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礼明,曹礼明讲师,曹礼明联系方式,曹礼明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团队管理.教练,中层咨询式工具化培训,定制化内训+辅导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曹礼明:理解一句话,胜读十年书
2016-01-20 6653

有朋友问我如何理解知行合一,我问他什么是知行合一,他说他的理解是一个人不光要有知识,更要把知识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去,同时重视知识和行动,这就是知行合一。

谈到知行合一,我们很自然想到明朝大哲学家王阳明先生,他对知行合一有相当精辟的论述。按照王阳明先生的观点,知行是一个整体,是分不开的,单纯的知,没有行,不是真知,而行动本来就是知的过程,只有在行动和实践中才能实现真知,这样的知和行才是知行合一。

根据王老先生的标准,我们会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现象不是知行合一,很多人口中说知行合一,但实质上并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有些人口里满是忠孝恭敬之语,但数月难打一个电话问候年迈双亲,更有人心安理得享受着父母用毕生积蓄的养老保命之本为自己支付房款的状态。

个妈妈要求女儿举止温柔,优雅得体,而她自己常常是河东狮吼,言粗词糙!

有个企业的高管们就如何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反复开会反复讨论,会开得很热烈很成功,但一年多过去了,就是不见具体实施。

曾经有一个同事,20多年前就说要出去创业,不愿忍受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终老一生的生活,20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公司上班,原因是是没有找到一条可靠成功的创业之路。

我们经常说要活在当下,可很多时候并不能面对当下,享受当下,却时时活在期盼、担心、后悔、忧虑之中!

这些都不是知行合一!

对于知行合一,我倒是很欣赏现在很多90后,他们想做就去做了,想爱就去爱了,想走就立马走了,他们更擅长用行动来说明他们的价值观和想法!这更能反映知行合一的真谛!

长久以来,我们似乎习惯了活在大道理中,圣贤先哲早就对如何安身立命,如何治国安邦,规划好了蓝图,我们只需读好圣贤书就好了。但道理和行为仿佛成了两张皮,我们也心安理得这种分离,甚至言行不一的虚伪。而且整个社会似乎形成了说与做,决策与执行,理论与实践的明确分工体系。那么多的研究院所,关起门来专心地做着研究,发明着一项项永远锁在柜子里的成果,发表着不能解决问题的观点和理论;还有许多领导们忙着开会做决策,然后要求下属们执行,至于能否执行或有效,那就是下属的问题了;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导着他们自己都难以做到的道理给学生!

总而言之,我们似乎习惯了知和行是两回事,说和做是两回事!所以你才会发现很多死读书的书呆子! 你才会发现很多人以拥有多少藏书,读了多少个学位为荣为傲!社会上一些人存在的空谈,批判,评论习气,坐而论道,讲大道理,扣大帽子,就是不解决问题,不提建设性意见,不付诸行动的现象就不觉奇怪了。

知行分离,误国误民,原来不懂知行合一危害大矣!

有人说,日本韩国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源于秉承了阳明哲学的知行合一,不无道理。倒是作为知行合一输出源头的中国,未能了知知行合一的真谛,没有养成行动务实的传统,实在可悲可叹!

如何知行合一呢? 于我之理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刻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知识必须是解决问题的知识,而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去完善和验证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解决问题也未必是等所有条件都具备或成熟了,有了万全之策才行动,而是行动起来,在行动中去找方法,寻真知,通过对问题的不断了解,不断研究,不断认知,逐步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去体验知识,深化认识和感受,渐渐地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更可上升到智慧即真知的层面。

当然这样的理解也许还只是浅薄肤浅之识,但重要的是打破知行分离的错误观念,能于自己的生活工作有所裨益!

求知当求真知,真知来源于行动,如果我们能面对生活,面对问题,不断开拓行动,活在解决问题的当下,定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此乃真正知行合一!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