不信任感和疏离感。 补贴垄断石油巨头,一无助于建立市场机制培养石油巨头的竞争,二不会让公共财政体系更透明,三不会让石油巨头产生感恩之心,四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周期性油荒,五无法缓解中国的能源紧张状况,对于公共财政、能源安全与市场秩序负面影响极大,应远离政府议事日程。 {以上出现的财经数据来源于<<中国财经报>><<中国证券报>><<信息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翟建辉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