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馨贤,陈馨贤讲师,陈馨贤联系方式,陈馨贤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人力资源效能提升导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陈馨贤:“好心态”+“敬业”+“会沟通”+“坚持”=成功   陈馨贤
2016-01-20 12394

陈馨贤从“男神”张亮成长史看职场成功

源于“好心态”+“敬业”+“会沟通”+“坚持”

    任何一个人都不可以凭白无故的成功,无论是“男神”还是“职场精英”;任何一种成功都是无行业区别的,别管他是“演艺圈”还是“职业人生”。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我们而言,要有善于从任何一个成功的人身上学习到点滴积累,让自己可以真正致胜职场。

    “好心态”----没有人吃不了的苦,只有人享不了的福

    未来学家佛里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预言道:“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竞争力是态度。”他的这番言论告诉我们,积极的心态已经成为当今世纪比黄金还要珍贵的最稀缺的资源,它是个人决胜于未来最为根本的心理资本,是纵横职场最核心的竞争力!
    美国成功学院对1000名世界知名成功人士的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心态决定了成功的85%!对比一下身边的人和事,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员工是先进、是模范,并且取得了出色的工作业绩;有的员工尽管有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却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难以胜任。他们真正的区别,其实就在于对工作态度的认识不同,在于谁更积极、更努力、更认真、更负责,在于谁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积极进取,谁对待工作是敷衍了事、安于现状,而不仅仅是聪明才智、业务技能或工作能力上产生的差距。
    看张亮,反季节拍摄,蹲在地上吃盒饭,连续坐8个小时的大巴去云南乡村拍片,从纽约时装周飞回国内凌晨两点连轴转拍杂志,这些张亮都不觉得苦。他信奉母亲的一句格言:没有人吃不了的苦,只有人享不了的福。

    张亮是在一个100多人的小山村里长大的。村里的小学,一个班才8个学生,一年级和三年级合并上课,二年级和四年级合并上课。

    “我爸爸没有开煤矿的时候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作在一线,很危险,搞不好有一天就回不来了,因为总塌方。妈妈为了补贴家用,等我们睡着之后就出去,用大的铁锨给人家装货车,一装就是好几十吨的那种大货车。我们村的煤矿都在井下,那个洞大概就16多,我妈身高175,她每天背着篓子进去背煤,背一天5块钱。我记得有一年暑假的时候,我跟我爸在煤矿上石头垒的房子里住了20多天,其实就是守煤。我第一次见到比猫还大的老鼠,红毛的,在那儿打架。觉得还挺好玩的。没有水,要到山下背泉水,还得背一大桶。20多天下来我一照镜子,只有牙是白的,眼睛是白的,其他全都是黑的,因为20多天没洗澡。”

    不久之后,父亲得了一场重病,煤矿关了,家里的积蓄也慢慢花光了,每天一睁眼光医药费就上千。跟小时候口吃那会儿似的,张亮又开始恨自己没用,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家里分担。“后来想明白了,我能做的就是不伸手要生活费,以及不让我姐姐跟家里面要生活费。”

    张亮有一个双胞胎姐姐,成绩好,于是姐姐继续读高中,读大学,张亮去北京市里的技校学厨,一年后开始实习。实习头一年,他16岁,没工资――其实有工资,给学校了,班主任每个月来看学生就是来领工资的。张亮一开始不明白,每次看见老师还说谢谢,慢慢慢慢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等到张亮领工资了,他把钱一劈两半,自己和姐姐一人一半。

    “我现在都记得那种兴奋,哇噻!挣钱了!第一个月工资550块,全都给家里买东西了。第二个月跟朋友借了120块买了双耐克鞋。”

      刚穿上耐克鞋,张亮就“下岗”了。他上班的饭店被更大的饭店兼并了,那是1999年。17岁就失业了。张亮绝望了好一阵,等哀伤劲过去,他揣着饭店赔给他的两个月工资找工作。他吃大饼、榨菜、水,住在一个每月120元的地下室里。为了省钱,连地下一层的都住不起,他那间在地下三层。

    “里面只有一盏灯,房间只有一个单人床的面积,一脱鞋就要上床。也没窗户,一开门完全是死老鼠的味道。我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想办法找工作,洗个脸就出门,晚上困得不行才回地下室,没事干就去网吧,上会儿网,打CS,让我自己变困,回去就能睡着了。”

      看着张亮的过往的点点滴滴发现,他没有对国家和体制的愤怒,用张亮的话说“不愤怒。当时想不到那种宏观的。我当时只想的是我下一顿吃什么。”

