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芳,谭小芳讲师,谭小芳联系方式,谭小芳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谭小芳:如何深化企业反腐倡廉工作?
2016-01-20 43234
如何深化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深化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而艰巨的任务,企业党组织一定要充分履行自身职责,发挥好相关职能部门作用,把党委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民主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反腐倡廉的整体合力,以维护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 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并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大建设之一。作为基层企业党组织,在具体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关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精神中,应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积极围绕构建思想道德体系、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坚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结合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就企业深化反腐倡廉工作谈几点认识。 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对人灌输的“礼”教,但人心不古,抛弃了“礼”的文化内涵,吸取了其物质内涵,逐渐演变成了社会上的“随礼”之风,官员的腐败大都是与此有关,借办婚丧嫁娶等机会收受礼品,送礼者认为是礼节的要求,受礼者认为也是合乎礼节的,不接受就是失礼,这样的文化不孕育出腐败才怪呢。所以,反腐败必须从腐败的根源去“反”! 在现代社会来说,什么是腐败?打个比方:如果我嫌了一万块钱,是我做生意或者是工薪收入,我在高级宾馆开个房间,买了一件高档衣服,或者是在酒店大吃大喝一顿,算不算腐败?不算,只能是奢侈。又打个比方:如果我结婚了,跟我妻子关系不好,性格不和,我跟别的女性发生婚外情或者是再婚。算不算腐败?不算,只能是有点不道德。我又不是圣贤,我又不做圣贤,凭什么要我做那么道德高尚的人,你做得到吗?他做得到吗?既然你们都做不到,凭什么对我要求那么高? 这不算腐败,那么,什么是腐败呢?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身为国家公务人员或者其它形式从事公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利用职位权力谋取自身利益,中饱私囊,挪用公款吃喝玩乐,贪污受贿,利用职权玩弄女性,强污女下属,包二奶,养情妇。算不算腐败?这才是真正的腐败。如果你是有钱人也吃喝玩乐,也用钱玩弄女性,也包二奶,养情妇算不算腐败。算不算腐败?不算,只能是道德品质问题。 腐败的定义是什么?腐败是有职权的公务人员或者党员干部,利用职权所进行的谋利活动。谭小芳老师(预定企业廉政反腐讲座,请联系13938256450)认为,国家的赋税是从每个人民的身上直接与间接征收入国库的,本来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有职权的公务人员与党员干部利用权力挪用、使用、浪费、贪污、贿赂,用公款玩女人、吃喝玩乐、中饱私囊等等行为——就是腐败!就是盗窃人民财产,就是盗窃国家赋税!就是在动摇国家根本! 近来反腐败案件曝光很多,这毫无疑问表明了反腐倡廉的力度在加大。近日里来曝光数起,最突出的,包括了深圳能源集团总经理劳德容案、海南工商局长马招德案、湖北证券前总裁陈浩武案、三峡证券前管理层案等,引起人们诸多思索。首先,腐败就是鲜廉寡耻、道德败坏,有多少玄机可以分析呢?关键还是对官员思想品质的教育和考察。还有些"反面教材"在编制时侧重从现象进行归纳,从个别而一般,总结出诸如"贪官多喜欢养情妇"、"贪欲膨胀铤而走险"之类的规律,试图给后人以警示。这些当然都是有道理的,思想教育、纪律检查由是显示出重要性。 但我们深层次挖掘的话,会发现——腐败是与权利相伴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有权力的地方,腐败就有了它滋生的土壤。腐败是经营者为了达到个人的效用最大化,不惜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通过收取回扣、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把国有资产占为己有、权钱权色交易、进行过分的职务消费等等。虽然多数国有企业经营者思想觉悟较高,尚能够对职位消费进行自我约束,但也有一些经营者,其职位消费随意性很强,甚至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腐败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制度不完善。企业经营者的智力资本在我国还没有普遍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承认,经营者收入有的还偏低,其贡献与收益差距很大。尤其是在个人的外界人力资源价值远远超过企业内部所得的薪水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实施腐败行为的动机。缺乏有效办法规范职务消费或控制隐性收入,难以有效约束职务消费行为,容易导致职位消费扩张和实施其它腐败行为。 也有这样的原因——用人制度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用人制度的缺陷给不称职的“高消费”经营者留下了生存空间。经营者主要由上级部门任命,经营者只要处理好这层关系,其职位风险几乎等于零。在缺乏必要的市场选拔机制和职位风险的条件下,那些缺乏自觉性和责任感的经营者往往放纵自己,可以不计职务消费任意扩张的后果,甚至有恃无恐。