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传文,陆传文讲师,陆传文联系方式,陆传文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家庭教育 品格教育 亲子教育 青少年素质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陆传文: 先做难题,延迟满足
2016-01-20 40687

     

              先做难题,延迟满足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这样描写两种吃葡萄的人,“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

在生活中,你是哪一种人?或者你将会选择成为哪一种人?

初二男孩小旭目前是先吃好葡萄的那种人,所以,他在学习上遇到麻烦了。每天回到家他都拖着不愿意写作业,什么时候玩够了,才去写作业。写作业的时候,也是先挑简单的写,难的放在后面,不情愿的在那儿死抠,浪费很多时间,所以很晚才能写完作业。又经常因为时间紧、犯困要睡觉,字写得潦草,作业质量差、完不成,被父母骂、被老师罚。寒暑假的时候,也是先玩够了才写作业,结果和平常回家玩够了再写作业的情形一模一样。

小旭这个令家长、老师和自己头痛的毛病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了。而且,小旭课间第一个冲出教室,还没放学就收拾好了书包急着回家。吃饭的时候也是第一个拿起筷子,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聚会。总之,小旭是一个有了想法就必须要马上实现、不能延迟满足的人。

经典的延迟满足心理实验

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那样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

这个实验的最初目的是研究为什么有人可以延迟满足而有人却只能投降的心理过程。然而,米歇尔在偶然与同样参加上述实验的三个女儿谈到她们幼儿园伙伴们的近况时,他发现这些少年的学习成绩与他们小时候“延迟满足”的能力存在某种联系。从1981年开始,米歇尔逐一联系现今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针对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方面提问。   

米歇尔在分析问卷的结果时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更容易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成绩分数也较低。他们通常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而且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而那些可以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   

实验并未就此结束。米歇尔和其他研究人员继续对当年的实验参加者进行研究,直到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而那些能够延迟满足的人,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婚姻中都表现优异。

延迟满足对于每一个成长中的同学都很重要。延迟满足锻炼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做到节制。古希腊人曾把节制奉为四大美德之一,其他三种美德是智慧、公正和坚韧不拔。 

我非常希望小旭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获得自信、快乐的人生。因为我相信每一个同学都对自己有着美好的期待(尽管有些同学表面上表现出无所谓),当然这也是我的愿望和目标。如果你目前也存在着和小旭一样的问题,问问自己,你有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吗?

管理愿望,延迟满足

小旭:“老师,您快帮帮我吧,我可受够了我妈的唠叨了。我也想先学后玩,可是在我脑袋里总有另一个声音告诉我先玩一会,不着急。每天都这样,如果不先玩一会就觉得不踏实,学不进去。”

我说:“你是不是不喜欢学习,觉得没有兴趣?”

小旭:“还行,不是很喜欢,也不那么烦。我们班大多数同学都这样。”

我说:“不写作业能玩得踏实吗?”

小旭:“他们(指父母)不在家时还行,他们在家时就得关上门偷着玩,也不踏实。”

我说:“不踏实也要玩,看来玩对你很有吸引力。你都玩些什么呀?”

小旭:“没什么,我不玩网游,我玩的是单集的小游戏。也不总玩,看会电视,聊会QQ,发短息、上微博。”

我说:“有没有想过玩并不那么快乐,而且还要被妈妈唠叨、老师批评不值得,不如写完作业再玩?”

小旭:“想过,可是没有用。总觉得在学校累一天了,该放松放松了。”

我说:“也就是说你内心有了强烈的玩的愿望,并且认为这个愿望很合理,是吧?”

小旭:“当然合理啊,累了一天了,谁不想放松一下啊。”

我说:“老师也觉得你想休息、放松的想法是正确的,疲劳的大脑必须经过休息才能更有效地工作。”

小旭:“老师还是您好,我妈不懂瞎唠叨。”

我说:“你平常放学回家路上的时间、吃晚饭的时间,再加上玩的时间是多少?”

小旭:“回家要用30多分钟,看会电视吃饭,再玩一个多小时,加起来两个多小时吧。”

我说:“实际上对你们年轻的孩子来说,学习一天后大脑的休息时间有30分钟就足够了。”

小旭:“可我就是感觉很累,休息不过来,不想学。”

我说:“你重复一遍你说的话。”

小旭:“可我就是感觉很累,休息不过来,不想学。”

我说:“你再重复一遍你说的话。”

小旭:“老师,你什么意思?”

我说:“你有没有发现你越是觉得很累、休息不过来,不想学的想法就越坚定,想放松、玩的愿望就越强烈?”

小旭:“是。”

我说:“如果强烈的玩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就感到很痛苦、烦躁?”

小旭:“是。老师,您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您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候?”

我说:“当然,老师也体验过,印象很深。”

小旭:“那您是怎么办的?”

我说:“我当时问自己‘陆传文,你想做一个愚蠢、痛苦的人还是想做一个理智、快乐的人?’”

