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舒,李望舒讲师,李望舒联系方式,李望舒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望舒:有一种心灵乌云,叫做“所知障”
2016-01-20 5420

   

  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说一下什么叫“所知障”。

  慧忠国师是唐玄宗、唐肃宗和唐代宗三朝皇帝共同奉持过的一位大禅师。

  唐代宗有一天召见一人,自号太白山人,不明真实姓名与年龄。代宗告诉慧忠国师:“此人自认是一代奇人,颇有见解,敬请国师考验。”慧忠国师先看看太白山人,然后问道:“陛下说你是一位异士,请问你有什么特长?”

太白山人说:“我会识山、识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认字,无一不精,并长于算命。”

  慧忠国师道:“请问山人:你所住的太白山是雄山呢?还是雌山呢?”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山本无自性,更没有雄雌之分,因太白山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答不出来。)

慧忠国师又指着地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呢?”

山人说:“算一算便可知道。”

慧忠国师又在地上写了“一”字,问:“这是什么字?”

山人回答:“一字。”

慧忠不以为然,纠正他的话:“土上加‘一’,应当是‘王’字,为什么会是‘一’字呢?(前有指地,作为铺陈,其后划一,定有关联。太白山人因忽略前面的铺陈,因此想当然认为只是一个一字。正所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识局部,不识整体)

慧忠国师又问:“现在,我再请问你:三七共是多少?”

山人回答:“三七是二十一,谁人不知?”

慧忠国师说:“三和七合起来是十,怎么一定会是二十一呢?”

  (三七可以为加减乘除任一,慧忠国师并无刻意说明用何法,因此各种可能都有,太白山人以己见推测慧忠国师说的是乘法,因此掉入慧忠国师的陷阱)。

生活当中,很多人常常不屑于听完别人在说什么,不屑于看完别人写的是什么,只凭自己主观臆断,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然后再以这个观念去臆断、揣测、批评别人,因此常常会做出象太白山人那样自以为是的事情出来,这些都是所知障的表现,所知障就像乌云一样覆盖了智慧之光。

    心理咨询的过程,就是拨开乌云,重见天日的过程。在咨询中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类人,他们学识很高,是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但他们过得的确并不快乐,于是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打听到我,一番寒暄后,习性就露出来了。他们开始给我提要求和建议:李老师,你能不能到我办公室来给我咨询啊;李老师,我能不能邀请你到茶秀坐坐,我们在那里聊聊啊,那里环境很好的;李老师,我能不能把孩子放在你那里给你打工帮忙啊,孩子的工资我来出,只要能去你那里能学习就可以。

静心听他们提完要求和建议,可以窥见语言背后的潜意识:我知道很多,你应该考虑我的意见;按照经验,我觉得这样很好,你应该听从我的意思;我可是好心哦,希望你领情。

诸如此类的元信息在语言语气里表露无疑。 总之,说是来咨询,但在潜意识里,他们却希望把控咨询的导向。

大凡这类人,都是所知障很强的人,就是用自己固有的经验推断别人,暗示对方,而心理问题和生活中的痛苦也刚好出现在这点上,但他们完全缺少觉照能力。

这一类来访者, 被自己原来的知识学问蒙蔽,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所知越多,越不易接納他人,分別心越強,他们在言谈思维中以自己原先的观念框架来批评、否定对方或者他人的意思,妨碍了灵性的道德实践和内心的体验。他们自认为是站在纯客观立场,其实,局内人可能不客观,而局外人不明就理的评论,也未必能客观。这样一来,他们以自己的所知,不但使自己形成了认识问题的障碍,也可能误导孩子或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他人而形成思维障碍。

因此,想要让自己的心灵活泼灵动起来,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須放弃一切所学,清空自己,淨除所知障。也许你会想,若无这些知识,不懂得分別,如何在现实社会生存?诚然,世俗生活需要知识、常识、学习、分別,要懂得善恶是非。基于世俗的角度,所知越丰富、越能在现实社会生存。这就是老子强调的“为学日益”。但若站在心灵的成长方面来说,所知越多,障碍则相对加重。因此,老子还说:“为道日损”。