  很多的现代管理者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心态素养。因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牌、产品、价格、服务的竞争,实质上却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品质和心态的竞争;职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能力、职位、业绩、关系的竞争,实质上却是员工职业心态和人生态度的竞争。
        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认为:“许多人都很有能力,但并不是所有有能力的人都能进入我们公司。因为,除了能力,我们更看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如何,是不是拥有积极的心态,遇事能否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老说一些没用的话,动不动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种人不适合我们公司!”而张亮这种员工无疑会成为众多公司的首选之才。

 事实上,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者,他们的共同特质就是在心态上超人一等,他们具有踏实肯干、积极进取、服从自律、认真负责、心怀感恩、团结协作等积极的良好心态。这是一个称职的员工应该具备的基本特质。
  心态积极的员工,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且永远保持着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他们在为企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职业人生。一个企业的成败与否,与这部分员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是每一个企业、每一位老板都极力寻求的人才,他们才是所有组织最器重的员工!

   “敬业”----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其实,张亮还干过售货员,那时他住在北京东四环欢乐谷附近,是房东多搭出来的一间违建平房。培训的时候说得好好的,登记住址就近分配工作,结果把他分配到西边公主坟的翠微商场,每天上下班穿两次北京城。

    翠微商场有一个规矩,早上740必须到岗开晨会,叫“爱的鼓励”,员工站成两排,店长领着鼓掌喊口号,啪啪啪,啪啪啪。如果没到会,就会被扣钱。

    当大多数人还沉睡在温暖的被窝里的时侯,“敬业”的张亮则5点半从家出门,骑自行车骑到平乐园52路总站,把车锁在总站那儿,坐车到公主坟,下车走15分钟到翠微。他们店卖的是体育用品,一定要很精神很阳光,短头发,要打喱水。张亮那个屋冬天没有暖气,每天回家睡觉他都把喱水搂在被窝里面睡,要不然第二天会冻成冰。

    “早上起来洗头的时候,院子里的水管都结了一大坨的冰坨,就一开水龙头在那儿洗头,咬着牙洗,然后回家用吹风机一吹,然后抹喱水。”

     可能你会说,张亮那个时候还是个穷小子,什么都不是自然要用“敬业”去拼命了,其实“敬业”的人,无论他是在低谷还是峰顶都一如即往的“敬业”。正如,去年春节,缅甸的局势刚刚平静下来,张亮和张曦去中缅边境给杂志拍片。回程的时候,山路塌方,一条路全堵了,前后都是车,没人下去,张曦腰不好,他也没法下去,最后看见张亮下车了,快一米九的个子,去塌方处搬石头,还站在路中间指挥交通,疏导车辆。其实张亮很怕塌方。小时候,他老担心爸爸去煤矿上工回不来了,后来又听说几个同学死在运煤的山路上。

   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做人跟做企业都是一样的,第一要诀就是要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就像是树木的根,如果没有了根,那么树木也就没有了生命。”其实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敬业,就意味着对自己负责。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都有自己分内应做的事情。做好分内的事情是每个人的职业本分,既然你选择了这份工作,你就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因为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作为企业的一员,必须时刻牢记:企业的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工作中绝对来不得任何偷奸耍滑、得过且过的行为,因为,任何有损企业形象的行为都会让企业的利益受损。要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积极地维护客户的利益,这些实际上就是维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会沟通”----“男模被封杀”事件

    2012年,时尚圈发生的“男模被封杀”事件,当时,知名男模傅正刚在博客爆料,炮轰某公关公司提供的酒店设施差,且第二天从早晨6点到晚上7点只供应一顿工作餐。开秀前1小时,公关公司突然提出模特必须增加30分钟表演,在模特要求下,答应给双倍酬劳。但在演出结束后,公关公司非但没有给双倍酬劳,还提出要封杀傅正刚在内的4名“挑事”模特。傅正刚的博客里贴出一张照片,一群高大俊美的男模像民工一样蹲在地上吃盒饭。当时,在现场的模特也包括张亮。傅正刚的方式是个体反抗、直接爆料。而张亮主张让自己的模特公司去跟公关公司沟通,“他会私下里跟我说先等等,再想想,最好先让公司给他们打一个电话,假如公对公沟通不好,我们再来处理。”傅正刚说。中国版《GQ》时装总监崔丹当时也听说了这件事,时隔一年,《人物》记者问崔丹,张亮和傅正刚的两种处理方法,哪种更好?崔丹说,“张亮的处理方法更大气一点。这个行业里面不像美国一样有什么演员工会、编剧工会,模特没有工会,没有人帮你维权。张亮的想法是对的,让公司跟公司谈判。”


    《时装男士》主编王韶辉很了解这个圈子的生态:“制作公司的权力大到我想用谁就用谁,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且钱还特别少。模特公司要生存,要和制作公司搞好关系,就把模特很便宜地卖出去。如果出了问题,他们会全撇开,可以放弃你,可是不能得罪制作公司。”

