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你幸福吗”千篇一律,没有设计不同版本。要得到一手的调研数据,就需要对调研对象进行细分,有针对性地设置调研问题。中国地域之大,风俗习惯、语言习惯差别很大,更兼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大家对幸福的理解、标准也不尽相同,如何使调研更有说服力而不仅留于形式?这就需要根据调研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调研,如针对农民工、大学生、企业工薪族、公务员、个体商贩、企业主等等,设置不同的问题。
其三,“你幸福吗”属于非此即彼的提问,受众难以直接回答。“你幸福吗”是调研的主题,主题不等于问题,有的调研问题可以与主题完全一样,而大多数情况则需要将主题细分出若干个问题出来。例如调查“国庆的火车票好买吗”、“你觉得房价高吗”、“你认为该不该打砸日系车”之类,调研的主题即问题。但若调查“你的身体健康吗”、“你睡眠充足吗”、“你的工资高吗”、“你幸福吗”这类课题,则调研的主题与调研问卷是有本质区别的,受众无法对调研主题马上进行非此即彼的回答,就算回答出来也不科学严谨。因此需要借助调研问题对调研主题进行细化分解,例如“你睡眠充足吗”应该分解成“你每天睡几个小时”、“你觉得睡眠时间够不够”等等,然后根据调研的数据经过分析得出结论“×%的人睡眠不充足”。同理,“你幸福吗”应该分解成“你对现在的收入满意吗”、“你觉得在大城市打拼好还是在老家过安稳日子更好”、“你每天有多少时间用来娱乐”、“你觉得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自己幸福吗”等等,然后基于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大家是否幸福。
对于央视调研的初衷,我从不怀疑;对于央视能原汁原味播出采访实况,我拍手称快。以上仅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对于调研问题的设置提出的一点质疑,欢迎各位网友拍砖,亦愿对各位网友的工作有所启发。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