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贵平,程贵平讲师,程贵平联系方式,程贵平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演讲培训师+曾国藩国学管理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程贵平:《灵岩情》
2016-01-20 48446

    钟情灵岩山,也许与它的名字有关,灵岩谐音“灵验”,心怀夙愿,可以寄托于此;也许还因为它遍体烙有历代众多名人的足印。

    认识灵岩是07年的事了,初到苏州,与同事七、八人踏青至此。见多了北方的山,突然不觉得灵岩是座山。行至山脚下,仍不见山。它没有华山的高大险峻,但其不乏巨岩嵯峨,怪石嶙峋;它没有黄山的奇伟俏丽、灵秀多姿,但其以“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著称于世。
     已数不清多少次登上灵岩,每逢周末,闲暇之际,便会来到这里。起初登灵岩,为的是寻找故人的足迹,慢慢的,来的次数多了,便开始找回自己的记忆。

  白居易曾是这里的常客,这里给他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难怪白居易离开苏州十余年后,常念苏州,在洛阳写下“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脍炙人口的佳句。诗中的吴娃,我想白居易不只是回忆美酒相伴下翩翩起舞的苏州江南女子,更多是联想起吴王夫差在灵岩山巅为西施建造的“馆娃宫”中的主人。寻着他们的足迹,我们开始了灵岩之旅,当年白居易游灵岩写下的诗句不断在我脑海浮现:“高高白月上青林,客去僧归独夜深。荤血屏除能对酒,歌钟放散只留琴。更无俗物当人眼,但有泉声洗我心。最爱晓亭东望好,太湖烟水绿沉沉。”人去山空,但灵岩并不是一座孤山。当年越王勾践战败,将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就在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在灵岩山上建造行宫,铜钩玉槛,奢侈无比。“馆娃宫”留下了西施多少的泪水和心酸,一把琴、一行泪,弹着西施的思念,弹着西施的落魄。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从水路攻进吴国,把这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付之一炬,烧成断壁残垣。关于西施的下落,众说纷纭,我们不必细究。切谈灵岩,这里曾辉煌过,也曾萧条过;这里有过爱情,也有过仇恨;西施走了,可她的琴声依然回荡在灵岩。白居易也许被她的琴声所迷,久久不愿离去,近黄昏,人难离。站在山巅,遥望太湖,不见当年佳人。

   另一位与灵岩山结下不解之缘的便是范仲淹,虽然大量历史记载范仲淹江苏吴县(今苏州人),笔者还是要做一个小小的更正。范仲淹生在徐州,后卒于徐州,严格来讲,范仲淹是徐州人。在范仲淹只有百日大的时候,随家人来到苏州,起初住在望亭,后因父亲的不幸去世,2岁的范仲淹随母改嫁,后又离开了苏州。范仲淹的一生是清贫的,又充满波折,几度漂泊,再次回苏州范公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天平山有他家祖坟,那里是范公常去之地,灵岩与天平山相隔,范公在祭奠祖宗后顺道登上灵岩。登上灵岩后的他又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历史沧桑感,受母亲宗教的影响,又加深了他的感叹:“古来兴废一愁人,白发僧归掩寺门”便是真实的写照。

   这里不只属于文人墨客,康熙、乾隆二帝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寂静。穿过落红亭,便是百步阶,这是当年为接驾乾隆皇帝的到来专门筑造的一段御道,踏上百步阶,可以隐约听见锣鼓开道的庄严。两边矗立着游客,为皇帝让道。也有游客为观皇帝容颜,已完全忘记灵岩山的美貌;皇帝被山峦的美丽所倾倒,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皇帝放下了威严,臣民们忘却了恐惧,一起融入山的怀抱。灵岩从此变得不再寂静,游客接踵而来。

  从踏上灵岩第一层台阶,沿途绿树成荫,密密麻麻,抬头不见天。未至百步阶,便被一片竹林拦下脚步。我喜欢竹,也许是从郑板桥那里受到了熏陶。“介于否,坚多节”,郑板桥以竹画情操。郑板桥从未到过灵岩,灵岩也因此留下一丝遗憾。竹犹在,板桥不存,竹林在等着属于自己真正的主人。本想在此多留片刻,一层层香烛香味扑鼻而来,观音洞就在竹林拐角处。那里最早是西施洞,后来才更名为观音洞。心怀虔诚,点燃一柱香,双手合十,诉说着心愿,我已忘记自己本是游山来。后来每次登灵岩,这里是我必到之处。伴随香烛缭绕,心中的夙愿一起放飞。这里已经没有了西施的踪迹,后人们情愿相信那里一直为观音所拥有。来这里的人,很少有人了解它的过去,也不为寻找西施而来。凡是到此地的人,皆为在观音面前许一桩夙愿。

   对于香客,除了观音洞,另一必到之地便是灵岩寺。灵岩寺坐落在山顶,门前松柏参天,门额有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题词“灵岩山寺”。进门穿过天王殿,前院砚池是香客们做完祈祷后必来的地方。那里面的金龟爬满台阶,一层叠着一层。再看鲤鱼悠闲地游来游去,它们同饮一池水,同吃香客撒落池中的食物。前院并不大,在大殿东侧的灵岩塔也是香客们必去之处。没有西安大雁塔的高大和雄伟,但香客们更喜欢围塔“顺时针”绕上三圈后的喜悦和欣慰。和灵岩塔相反方向的便是山顶花园,这里专属西施。没有一点香火,西施当年在玩月池边上,一边看着水中月,一边思念远方的亲人;吴宫遗址,留下西施的容颜;长寿亭,每天清晨,西施梳妆在这里。琴台、采香泾,都印有西施的足迹。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游客们喝茶,僧人们的菜园。

   离开灵岩寺,并不急着匆匆下山,灵岩寺并未山巅。灵岩古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故又名“石城山”。山顶奇石云集,有宛如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埋头藏泥的牛背石,隐身探头的蛇头石,俯首饮水的双牛石,状若仙人的和合石,形如蒲鞋的草鞋石,等等。最喜欢的当属矗立在山顶上那块醉僧石,关于醉僧石的传说,有好几个版本,不去细究,相信它的背后一定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到这里的人们,各有不同的目的,也可以说没有目的。游客们或站着,或躺着,或坐着;环顾四周,苏州一览无余。游客们纷纷拍照留念,努力辨认着一排排楼房,一条条街道;遥指太湖,印着一张张喜悦的脸,宛如发现一块宝地。醉僧石上挤满了人,可并未有几人真正认识它。择一空坐下去,静静地,和着微微细风,此时,什么都可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轻轻地,合上眼, 此刻, 惟有灵岩和我。                                         

                 作者:程贵平                                       

                 贝嗓演讲俱乐部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