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波,赵文波讲师,赵文波联系方式,赵文波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企业文化、国学、亲子教育讲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赵文波:如何更有效的学好传统文化  (赵文波)
2016-01-20 47849

     近年来,中国兴起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人们在改革开放后富裕的同时,更需要心灵的富足和家庭,人生的幸福美满。然而,对照中国古人关于人生幸福美满的诠释:五福临门——长寿,康宁,富贵,好德,善终,人们不禁反省自己——我现在有钱了,幸福吗?我现在有钱了,孩子教育的好吗?我现在有钱了,身体健康吗?家庭,事业前景,康宁吗?

 人们在反省的同时,开始寻找出路,我们幸运的是中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有些人包括其它国家的人已经用中国先祖留下的宝贵的遗产,创造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美满人生。

然而,人们在运用宝贵遗产的同时,不禁要问:传统文化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什么原因会被世人关注?又是什么原因在五四之后被人们丢掉?现在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私塾,不去学校学习文化课,是否可取?最早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什么?后来经过几千年来被人们误读的糟粕又是什么?否则不会断了近百年。

理解这些,会使我们在学习和运用传统文化时更加清晰,收获更大。我们的民族,国家会更强大。

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谈谈自己的拙浅见解,供大家讨论,指正。目的,更有效的学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为什么会被世人关注?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什么?

(一)认识传统文化的精华,需要了解一个字“道”,即宇宙自然的规律。

1,  如果人的行为(包括人类社会)符合宇宙自然的规律,人生就和谐,社会就和谐。

2,  这是古人“天人和一”的思想,天,就是宇宙自然的规律,

3,  这个观点的哲学基础是: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

4,  这个规律是可以跨越时间(几千年后人们还关注),和空间的(其它国家也关注)。

举例:古人看到“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自然现象,总结出人在生活应该注意“满招损,谦受益”。然后儒家的孔夫子根据这个自然现象,提出了一种教育方法“礼”礼貌的礼。如果人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做到礼貌的“礼”,那么他在相应的领域都会有收获。留意,“礼”的本质是“心谦卑”,如果学习传统文化,在90度鞠躬的同时,没有以“心谦卑”为目标,那就会“舍本求末”,如果我们在给别人鞠躬时,内心以“我在学传统文化,你现在没有学”为傲,那就没有学到传统文化的精髓。鞠躬是得到“心谦卑”的一种方法,不是为鞠躬而鞠躬。否则心口不一,出现迂腐。这也是我们现在学习传统文化的人需要注意的。

如果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时,如实的评估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在工作中,在社会里放下骄狂,放下浮华,那么他就会受到领导的重视和提拔,他的职业生涯就会成功。

如果一个人在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还留意自己不要“飘起来”,那么他的事业会更大。企业家学李嘉诚,政治家学胡主席和温总理,学他们身上的谦卑的品格,我们的事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会更大。反之,会出现不和谐的因素,大家在自己和身边可以找到案例。

(二)宇宙自然的两个规律“孝道”和“中道”

1,孝道。古人看到自然界中,太阳无私的照耀万物,不求回报;雨露无私的滋润万物,不求回报,羊妈妈无私的哺育小羊,小羊吃奶时,双膝跪着吃奶等等现象时。总结出“孝道”,孝就是爱,就是慈悲就是付出。孔夫子把这个“孝道”的规律应用于五论关系中,伦,是类别的意思。古人看到天地之间有男有女,形成夫妻关系,夫妻生个孩子,形成父子关系,生两个以上形成兄弟姐妹关系,你家的孩子和他家的孩子交往,形成朋友关系,朋友多了,人多了,形成一个单位,形成君臣关系,即领导和被领导关系。孔夫子把这个“孝道”放在五伦关系中,形成父子有亲(父慈子孝),夫妇有别(夫义妇德),长幼有序(礼),朋友有信,君臣 有义(君仁臣忠)。这里面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人们常说的“德”,“道”是宇宙自然的规律,“德”是人们实践宇宙自然规律的方法和工具。儒家的思想里还有八种方法即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们做到这些,五伦中的相对关系就会和谐。如果父子关系做到父慈子孝,父子关系就和谐,夫妻关系做到夫义妇德,夫妻关系就和谐,兄弟关系如果做到长幼有序(礼),兄友弟恭,兄弟关系就和谐。朋友关系如果做到朋友有信,朋友关系就和谐,一个单位,如果领导做到仁,下属做到忠,单位就和谐,在企则大,在国则昌。

