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科荣,周科荣讲师,周科荣联系方式,周科荣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企业咨询师、企业会销导师、企业商学院顾问、企业股权激励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周科荣:周科荣老师传播 你走入灵性修行的误区了吗?
2016-05-24 2099

周科荣老师传播 你走入灵性修行的误区了吗?

——生命能量管理参考资料

能量天使收集整理


导语:这是最近在微博上看来的真人真事。在某次身心灵课程的教室里,学员们都在围观一位痛哭的女士。起因是她想去参加一位国际知名财富大师的课程,但没有钱交学费,于是跪在地上求她的先生去借钱。先生感觉很丢脸,愤然离去。于是,她狂打电话给先生说:“我爱你,你要是也爱我,你就给我回来,想办法借钱上课。”据了解她的朋友说,这几年来,她一直在上各类课程追求身心灵成长,而今却如此状况,令人唏嘘。这条微博引发了400多位博友的讨论。有人一言以蔽之——灵性逃避。


灵性逃避


“灵性逃避”(spiritual by- passing),最早是由当代美国心理学者约翰•威尔伍德提出的,指的是以灵性观念掩饰、逃避的防卫机制。有这种倾向的人,通常会采用灵性的语言和概念“重新架构”个人面对的问题,以此掩饰压抑和防卫。灵性逃避和“灵性的物化”、“合理化”等概念相关。灵性的物化(spiritual materialism) 是邱扬•创巴采用的术语,指的是自我以灵性的外衣包装自己,但自我本身却一直没有改变。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是较传统的术语,指自我借着压抑冲动和感受,以此来保护自己。


在生活中做真正的实践,那才是最根本的提升


“在印度待了一个月,每天就是简简单地修行,感受了这辈子从未有过的神圣之爱。但回到北京,那感觉不见了,真是不适应。”40岁左右的雯事业有成,但与前夫纠结了十余年的情感关系,始终是她的心结。这些年,她上了很多课程,追随过不少的上师、师父,甚至短期出过家,前不久刚从印度合一大学修行回来。她说,通过修行,她看到了自己内在对于不被爱的恐惧,也感受到来自宇宙间无条件的爱,但与前夫的关系该如何解决,始终是她过去的坎儿。今年春节,她还会去印度一趟,希望能找到答案。


台湾地区畅销心灵作家章成,长年从事朴素禅修,即单纯对心念进行细密观照。他说,参加身心灵课程,或者一些特殊的修炼方式,能让人体验生命更多的潜力,经验不同意识状态的存在,是很必要的。但终究还是要回过头来,在生活中做真正的实践,那才是最根本的提升。否则,你原本的信念系统未曾得到改变,是没办法把那个高峰体验持续下来的,消退也就是必然的。


你在做灵性逃避的事吗?


一、我不想表现自己的愤怒,因为我不想伤害别人。


这句话是一位学习团体历程的学生所说的,他以高度灵性的术语“不害”、“正语”(均为佛教术语) 来解释自己的逃避愤怒,也为自己逃避团体的密切互动找到借口。别人回馈说,他的愤怒其实会以嘲讽、冷漠、疏离的方式表达出来,他对此回馈大感惊讶,并表示愿意尝试用更清楚直接的方式表达愤怒,而不是在潜意识中间接地表达。


二、我不想挖掘过去,我想放下过去,往事已无法改变,我要活在当下。


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常有这种反应,把面对童年创伤的恐惧隐藏在受人赞赏的“活在当下”。经过多年的压抑,一个人很难看见自己的过往并没有真的过去,而是以未竟是事或“有缺憾的完形”(incomplete gestalt) 持续到现在。虽然往事确实无法改变,但我们与过往的“关系”,却可以在处理这些创伤的过程中,得到巨大的改变。


三、我只想原谅某某人,继续往前走。


宽恕在灵性和心理上当然都是健康的,但努力或强迫宽恕,却没有真的处理痛苦、伤害、愤怒或哀伤,就好像把护创胶带贴在感染的伤口上,伤口仍然会化脓溃烂。


处理过伤害和愤怒后,自然会产生原谅。如果强要原谅,就是以“放下”之名行否认之实。不论是儿时受虐、最近的争吵或任何情形,原谅都是处理之后的副产品,这种原谅是真诚的,是来自深层的反应,而不是埋藏真实感受的专制作法。


四、我专注在灵性的道路后,越来越不执着于自己对别人的期望和需要。


真正的不执着必须跟分裂和否认有所区别。经历许多内在工作之后,灵性上确实会逐渐产生不执着,但这个字眼经常被用来掩盖自己与真实需要之间的分裂,或是否认别人在自身情感生活里的重要性。治疗经常揭露破坏性的原生家庭模式,案主在其中求生存的最佳选择就是退缩。灵性的理想是不执着于世界、超越人类关系的需要,这种理想对许多早年受到创伤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找到理由逃避亲密和自己对他人的需要。


五、我想对人心怀慈悲,献身于世上的慈悲行动。


关于内在发展的关注和外在的行动,在两者间的平衡是心理-灵性成长最细腻的面向。普世大爱和慈悲服务的阴影面就是相互依赖 (codependence),把重心放在别人身上,很容易丧失自我,不再注意自我和自己的需要。当爱与慈悲服务的价值被用来否定自己的需求时,很容易产生怨恨和耗竭。


把灵性成长与生活关联起来

陈寿文:专栏作家,图书译者,超个人心理学读书会发起人。


对某些阶段来说,灵性逃避有它的效果。猛药不是所有阶段都适用的。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拥有很多喜悦,那么他在灵性成长中能得到更高层次的体验。但如果他本身就是想通过灵性成长拯救痛苦的,可能会执迷在那种狂喜中,于是更加批判现实。


心探索:你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灵性逃避”这个话题?