    “张亮那种性格不会得罪任何一个人,我理解他,他有老婆有小孩。”在傅正刚看来,模特是时尚行业的食物链里最底端的生物。“化妆师可以站在你上面,摄影师、编辑、客户、模特经纪公司、制作公司、公关公司,所有人都是你的甲方。模特又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行业,所有的模特都是在尽可能尽自己最大努力地在维护着那一点点关系,比如演出正常要给5000块钱,但是他会说我只能给你2500,你演不演?你不演我去找其他人。模特就不敢说不,因为可能这次这2500不去赚,下面的一个2500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

    现代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可以说,任何一个人即使想办成一件事,也绝不可能不需要其他人的配合。因此,从个人的事业成功来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75%靠沟通,25%靠天才和能力。什么是沟通?通俗的解释一下就是,有心相结交的两个人在一起,如果一方不说话的话,那么另一方就要不停的主动找话题去说。而最能拉近两人关系的方法是讲笑话,只要气氛活跃了,两人的关系自然就融洽了。沟通是最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它有利于促进理解与合作,和谐感情与关系。沟通是人生必学的一门大功课!
  与人交往,沟通从哪里开始?中国移动有句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从普遍的角度来说,人都希望受到重视,受到尊重,获得自己期望的利益。世界上的人,尽管他们有不同的头衔。从事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背景,但多数都还是通情达理的。就算有人不愿意和别人讲道理,但还是得和自己讲道理的,无外是何种道理而已,否则这个世界无法运转。他和自己讲的道理,就是他的原则与信念,就是他的利益与需要。
  说起道理来是很简单,似乎通俗易懂,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去与别人沟通办事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过很多精彩的谈判案例,似乎轻而易举,也许亲临其境或亲自上阵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才体会到沟通有多么难。德国有一家公司的太阳能技术是世界领先的,中国有家太阳能厂商,在创业之初,去寻求合作时,总是坐冷板凳。几经登门拜访,但外国人就是不吃这一套,认为你去攀交情,就是要在商业上占人家的便宜-------无法沟通!学习沟通技巧,将使我们在现代的工作、生活中游刃有余。我们必须系统总结最新的沟通理论,深入研究众多的成功人士,提炼出一套高效的沟通技巧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 
    其实,沟通更算是一门艺术。沟通的艺术,不仅仅在于对语言的灵活运用和对非语言因素的把握,更在于我们能找准出发点和着眼点,分别站在自己和对方的角度全方位地看待问题,从而使矛盾迎刃而解,并达到双赢的效果。 
   在今天,我们不仅需要掌握人际间,甚至包括跨文化沟通的理论和技巧,还需要知道如何正确地将它们应用在现实生活中。这样一来,既能提高沟通能力和技巧,又能解决沟通中遇到的难题和冲突。 当然,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年轻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直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

    “坚持”----“认命式”的克服一切

    我们发现镜里镜外,张亮都特别能聊,其实他小时候口吃很严重。听着他口齿流利地讲述当年的口吃,真是让我们难以想象,用他的话说“最严重的时候应该是小学。需要让老师批改作业的时候都要先敲门然后喊报告,这是一个规矩。我紧张,喊不出‘报告’,然后很着急,很多时候一敲门直接推门进去了。后来老师觉得这孩子没礼貌。有一次,我都已经站到老师跟前了,老师说张亮你出去喊报告,然后我就出去了,我站在门口站了15分钟喊不出来,急了一身汗。”

    “我心里是在大声喊‘报告’,但是我嘴讲不出来。当时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就是特别恨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我连个‘报告’都喊不出来。你说我有什么可紧张的,老师也不是跟我第一次见面。觉得自己挺没用的,连说话这个事都做不好。”张亮回忆。

    张亮想了个办法,他从课桌上拿起作业本,小声地不停重复“报告报告报告”,一边念叨一边走,走100多米,嘴里一直重复“报告报告报告”,走到老师办公室门口,突然抬头,大声喊:“报告”。

    “我喊得特别大声,成功了,特别开心。我知道口吃对我来说是一个缺点,但是我克服了它,就特别有成就感。”口吃是很多有都有的习惯,特别是关键时刻,是越着急,口吃得越厉害。有此问题的人,在经过痛苦后,认命了,就这样口吃了一辈子,而张亮也认命了,只是认命后,想办法克服了它。正如毛泽东所言“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不会成功的人,在做某件事,总是会要找做事的理由,总会振振有词,找各种理由帮自己未雨绸缪。  其实,生活实在是最无辜的事物,它明明最公正,却被无数人用作自己做坏事的借口。一切都是生活所迫,而生活却从来没有被抓住过。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看:https://www.zhiyehuapeixun.com/164781.htm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