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曾磊,唐曾磊讲师,唐曾磊联系方式,唐曾磊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和谐家庭教育专家
51
鲜花排名
1
鲜花数量
唐曾磊:莫把男女同校割裂成男校女校 —— 如何轻松破解早恋问题
2016-01-20 6597

 莫把男女同校割裂成男校女校
—— 如何轻松破解早恋问题

 

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基地  唐曾磊
唐曾磊老师教育博客:https://tangzenglei.qzone.qq.com 


当前,很多学校担心孩子的早恋问题,对男女生的交往进行了过多的限制。陕西省乾县某中学曾出台有“教室、走廊等地点无其他人在场时,男女生不能进行一对一交谈,违者视为非正常交往”等条款的校规,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严校规”。江苏省新沂市某中学也曾发布倡议书,禁止男女生校园内结对散步、同打一把雨伞,禁止参加异性的生日宴会或其他聚会等,引起热议。在校内不让男女生同桌、组织活动时把男女生分开,美其名曰“让男女生保持安全距离”,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


这种想把同在一所学校、一个教室学习的男女生隔绝开的做法,显然是违反天性、违背教育规律的。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我们的教育环境应该像生活一样自然,让孩子们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健康成长。与异性同学和谐相处、结下美好友谊的青春期,对孩子们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对他们的一生来说都是一段纯美的记忆和一笔珍贵的财富。


顺应天性——教育要远离对抗

孩子们在步入青春期后,性意识自然变得强烈。随着生理的发育,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与日俱增,渴望与异性交往。对于孩子们来说,正常的异性交往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和异性同学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出去春游、一起参加社团活动等,不仅会让他们释放出青春期心理的压力,收获友谊,更会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为以后收获成熟的爱情奠定基础。这对孩子们当前和未来的身心健康都是极为有益的。


如果学校过分限制,不让孩子们有适度的异性交往,就会导致他们的身心处于一种压抑状态,无法在适当的年龄学会与异性和谐相处,甚至有可能引起性心理扭曲、性变态等严重后果。所以,引导孩子们与异性伙伴进行健康、适度的交往是老师和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孩子们是幼稚的,他们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容易把握分寸,万一陷入早恋,就会影响学习,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孩子们确实不够成熟,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一味为了避免早恋而禁止孩子们与异性同学交往。我们要鼓励孩子们与异性同学公开的、正当的交往,让他们在身心和谐、健康自然的状态下成长。


有老师问:“鼓励孩子们与异性同学交往,发生早恋怎么办?”


我反问:“限制甚至压制孩子们与异性同学交往,早恋就可以避免了吗?”


如果不给男女同学正当交往的机会,就只能留给他们不正当交往的选择。


实际上,无论老师和家长采取什么方法严格控制孩子们与异性的交往,总会有一部分孩子早恋的。当春天的阳光和煦地洒下时,总有一些花朵会提前绽放。也就是说,早恋现象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接受这一现实。


对于早恋,老师和家长最常用的方法是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发现苗头,便施以打压手段,以图把早恋扼杀在萌芽状态。


这样做的效果如何呢?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老师和家长打击的不只是早恋,连孩子们正常的交往都一并打击了。这样做很累,而且特别容易引起孩子们的逆反!


曾经有一个女孩给我讲过她的早恋故事,很有代表性。她在外地上学,后来得知本校一个男生是她的老乡,他们两个认识后,偶尔有时间会一起聊聊天。有一次她考试没考好,有人看到她和那个男生在一起,就告诉了她的父母。父母极端地认为她早恋了,马上通告老师,双方同时对她施压,要求她必须马上和那个男生断绝来往。以前她和那个男生只是每周末见一次面,聊二十分钟左右,对他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在家长和老师施压后,她内心就有很多委屈、很多对家长和老师的不满要向那个男生倾诉,那个男生当然会很理解她,好言安慰她。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反而接触得比以前更频繁,她也越来越觉得心理上很依恋对方,最后弄得上课、写作业甚至吃饭时都会不知不觉地想对方,真的陷入了早恋之中。类似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为什么高压手段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男孩女孩在最开始接触时,可能他们并没想到要和对方谈恋爱,只是愿意在一起交流,让自己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内在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这对青春期荷尔蒙的释放是有益的。本来他们就有相同的压抑和不满:从生理和心理发育上来说,内心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由于受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教育理念、群体氛围等的影响,又不敢完全真实地表露出这种渴望;对家长和老师一味要求他们学习、很少顾及他们的内心感受心怀不满。当家长和老师开始打压他们时,他们就有了共同的秘密,有了相同的境遇。他们在一起会聊得很过瘾、很开心。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压制孩子们与异性同学之间的公开的、浅层的交往,就很可能导致他们走向那种私密的、深入的交往。实际上我们这么做是在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让他们心心相印、同仇敌忾,彼此成为精神上互相依恋的亲密伙伴。再加上年轻人的叛逆性,接下来他们往往会发生一发不可收的深入的早恋。


早恋问题怎么解决?