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各方面监督机制不完善,致使案件查处率低,主动付出成本也较低,这是管理腐败愈治愈烈的主要原因。 尽管国家对企业进成本的业务招待费有明确的标准,但一些企业的业务招待费经常超支。还有些转移为其他开支,以至无据可查。有些国企领导饭桌上一掷千金毫不心疼。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热衷于钓鱼、打保龄球、涉足色情场所,甚至嫖娼,全部活动按公务活动做财务处理;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手中有决策、计划、审批、采购、工程发包、合同签订、财务开支等权力,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吃回扣,收中介费、拿提成、收红包、搞权钱交易等等;有的国有企业经营者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索贿受贿,甚至想方设法把国有资产转化成自己的资产,通过开办个人公司,搞“空手套白狼”的把戏,把自己的不明财产合法化。 新时期我国走上了信息高速公路。出现博客、QQ、MSN、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网上聊天室等等不一而足,网络社会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新形态。网络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多样化,使世界的距离变的越来越小。网络反腐实际上是利用互联网这种电子媒体进行批评、检举、揭发、控告、发表文论等。网络信息的海量、开放、多元及网络化互动传播,信息消费的平民化、大众化,打破了信息垄断、改变了信息单向传播和单一话语权的局面,给反腐败人员借助网络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改进反腐方式、提高反腐效果提供了难得机遇。谭小芳老师总结了以下几点—— 1、网络监督具有及时快捷特点 网络能够全天候地传播信息与实时自由发布信息,它把时间的占有权完全交给了受众。正是如此,腐败分子或嫌疑人一旦被盯上,就会长时期引起人们关注,在网络上掀起发帖、跟帖高潮,一直到事情的进展公众认可为止。甚至会有人发起人肉搜索,在纪检部门开展调查之前先将腐败分子的所作所为用网民的力量调查清楚,提供信息,供反腐部门参考。 2、网络监督具有直接零距离特点 交互性拉近了网络与网民情感和心理上的距离,人们称之为信息的零距离传播。利用网络监督,克服了传统监督面的缺点,如对面提出意见或建议,可能碍于情面,显得非常尴尬,如果是上下级关系,监督双方可能造成误会以致影响到今后工作的团结。而网络监督既保持了一种零距离的亲近,又避免了面对面监督带来的不快,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都有好处。 3、网络监督抗干扰性强 网络打破了话语特权的垄断,把部分话语转交给受众,就是说,受众通过粘贴、编辑、链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评论,及时、便利、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布者。克服了传统监督中,被监督者调用手中所掌握的一切国家机器,不择手段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封杀,甚至对监督者进行打击报复的弊端。而网络监督则会使监督对象有劲使不出。根据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海量、开放、多元化、网络化互动、平民化、大众化等的特征和网络反腐的快捷、直接、抗干扰、立体直观等优势,谭小芳老师提出依靠网络防治腐败的几项措施—— 1、开辟网上举报系统 举报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举报的质量对于有效打击腐败尤为重要。网上举报,经济、便捷,可以互动,具有较好的保密性能,这是传统的信访方式无法比拟的。举办者可以不泄露身份在网上自由沟通信息。也可以开通工作QQ举报、手机短信举报、开辟网上信箱举报。有的单位开辟了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公开信箱,做到匿名发帖,信件内容与答复全部公开,促进了信息的上下沟通,很好地发挥了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 2、采用电子商务和网上报销系统 提供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和技术功能,实现从管人到管事、从思想到业务、从纪律到流程、从事后查处到实时监控、从内在自控制到外部技术控制的转变,从而降低监督和追惩的成本,提高反腐败的效率和“效度”,创新出技术防控腐败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权力的运作不透明往往是产生腐败的两大原因。而电子商务和网上报销系统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可以遏制滋生腐败的思想和行为。网络就像一个透明鱼缸,企业每笔资金的流向和用处,在其中纤毫毕现。 3、开展采用公开的电子管理系统 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向员工或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标准的管理和服务。也可以利用网络可将职务权力范围、行权过程公之于众,也使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更具公信力。由于信息公开、透明,员工可以浏览除受保密规定外的工作计划、采购项目、财务支出清单、审计结果等,所以基于公开的电子管理管理平台进行的企业内部事务管理,可以称为阳光单位,可以有效让员工监督权力的运行,监督特权者的在职消费和黑色、灰色收入。 很长时间,有一种看法,觉得腐败可恶需要适当曝光,但不能谈得过多,谈多了会影响公众信心——这种鸵鸟式的做法殊不可取,我们期待透明,愿意直面和剖析现实。只要制度健全,使权力运作受到有效监督,权力滥用问题真正得到解决,进而使我国在市场经济有效资源配置与有效激励机制的作用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进步。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