我曾经经历过几个没有下文的个案。其中有一对父女来到我的工作室,互不想让,唇枪舌战了三个小时。父亲是某著名高校的人事处处长,女儿是某著名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做IT经理。那一次咨询,父亲应女儿的要求,专程从外地赶过来,来到我的工作室,父女俩在我的咨询室针锋相对,口水大战了三个小时。父亲认为女儿没事找事,30岁的人了,还要装嫩,装小孩,不懂得体谅父母,语言中透漏出极度的强势和不容置疑感。女儿则拿着自己学习到的一些心理学知识衡量父亲,认为父亲从不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对自己从不能放手,控制欲很强、很自我、很固执、很强势,自己的原生家庭有极大的问题。父亲立即反驳说,女儿这么大了还不懂事,自己当然要为她提出一些“民主”的建议。女儿一听更加不服气,赌气说:说好吧好吧,一切都按照你的办,你说啥就是啥,你看上啥人我就嫁给他,不用谈恋爱,不要考虑我的感受。父亲马上说:我说过这话了吗?我是那么不讲理的人吗?别忘了你老爸我也搞了那么多年人事,这点道理还不懂吗?于是这场咨询在无休无止的的争吵中被我喊停。

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这对父女则在心灵成长上都没有做好起跑的准备。虽然他们因为这种父女关系障碍已经感到了极度痛苦,但他们都没有反省怀疑自己是否错了,是否需要清空自己,听听对方的心声,或者咨询师的意见。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都想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对方的错误。他们没有一颗谦下的心,试着敞开心灵,让智慧的水注入心田。咨询中我把观察到的东西反馈给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心就像铜墙铁壁,语言根本不能进入。他们更急于让咨询师变成一个裁判,快速的宣判自己的胜利,好把对方打到在地,以支持自己所知道的那些长久以来维系自己自恋和自尊的人生信条,而不是听取一个客观中立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士的反馈。

这就是在咨询中典型的“所知障”,完全扭曲了心理咨询的意义。

相反,一些重度抑郁症病人,当他们来到这里,把咨询师当做救命稻草的时候,咨询的契机才出现,经过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不懈的努力,很多人终于拨云见日,病症自然慢慢消退了。

  近年来,知识分子来做心理咨询的人越来越多。这让我想到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阿难尊者的自述之词:“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阿难是佛陀众多弟子当中学问最好的一位,但是他发觉自己对佛法只停留在“了解”的层面,还不能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佛法的妙用。佛陀时常赞美阿难是多闻第一,所以,多闻也是值得嘉奖的。 但是,多闻还要实践,要经验所知的内容,所以,要保持健康的心灵,就要认认真真的去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做一分,就有一分体验;如人饮水,冷暖应该亲身去体验一下。不然,博士还未必比得上目不识丁的人有智慧。正如老子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无以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换句话说,凡是愿意做心理咨询的,很多人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成长而来的。而精神和心灵的成长,是去繁就简,恢复大道的过程。大道至简,是需要我们用减法慢慢去领悟的。清空,再清空自己原来的错误观念和所知,是其中的关键。

而心量狹小,尤其常偏私袒护自己或亲人所为,心灵是无法成长的。譬如自己孩子出状况,家長的立即反应常是“不可能,我儿子善良又孝順,绝对是人家害他的。”不是护短就是为其开罪。为求生存,是非善恶都常顛倒了,更何況我们坚定不移所秉持的善恶标准,也是一时之辨,是在某种時空条件下所分析判断的結果。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感觉都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个体和不同的见地。由于个体的不同,因此每一个人所在和所处的境遇也不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理解来看待事物,但是他(她)们的知识、经验和理解往往都带有狭隘性,不能完全的、客观的看待外界。

  因此,没有悟性、没有心量的人,还真不适合做心理咨询。能在咨询中受益的有两种人:要么是走投无路,因为错误的理念被生活摔得遍体鳞伤,九曲十八弯之后,发现最终只有心理咨询和治疗这么一条路可走;要么是悟性极高,稍一发现问题马上就有成长需求的人。

愿人人都能拨开“所知障”的乌云,看见智慧的蓝天。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