现在有的五伦关系出问题,对照上面就知道原因出在哪了。

共产主义是孝道的体现,共产党人是大爱的实践,这就是为什么共产主义选择了中国,而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孝道文化基础。

2,中道。中,就是不要过,不要偏激,实事求是。

古人看到,太阳无私的照耀万物,如果过了,就会出现大旱;雨露无私的滋润万物,如果过了就会大涝。根据这种自然现象,古人在生活中因此总结出:中庸(儒家),守中(道家),中道(佛家)的思想。所以我们国家叫“中国”。中国的中是有很深的哲学基础的。中就是不偏颇。人如果以中庸之道看问题,就会实事求是,目标第一,对错第二。

毛主席是具备中庸之道的,在遵义会议前,中国革命由于领导人决策偏激,拿我们少人数,差装备和敌人硬打,革命火种差一点打光。毛主席担任领袖后,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退我扰,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前提目标的游击战战略,使中国革命快速走向成功。在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更是实事求是的观察战局,提出了《论持久战》,给抗日战争定下了一个不要太过着急的基调。这就是高度的智慧,实事求是的智慧。

小平同志是具备中庸之道的,他老人家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是高度的实事求是,他老人家提出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是高度的“目标第一,对错第二”,是高度的中庸之道的智慧。

《科学发展观》是具备中庸之道智慧的,目标是:第一要义是发展;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无不透出实事求是,目标第一的中庸之道的智慧。

《亮剑》的李云龙,《潜伏》的余则成,阿里巴巴的马云等等都是具备中庸之道智慧的人。

具备中庸之道智慧的人的表现:实事求是,心灵自在,洒脱,目标第一,灵活,真诚,心谦卑。

如果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没有毛主席《论持久战》的智慧,不尊重过程:几千年误解的糟粕,岂是一下子就能抹去的?我们是否有“急躁”心态?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如果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没有实事求是,统筹兼顾的智慧,让孩子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学私塾,未来我们的国防谁来负责?或许您作为企业家和父母这么选择了,没有对错。但我们国家能这么选择吗?我们中国主动销毁核武器,就真的能感动世界,换来和平吗?或许很长时间以后能,但是,实事求是的看当下,能吗?如果我们国家没有核武器震慑,会是什么样的国防局面?我们承诺不进攻其它国家就可以了,不等于我们放弃防卫。了解一下目前的国际形势就知道了。这就是实事求是,中庸之道。

学习《弟子规》,学孝道是学习国学智慧的第一步,打下做人基础,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拥有智慧是每个学习传统文化人的最终目标。中庸之道是大智慧,也是我们的目标。

建议目前把学习传统文化改为学习“国学智慧”,弘扬传统文化改为弘扬“国学智慧”。国学智慧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没有糟粕的,没有被后人误读的传统文化。所以建议“国学智慧”这个提法。

我们在企业里推广《弟子规》教育,如果没有中庸之道,实事求是的智慧:不懂得“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即排做一件事情的先后顺序,所推行的效果是打折扣的。例如,我们让员工学习《弟子规》是要先讲明为什么,解决“信”的深度,再让他们去学去力行。我们最开始学习《弟子规》的时候要先力行入则孝,使父子关系和谐,员工才能对企业忠诚。我们在企业推行《弟子规》时,要“上所施,下所效”老板不力行是不可以的,员工是能感受到老板的发心是否“诚”的。

如果以目标第一,实事求是的意义上讲:企业生存是第一目标;企业持久靠文化,《弟子规》教育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要给员工愿景,前提企业家自己要有愿景,要有人生目标;企业文化要“示之以好恶,导之以礼乐”,奖惩制度一定要先健全,然后是《弟子规》教育;《弟子规》教育是慢功夫,目的,留住人才,降低员工的流失率。

如果企业家不懂得中庸之道,实事求是,知所先后的在企业里推行《弟子规》教育,有可能出现,在没推行前很好,员工流失的不多,推行后,员工流失的多了。面对这一点,企业家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

这一切,是要有“国学智慧”的。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拙浅的见解,目的,让我们更好的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创造我们幸福美满的人生,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更强大。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