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王微讲师,王微联系方式,王微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王微 2019年度中国200强讲师
著名危机管理专家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微:公司危机应对:如何巧妙挑明真相?
2016-01-20 39099
公司危机应对:如何巧妙挑明真相? “说真话,并在第一时间说。”这句话对企业高层来说并不陌生。它曾经是危机管理的经典话语,也数次成就了历史上危机公关处理的经典案例。但社会在前进,策略随着形势的渐变渐复杂,它不再是唯一的真理,并且地位大有日趋末落之势。就在决策者们逐渐将之束之高阁而几乎将其渐忘的时候,殊不知,有时候,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往往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永远都不要忽略,企业真诚的态度对单纯的公众的影响力,一个肯说真话的企业,不管它做错了什么,都表明它有诚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这是公司危机应对十分有用的策略。公众通常都不是难缠的主儿,无论经济学家如何去假设他们是理性的经济人,实际上他们还是情感动物,他们的判断标准往往就是单一的,一个作风脚踏实地的企业和其对公众的坦白,往往就能给公众以安慰。公众在情感上接受的是真诚的态度,这有些时候甚于他们对产品的要求。   当然绝对不是说一发生什么事情马上就冲出去向公众坦白从宽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阐明真话对公众心理影响的事实,为决策选择的可能性提供铺垫。   永远别忘记,形势的判断永远是先行的。这里仅仅讨论的是,当行业内部潜规则被以某种产品为反面典型而曝光时,尤其事件中存在恶意竞争的迹象时,真相的公布对公司媒体危机而言往往是极有意义的。   公众先前往往并不知道这种行业潜规则的存在,以为是被曝光企业一家一户的问题。如果企业不出来澄清,相当于自己承担了整个行业的罪责,竞争对手估计得乐死。与其如此,不如把真相公布,一方面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开,他们的关注点会立即转到对行业的质问上,这是愤怒导向的策略,相当于将来势凶猛的洪水分流。这样的决定需要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却未必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智。因为如果这样的行业潜规则并不是致命的,公众在关注过后就会冷淡下来。再说,整个行业都如此,更多的时候公众只能无奈地作罢,当无可选择的时候人们并不具备挑剔的资本。   将真相挑明,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相当于对恶意竞争对手的回击,公众的谴责转向,就是对手的自食其果。当然,这里并不是意在挑动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而仅仅是表明,这种非恶意的正当防卫,仅仅是一种商场上正常的还击手段。   还要强调的是,在存在行业黑幕的情况下,行业内部皆知而独公众不知,挑明真相也意味着断掉自己后路、与对手同归于尽的危险。对于企业来说,这个代价无疑是昂贵的,甚至是无法承担的。所以,果敢而冷静,以赴死的勇气求生,实际上方不失为大智大勇。   将真相挑明,更多的时候,还是形势所趋,生机一线,不得不为之。   传播学上有所谓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学者通过研究和试验表明,当身边出现一个有争议的议题时,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观测周围的“意见气候”,当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居于优势地位的观点趋同时,就会越发大胆地表达这种意见,而持相反观点的人,则会越来越难开口去对抗多数,从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最后反对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微弱,就像螺旋结构一样,最后变成沉默。   企业在上述情况下如果不发出声音,无疑就有沦为沉默一极的危险。当然不可能奢望别人会站出来为企业的声誉去辩驳。如果不希望看到这样的两极分化,不希望听到社会只剩下一种声音,不希望企业在这种绝对优势的声音下轰然倒塌,那么挑明真相,真的就是形势所逼,不得不为了!   错过了最佳挑明真相的时机,后面的一切反击都为时已晚。   在受到媒体或者竞争对手的“打击”时,如果既能拿到主管机构的有利证据(或者能够显而易见揭示企业不存在问题的证明),又能分析出是竞争对手所为(或者分析出事件背后的某一方出于狭隘的经济利益等而故意发难),可以揭露事实真相。 如某打印机厂商拿到信息产业部所属研究所的检测,证明质量没有瑕疵,又有确凿的证据发现负面信息传播是竞争对手所为,就“出炉”长篇报道,揭露事件真相。事实得以公布于众,企业品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也保住了国内的市场份额。   在遭受攻击时,要执行挑明真相的策略,以上两个基本条件(证明自己无过错和证明另有人故意捏造谣言)缺一不可。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