小旭:“我想您当然想做一个理智而快乐的人,谁不想啊。但是什么样的人是愚蠢、痛苦的人,什么样的人是理智、快乐的人?”

我说:“能让自己平静、快乐的人就是理智的人。每天让自己痛苦、不安、烦躁的人就是愚蠢的人。现在你也问问自己,你愿意做理智的人还是愚蠢的人?”

小旭:“当然愿意做理智的人,那多牛啊。可是怎么才能成为有理智的人呢?”

我说:“老师问你,如果水库的闸门不小心被打开了导致洪水泛滥,你是在下游叠坝阻拦还是来到上游关掉闸门?”

小旭:“当然是来到上游关掉闸门,下面堵有什么用啊。”

我说:“这就是理智的人。”

小旭:“老师我不明白这和我想玩不想学习有什么关系。”

我说:“还记得老师说过的吗,让你感到烦躁、痛苦的是什么?”

小旭:“记得,是想要放松和玩的愿望。”

我说:“这些强烈的愿望像不像泛滥的洪水?”

小旭:“像。”

我说:“明智的解决洪水的的办法是什么?”

小旭:“到上游关掉闸门。”

我说:“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吧?”

小旭:“老师,让我想想……”

我站起来,在落地窗边看着天空中难得一见的那一丝丝蔚蓝。三分钟后。

小旭:“老师,我知道了,让自己没有强烈的玩的愿望。”

我说:“非常好,善于思考是非常好的品质。现在你就想象一个平时回到家里的场景,想象你强烈的想要放松和玩的愿望被关住了,没有了,会有什么心理感受?”

我喝了一口茉莉花茶水,润了润喉。

小旭:“感觉不那么累,也不那么烦躁。”

我说:“这是不是说明人的愿望和心理有着紧密的关联?你总结一下,这个关联是什么?”

小旭:“愿望越强烈就越是希望马上得到满足,如果不能得到满足就感到心烦、难受;如果没有愿望或者愿望不强烈内心就不那么难受了。”

我说:“你感到平静了,也没觉得那么累了,是吧?”

小旭:“是的,真的很神奇。”

我说:“人的心理就是这样,了解它就简单而神奇,不了解它就复杂而神秘。当你学会管理自己的愿望,不让那些会给你带来烦恼、痛苦的愿望野马一样乱跑,你就成了自己愿望的主人,也就是善于使用内心力量的明智的人。不能管理自己欲望的人,内心永远是烦乱和痛苦的。”

小旭:“谢谢老师,我有做主人的感觉了。”

延迟满足,享受更大的快乐

小旭:“老师,理智的、没有玩的愿望的人会不会很累?”

我说:“你是不是担心太理智就享受不到快乐了?”

小旭:“是。”

我说:“老师明白了,你误以为老师说要管理放松和玩的欲望为不要放松和玩了是吧?”

小旭:“嗯。”

我说:“假设你非常喜欢吃巧克力,你每天吃你最喜欢吃的巧克力和忍耐三天后再吃觉得哪个更享受?”

小旭:“当然是忍三天后再吃更享受,天天吃就腻了。”

我说:“那么这不吃的三天里是不是要管理吃的欲望?”

小旭:“要管理。”

我说:“为什么要管理吃的欲望?”

小旭:“为了第三天吃得更爽。”

我说:“还有能锻炼你的什么能力?”

小旭:“能锻炼我的克制能力。”

我说:“自我控制感会不会让自己感到很牛,很骄傲。”

小旭:“会。”

我说:“那你说管理欲望、自我克制是会让自己没有快乐还是享受更大的快乐了?”

小旭:“享受更大的快乐了。”

我说:“是的。你不仅享受到了巧克力的美味,还享受到了精神的‘美味’。现在,如果让你把这种欲望管理的方法用到写作业上,你该怎么灵活使用呢?”

小旭:“我会先写作业后玩儿。以前也有这样的想法,也知道写完作业再玩儿可以玩得更踏实、更开心,玩的时间也长,但是做不到,因为玩的想法太强烈了。现在我能克制自己了,不让玩的愿望那么强烈,就能静下心来写作业了。”

我说:“非常好,看来你抓住要领了,老师愿意和你这样领悟力强的学生沟通。现在我们所做的是咨询和心理演练不是实际操作,回到家里遇到现实情况可能会不一样,你的欲望管理能力也许会打折扣,你该怎么?”

小旭:“我就想象您在我的身边坐着呢,鼓励我呢。”

我说:“很高兴你这样看重老师,这个方法会很有效果。因为老师代表着权威和理智,实际上,这样的时候你想到哪个你崇敬的人都会同样有效果。还有就是坚持,每天不断练习管理自己的欲望,养成习惯你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小旭:“老师,我觉得和您沟通一下子长大了很多,懂了很多,也更加自信了。”

我说:“那是因为你有成长的美好愿望。”

先难后易,让学习变得越来越轻松

我说:“写作业的时候你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先做简单的,后做难题。这个习惯给你带来了哪些麻烦?”