《道德经》云:“大直若屈。”意为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学生早恋,老师制止学生早恋,这是“直”(学生只能学习,不能早恋)。“直”不是智慧的方法,因为它在否定和强行扭转孩子的内心感受,在制造双方心理上的对抗,会形成针尖对麦芒之势。而当对抗发生时,教育就不复存在了。


处理早恋问题,智慧的方法是“大直”,“大直若屈”,也就是接纳学生早恋这一事实,把他们的心引导到学习上。


在面对学生时,我们要做的永远不是和他们对抗,而是顺应他们的天性,顺应他们的心,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怎么做到“大直若屈”呢?具体的操作就是和谐沟通三大步骤(接纳、理解、建议)。第一,我们要接纳学生的早恋,因为你接纳不接纳事实都已经是这样了,如果你接纳,就可以和学生很好地交流,引导他们。第二,我们要理解学生的早恋。在花样年华有一些青春遐想和美好梦幻是很正常的,我们也都是从那个年龄走过来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在目前状态的基础上,向更好的状态转变。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永远是为了他们的幸福成长。第三,我们要给学生提建议。我们要从爱学生的角度出发,给他们提出有效的建议,真正帮助他们把心思放到学习上,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怎么给早恋的学生提建议呢?


提建议前老师要考虑三点:一是建议要正向。正向是指让学生觉得正向,不是老师自己觉得正向。二是建议要有可操作性。具体讲就是,老师提的建议和学生想要的结果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建议要明确、简单、可操作;学生按照老师的建议操作是快乐的。三是建议可听可不听。学生即使不听老师的建议也没有心理压力,没有严重后果。老师在给早恋的学生提建议之前,要逐一对照这三点。三点都符合,再给学生提。


万法归宗——引导学生好好学习


下面我们分别从早恋前、早恋中、失恋后三个阶段来考虑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柔情似水”,导归学习——早恋前的引导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青春期孩子的心恰如春池,在春风吹拂下怎会不泛起些微涟漪?

到了中学阶段,几乎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地喜欢过某个异性同学或者老师。而一旦喜欢某个异性,人就会不自觉地想主动接近对方。比如一个女孩子喜欢一个男老师,她就会找机会向男老师问问题。男女同学之间也会这样。对于那种轻微的春心萌动,我们一般是不需要干涉的。


如果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比较好,当学生遇到这方面的困惑时,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曾有一个很漂亮的高中女生来问我:“班里有几个男生总是缠着我,上课总看我,下课又来找我说话,我根本没办法专心学习。我很烦,该怎么办?”我说:“如果你听课受影响,不能专注,可以在听课的同时,在书上画重点、做笔记等。”她问:“下课时他们来找我说话怎么办?”我说:“你先准备一些难题。下课有男生来找你的话,你就拿出一道题目问他们,如果他们会,就让他们讲给你听。”她说:“他们肯定不会。”我说:“你告诉他们,把题弄明白了再和你说。学习不好,不可能跟你交朋友。”她问:“要是他们学会了呢?”我说:“他们学会了,就让他们给你讲。讲会了一道,你再拿出第二道题目来。你这样准备十五道难题,一定能解决问题。”


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就是:不拒绝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但是要把交往的目的转移到学习上,用交往来促进双方学习上的进步。


早恋前,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因为心里喜欢某个异性同学,在上课时、写作业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对方,导致自己无法专心学习。上课还好办一些,因为有老师监督提醒。在写作业时就很难控制自己,这个时候怎么办?


我们可以建议孩子采用限时作业法。拿一个闹钟放到书桌上,定上闹铃,限制自己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一个小时)完成作业。闹钟的滴答声会给人一种紧迫感,能帮助人集中注意力。如果总是想对方,无法做到一气写完作业,那就限制自己一次写完一定量的题(比如十道或者五道)后,再拿出一分钟时间来想对方。然后,再写完一定量的题后,再拿出一分钟时间来想对方(只是想一下对方,天塌不下来。再说,即使我们不让他想,他就能不想了吗?)。这样,逐渐延长自己一次能做到的专心写作业的时间,比如从半个小时变为四十分钟、五十分钟,慢慢就能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了。


 “却上心头”,细思学习——早恋中的引导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陷入早恋中的孩子,正在体验人生中的第一次怦然心动,无论老师和家长怎么看,对于他们自己来说,这都是一份非常珍贵美妙的情感。早恋双方在交流频率上、彼此心理的渴望和依恋上,都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有了一定的惯性。如果老师去打破他们之间的这种状态,就会引起双方的反感。尤其当老师用强制手段试图拆散他们时,他们会有一种美好恋情被断掉的痛,就会非常叛逆地强烈抵制,两人甚至有可能一起离家出走。


