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剑,陈晓剑讲师,陈晓剑联系方式,陈晓剑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专注组织学习发展和职业训练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体系建设,是人力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陈晓剑:求实效,要靠实操手段,明确深化方向。
2016-01-20 18143

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干群表现要有变化,工作氛围要有感觉,组织智慧要有沉淀。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以国企干部为主体,系统地推进组织学习发展工作的四个建设:队伍建设、体系建设、资源建设和机制建设

      

       首先,搞好培训队伍建设,确保“能胜任”。

       “打铁还需本身硬”。人才建设工作务必率先搞好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要让国企各级干部树立“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责任意识和全局观念,更要创造条件、采取措施,促进干部具备和提升用以胜任培训辅导工作的业务素质和培训技能。这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做好以下工作:

       1、做好干部队伍的动员工作。

              学习发展工程是一把手工程。只有首要领导思想上重视、态度上关心、行动上推动,并提供资源的支持和制度的保障,才能唤起大多数干部的参与意愿和执行热情。在具体工作推进前,可以运用座谈、研讨、宣讲、公示、征文等多种形式,在各企业和部门做好动员,营造有利于提高工作成效的舆论氛围、群众基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来说,统一认识,就是重要的准备。

       2、核心领导干部“送出去”深造。

              对核心领导干部的培养深造,是省属国有企业人才建设的首要环节和重中之重。位子高意味着担子重,权力大意味着影响广。通过认真遴选,与国内外一流高等学府、科研院所建立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采用“送出去”的方法,可以迅速集中优势资源,对核心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全球视野和领导素质,进行高强度、高容量、高规格的“三高”训练,力求在较短时期内,让我省国企领导干部的素质水平,获得明显的提升。

       3、骨干中高层干部“请进来”学习。

              结合本行业、本企业、本地区、本部门存在的问题,邀请国内知名度高、实战能力强的专家学者、咨询机构、同行高手,采用“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引入式学习。用相对较低的投入,对骨干中高层干部的理论素质、实操技能、管理水平、业务能力进行系统的强化训练,让广大国企干部在走上讲台培训、下到现场辅导之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手上有术”。

       4、在干部普遍参与的基础上选拔“种子选手”。

              更多的干部职工能否在教育培训工作中受益,满足发展国有企业、提振地方经济人力素质的要求,取决于我们是否有一支“能干会教”的种子选手队伍。在干部队伍中,选拔可以长期深入促进组织学习发展的优选干部,这些种子选手,将成为企业内部培训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为培训技能深造、课程体系建设做好准备。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避免干部“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育人误区。选拔的过程,应遵循“要求与层级相应的差异化原则”、“上级提名和个人自愿相结合原则”、“部门层级年龄比例均衡原则”、“业务能力和表达素养兼顾原则”、“干部提拔任用优先原则”。

       5、进行干部基础培训能力训练和考核

              教育是一门科学,职业训练是一门技术,来不得半点马虎。对干部进行基础培训能力的训练,一是要培训职业训练的理念和风范标准,了解干部作为企业职工成长教练的角色定位、原则意识和行为规则;二是要培训职业训练的表达和呈现技术,学会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做到理性话题感性演绎,感性话题理性升华;三是要培训职业训练的互动和掌控手段,善用各种训练形式和训练方法,以学习者为主体,以训练者为主导;四是要培训职业训练的设计和点评技巧,初步了解基于效果的内容设计步骤,练习掌握针对性的点评改进能力。

通过引入实效的企业内部培训技术的标准认证课程,可以有助于实现上述训练目标。训练后的考核、评估,则可进一步固化训练成果。

       6、进行进阶选拔和训练,组建培训课程开发课题小组

              这是一个优中选优的过程,通过对前一阶段干部培训技能学习效果的评估,兼顾干部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水平,结合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培训课题需求,以实效课题小组为单位组织进阶训练。这一阶段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干部的培训技能,更要学习先进的企业培训课程开发技术和工作流程,具备高效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成为我省国企教育培训与人才建设工作的生力军。

       7、对训练后的干部培训行为进行跟进讲评辅导。

       干部接受培训技能训练后,训练表现有没有变化、课堂效果有没有改善、辅导能力有没有提升,需要通过系统的跟踪讲评来持续改进。引入包括视频反馈、试验演练、示范讲评、实际讲授四个环节在内的干部“四讲评估上岗模式”,可以促进干部的训练表达素质获得实质性提升。

       遵循上述七个步骤进行队伍建设,确保能胜任,“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就解决了“谁来干”的问题。

 

       其次,搞好课程体系建设,确保“有内容”。

       不论是上讲台,还是下现场,培训辅导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安排,应当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学科取向是开发基础,遵循正确性原则;学员取向是引导方向,遵循针对性原则;学习取向是训练核心,遵循实效性原则。我们要改变部分企业培训内容选择上盲目化、随意化的现状,扭转过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倾向,就要建立明确的训练目标和标准的训练模式。健全系统完善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是国企人才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有条不紊地做好以下工作:

       1、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做好企业人才工作现状分析。

              充分发挥外部专业优势和内部实操优势,深入理解企业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的要求;以企业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为依托,梳理关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发展路径;通过专业实用的调查问卷和测试量表,对团队工作作风、个人行为模式、职业素质技能等进行测量、统计和分析,找到本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2、建立关键岗位素质模型,绘制学习导航图。

              以岗位层级为纬线,职业规划为经线,可以为企业内各主要业务条线的干部职工,找到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据此建立关键岗位的能力素质模型,就找到了岗位学习的基本需求和依据;将这些需求按照职业成长路径联系起来,就形成了组织学习的导航图。

       3、规划和筛选重点开发课程清单。

              由主要领导牵头,组建决策班子,首先对关键岗位的需求课程列表进行讨论分析,找到重要和紧迫的关键课题;再对关键课题进行区分,排除那些主要借助“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外部培训的课题;最后对留下的课题的做出判断,哪些课题通用性较强,需要完全委托外部专业机构开发,哪些课题针对性较强,需要依赖我们内部优选的种子选手形成课题组,进行联合或自主开发。

       4、开发本企业标准培训课程,形成标准教案模板。

              课题开发小组由业务主管干部带队,借助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工具和流程,在外部专家的指导下,自主完成适合本企业需求的内部标准课程,并形成包括学习讲义、演示课件、讲解参考、资源素材库、训练资源提要、培训行为配置表、考试题库等内容的标准教案模板。

       遵循上述四个步骤进行体系建设,确保有内容,“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就解决了“干什么”的问题。

 

       第三,搞好培训资源建设,确保“有工具”。

       先进的企业培训理念,越来越多地强调“可视化、工具化、体验化、简练化”的特点。这对职业训练的资源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资源建设可以看做组织学习发展的物化呈现和智慧沉淀。搞好资源建设,可以让“上讲台、到现场”的干部,不仅做到“心中有方向、脑中有知识、身上有技术”,更能够实现“手中有武器”,成为工作中的有效助力。这就要求我们大胆创新,同步推进以下工作:

       1、企业知识管理的工具化沉淀。

              运用培训内容组织优化的专业技术,可以对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工作方法等领域的知识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口诀化的语言,程式化的表单,或是图文并茂、一目了然的可视化模型。

       2培训教具的开发、设计和应用。

              集思广益、内外配合,紧密围绕企业关键岗位的关键培训课题,设计模型、玩具、图卡、挂图等不同形式的教具,应用于课堂培训和现场辅导。

       3、视音频培训工具的制作。

              企业可以投入资源,创造条件,录制、拍摄和制作视音频格式的培训素材工具。借助课上课下、场内场外的播放媒介,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训练效果。这种形式不仅非常适合于安全规范、操作流程类的强化宣导,而且让企业职工参与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极佳的训练手段。

       4E-Learning培训工具的设计制作。

              资源建设也包括把课程体系电子化。企业利用第三方技术服务,可以充分发挥电脑、网络、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威力,运用交互式设计理念,设计电子学习和移动学习的工具资源。

       通过上述四种途径进行资源建设,确保有工具,“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就解决了“拿啥干”的问题。

 

       最后,搞好学习发展机制建设,确保“有保障”。

       “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既是阶段性的提法,又是长效性的工作。这是省属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呈现。企业的学习发展、组织的成长进步,长期看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监督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想通过“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工作,达成前述诸多目标,实现省属国有企业人才工作的突破,需要我们立足当前,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系统思考,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下机制:

1、       企业干部作为内部兼职培训师的选拔标准和选拔流程;

2、       企业内部培训师能力素质分级评估认证标准;

3、       “干部上讲台”培训工作的效果评估标准和方法;

4、       干部现场辅导工作的效果评估标准和方法;

5、       培训辅导工作的工作量计算方法和奖励、补助机制;

6、       企业内部导师制的基本原则和内部荣誉体系;

7、       内部课题项目组开发工作评估和奖励标准;

8、       内部学分制原则与分岗位学分标准。

       通过建立健全包括上述内容在内的标准、制度和流程进行机制建设,确保有保障,“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就解决了“凭啥干”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队伍建设改善人,通过体系建设优化课,通过资源建设创新物,通过机制建设成就事。让培训行为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服务,我们就明确了“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深化方向。

 

实事求是,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教育培训工作也不例外。实事求是地做好人才复制,把已知复制给未知、把先进复制给后进、把标兵复制给群众,就可以达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复制,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只要我们讲科学、求实效,就一定可以把握政治契机、适应经济环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省属国有企业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上一篇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