小旭:“越写越不想写,心里越来越烦,最后根本就写不进去了。”

我说:“那种感觉是不是像走一个坡路一样,先是下坡,走得很快很轻松,但到上坡的时候,却越走越累,最后干脆躺在路边不走了?”

小旭:“就是那种感觉,越走觉得坡月陡,浑身越没劲。”

我说:“你觉得先做简单的再做难题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是会让你找到感觉、渐入佳境?还是要满足自己的偷懒心理,也就是做完简单的难题能做多少做多少,不会做就算了?”

小旭:“都有。”

我说:“先做简单的给你带来渐入佳境的感觉了吗?”

小旭:“偶尔,更多的时候是越来越烦,越来越沮丧,根本就做不下去了。如果不马上停下来,玩一会,感觉会疯了。”

我说:“那是肯定的,你的耐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了。老师还想问你,满足偷懒的心理会不会使你‘啃硬骨头’的决心大打则扣,解难题的思维得不到训练,越来越怕难题?”

小旭:“就是这样,现在一听到难题这两个字心里都害怕。”

我说:“这两年你都是这样熬过来的吧?”

小旭:“是,有时候觉得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

我说:“实际上你希望生活的开心、轻松。”

小旭:“来您这里之前都绝望了,今天我有信心了。”

我说:“好,老师会帮你树立更大的信心,和你一起解决这个难题。”

小旭:“谢谢老师,我可以有好日子过了。”

我说:“老师这次教给你一套组合拳,延迟满足、蔑视困难、难题筛选,帮你达成心愿。”

小旭:“太好了,老师您快说。”

我说:“延迟满足你会用,就是管理自己想要偷懒的欲望,不要立刻满足自己做简单的题的想法。”

小旭:“这个我会用,那蔑视困难是怎么回事呢?”

我说:“知道哈哈镜吧,说说哈哈镜的原理是什么?”

小旭:“放大和缩小。”

我说:“人的心理和哈哈镜是一样的,有放大和缩小的功能,明白了吧?”

小旭:“明白了,当我害怕困难的时候就把困难放大了,当我不怕困难的时候我就把困难缩小了。”

我说:“就是这样,有些难题你是会做的,但是因为你把它的难度放大了,你反而不会做了,因为这个时候你满脑子都是恐惧,根本不能静下心来解题,对吗?”

小旭:“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难题在心情好、自信足的时候就会做。”

我说:“现在知道怎样蔑视困难了,在听到难题这两个字心里还发抖吗?”

小旭:“不发抖了,我心理比困难强大了。”

我说:“为你高兴,我们击掌庆祝一下。下面到了组合拳的最后一招,选择难题,我想你已经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你说说看。”

小旭:“我大概明白了,就是选那些在我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解开的,实在不会的问同学或者老师。”

我说:“恭喜你,你觉得这套组合拳能不能帮你解决先做简单的后为难题发疯的问题?”

小旭:“能,会很有效果。”

我说:“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旭:“没有,您讲得很巧妙,也很容易理解。”

我说:“那就好,回到家里在实际运用中遇到问题再和老师沟通。”

小旭:“好的,谢谢老师,今天是我有生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天,我会经常向您请教的。”

为了能够使小旭快速的进入状态,做到延迟满足,我给小旭布置的家庭作业是:

◎不要急于说话,多倾听,想清楚对方话语里边的意思,考虑一下自己所要说的再回应,给自己充分的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

◎在餐桌上,一定要等父母和客人都坐好,大家一起开动。看着自己最喜欢吃的但却不要吃,挑战自己非吃不可的愿望,直到自己节制的意志战胜吃的欲望。

◎放学前不要急于收拾书包一心想着回家,回顾一下今天重要的课程,想一想要写的作业等。

◎体验先做难题后做简单作业的越来越轻松的感觉。

经过一个月的咨询、训练,小旭的心智模式得到了有素的训练,自我节制、延迟满足的行为得到了强化,可以习惯性的先写作业、先做难题了。同时体验到了延迟满足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内心的成熟和强大。

不能延迟满足的人,是愚钝的人,他们内在的自我幼稚、软弱,幸福的体验很少,遇到困难会习惯性地退缩,容易形成悲观的性格。在欲望面前不能克制自己,往往成为欲望的奴隶,养成不良的习惯和嗜好。如同一条饥饿的疯狗,人的尊严丧失其中。在犯罪的人中,这类人很多。

自我教练作业:

1、观察饥饿的小狗、任性的幼童,他们在欲望面前幼稚、可笑的样子,联想自己急于满足的行为,和他们是不是很像?问问自己想做那条小狗或那个幼童吗?

2、看一看我给小旭留的作业,哪一条适合你,不断练习。

3、把自己要改正的具体行为列出来,贴到自己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

4、请求父母和同学监督、提醒。

5、体验延迟满足的美好感觉,并记录下来,与父母和好朋友分享。


新书中的一篇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