对他们已经在早恋中这个事实,我们要接纳,理解他们目前的情感需求。有的老师试图通过和孩子聊聊,让孩子幡然醒悟、痛改前非,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我们支持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但是,要建议早恋中的一方督促对方好好学习。


比如一个早恋中的女孩子,老师可以跟她说:“你知不知道,如果你们这样下去,会影响他的学习。你看他的成绩,以前是多少名,现在已经滑到多少名了,并且他上课的时候状态非常不好。老师不是要你们停止交往,而是建议你鼓励他好好学习。你可以对他说,如果你听说他上课认真听讲会很开心的,听说他作业做得很好会很开心的,听说他考试成绩提高了会很开心的。你这样鼓励他,他就会好好学习,将来会有个好前途。”女孩子当然希望对方好,她会很容易接受老师的建议,鼓励对方好好学习。


老师的理想心态是:你们早恋了,两个人在一起感觉很好,这很正常,没关系。但你们是学生,有学习任务,你们要互相关心对方的学习,共同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为什么我们给早恋的孩子提学习上的建议孩子会接受呢?


因为,第一,我们的建议是正向的。让自己喜欢的人学习好、未来有个好前途,让自己学习好、未来有个好前途,这都是孩子心中的正向。老师从这样的角度提出的建议,孩子就容易听得进去,愿意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第二,我们的建议是有可操作性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本来就是学习,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学习任务,也都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早恋时就更关心对方的学习成绩好坏。所以,把他们的心思往学习上引导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老师本来就是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有能力为孩子提供多种学习上的帮助,促进他们很好地完成学习上的各项操作,比如上课认真听讲、高质量地完成作业等。孩子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成绩的提高而非常开心,因此会很乐于执行老师的建议。


第三,我们的建议是可听可不听的。我们只是提建议,而不是强迫孩子必须照我们说的做。有老师会问:“学生本来就不听话,你说可听可不听,他们会听吗?”其实你越逼着孩子听你的,孩子越不会听你的;而你越是以平和的语气提建议,让孩子感受到你完全是在为他和他喜欢的人好时,他就越会乐意听你的。也就是说,你强迫孩子听话,孩子基本不会听的;而你告诉孩子可听可不听时,孩子反而很可能会听。


“流水无情”,投身学习——失恋后的引导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失恋,就是你还恋着人家,但人家不恋你了。失恋时,讲所有的大道理都是没用的,孩子一定会难过,会很郁闷、很伤心。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只能看着他们难过,看着他们郁闷、伤心,提醒他们:失恋就是这样的,接纳这个结果。恋爱就是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心了。


有一个失恋的男孩子,还喜欢对方。他问我:“我能继续喜欢她吗?”我说:“当然可以。你心里喜欢她还需要她允许吗?”在孩子失恋的时候,我们要避免和他的心做对,而一般老师往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他们会告诉孩子:“你们已经分手了,你不能再干扰对方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把对对方的喜欢埋藏在心底,这是对他心理上的一种安慰。实际上,我们说他可以喜欢对方,但对方已经不喜欢他了,他接下来能怎么喜欢对方?不过是想想而已。慢慢他自己就会发觉,没什么好喜欢的。


对于孩子来说,失恋往往是他心里的一个结。怎么办?接纳他,理解他,告诉他:你想喜欢对方,完全可以继续在心里喜欢。


这个孩子又问我:“失恋了,学习学不进去怎么办?”


我给他的建议是:第一,下决心好好学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旦下定了好好学习的决心,问题就很容易解决。第二,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一个好计划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执行计划一定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二是每天的计划必须可以执行。第三,每天执行计划。如果白天完不成,晚上不睡觉也要完成。如果每天执行了,但只有数量而没有质量,那是因为深入学习的能力不足,可以在学习中严格执行我所说的“学会的三个标准”(即得满分、熟练化、举一反三,具体内容参看我博客上的《快速提高成绩的法宝——学会的三个标准》一文,按照里面写的去操作)。


孩子的正业是学习。我们要帮助孩子把心思放到学习上,用正确的思想占领孩子的思想阵地。当孩子逐渐能做到认真听讲、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学习成绩逐步提高时,老师会表扬他,同学们也会羡慕、欣赏他,他自己也会很有成就感。这样,他就会越来越愿意把更多的心思放到学习上。


当孩子专心学习时,早恋问题就自然破解了。


“大直若屈” “万法归宗”,教育之道奥秘无穷,需要我们用心去领悟,用智慧去契合。


如此而行,我们会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轻松化解,师生可以携手步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美好教育境界。

                                         

(本文刊发于《河南教育》杂志2014年6月《平等思维》专栏)

 

平等教育(微信号:pingdeng-edu)——教育之道就是安心之道!平等教育致力于帮学生打消浮躁,培养认真能力,快速找到学生临界点,提高学习成绩。帮助家长解决亲子沟通及夫妻关系中的矛盾,建立和谐家庭环境,提高您的幸福指数。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