陈寿文:2005、2006年,我在做超个人心理学读书会的时候,就观察到书友中有这种现象。有一些人特别善于表达,说的都是灵性词汇,例如宽恕、慈爱等等,喜欢在群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分享他自己的上课、读书的收获怎么大,但又表现出言行不一致,别人稍微看他一眼,可能他就反唇相讥。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他的亲密关系、原生家庭关系也都比较糟糕。很多人会说“爱”,但那个爱,你会发现,他只能爱远方的人,爱猫猫狗狗,却没有办法爱身边的人。


为什么会逃避?因为觉得困难。要处理好亲密关系这些问题,就要去改变原有的模式,要对自己有所觉察,要一步步慢慢解决。那个过程是很难的。他避开跟父母的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转去寻求身心灵。许多人学了一些方法后,试图超越问题。站在灵性的角度,很上面的地方,看不到底下的问题了,于是当它不存在了。把问题“看轻”,认为它是幻象,淡漠化处理,把真实的生活看作是不重要、不要紧的,自己还有更伟大的事业要去做,要促进地球觉醒、拯救人类。


心探索:所以有时候,灵性成长变成另一种回避问题的途径了。


陈寿文:是,逃避式的心理修持通常有三种倾向。第一种倾向,避开困难的与不愉快的,第二种倾向,抓取与执著,第三种倾向是麻痹自己,逃避面对真实人生的挑战。沉迷于身心灵课程里的“课虫”,其实就是灵性逃避最常见的表现。


如果用传统的天地人三要素来分析,灵性逃避的人飘在天上,不落“地”,物质生存能力很差,不太会赚钱,作为“人”的人际互动能力也很差。


心探索:那你觉得,灵性逃避的深层根源是什么?


陈寿文:最重要的是把自我活出来。我们这个文化缺乏生命教育,我们没有被教导过要按照自己的爱好、能力、天赋去活,而是一直活在他人的期望中,生命能量一直遭到压抑,会有莫名其妙的不幸福感。所以,遇到一个法门、上师、灵性组织,就很容易被吸引,更加忘记自己、奉献自己,陷入上师崇拜、灵性崇拜。


每个人身上其实都有灵性追求的倾向,在找到真正适合的路之前,偶尔走错路,用了不当的方法,不是坏事情。对某些阶段来说,灵性逃避有它的效果。猛药不是所有阶段都适用的。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拥有很多喜悦,那么他在灵性成长中能得到更高层次的体验。但如果他本身就是想通过灵性成长拯救痛苦的,可能会执迷在那种狂喜中,于是更加批判现实,“我根本不属于这里”,产生离世的心,去过简单、重复式的生活,因为没有那么多冲突。要在红尘中活着,带着觉知,又能拥有喜悦,真的很难。


心探索:但我们的出发点是希望用灵性成长让自己更幸福的。


陈寿文:我更强调心理治疗,先去处理好阴影面。该“处理”的问题,不可能直接“超越”。先去“整合”次级人格,统一起来,内心就不会有那么多冲突。否则,碎片还是碎片,撞来撞去会让人痛苦。对自己有了觉知,把看不尽的东西看尽了,停止自动化的反应,它就不再是情绪按钮了。


这些都要在日常关系的微小互动中去练习。或许某一次的互动中,你有所觉察,用新模式去应对,曙光就照进来了。回到原生家庭、亲密关系,那才是最好的道场。


心探索:如何把灵性成长跟生活关联起来呢?


陈寿文:从我个人经验来说,从身体入手的平衡会比较有效。因为身体确实积累了很多的创伤记忆,把它调养好,能量充足了,再去做事,肯定会跟往日有不一样的感受。可以通过太极、瑜伽等方式,回到自己的身体。多往内观察,身体能量充足时就快一些,能量不足时不妨慢下来。


改变的过程很漫长,所以要有耐心。在课程里学到了什么,就在生活中去练习。有时参加课程,学到了某些新东西,看到了新境界,发现了过去未曾体察到的,但那只是一瞥,要去活出来的。也不要批判自己,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把它太当回事,自然一些,反而好办。要知道,有时候你不碰那些痛苦,它还是被束缚起来的,可能上课之后反而让它爆发出来,当你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时,它反而不可收拾。要允许这一切的发生。放下期待,放弃理想途径,撕下标签。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