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林,叶海林讲师,叶海林联系方式,叶海林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叶海林:围绕“中国式撤侨”的那些声音
2016-01-20 5925

叶海林 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院《南亚研究》编辑部主任

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不足48小时,在中国驻尼使馆、各航空公司以及尼泊尔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有上千名中国乘客搭机回国脱离了险境。已经在利比亚、也门等多国反复上演的“中国式撤侨”再一次让中国人心头一热,有网友这样评论:“中国护照可能无法让你去很多地方,但在任何地方都能带你回家”。

“中国式……”曾经是一个很让人反感的表达方式,“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排队”,甚至席卷境外机场奢侈品专卖店的“中国式购物”,听上去都让人很不舒服。不过,随着利比亚、埃及、也门以及这一次尼泊尔撤侨行动的顺利实施,“中国式……”终于扬眉吐气起来,正像网上拿公知(泛指,非特指,请勿对号入座)开涮的时候常说的那样,“知道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国力增强了,很多过去想办却办不了或者连想都不能想的事情,现在可以成为常态。这当然会让人神清气爽。不过,这些事情之所以能发生,显然绝不仅仅是因为现在中国有钱了,可以在很多方面任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对国家利益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变化。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保护海外公民安全与利益在中国外交工作,特别是领侨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维护国家利益从来就不是抽象的,现在更是具体地体现在维护国家的每一分子的具体利益上。这种转变上应“天时”——中国在全球体系中地位的上升,下顺“地利”——中国海外利益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中合“人和”——对国家地位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人自然也会越来越要求在生活中感受到这种集体变化的个体投射。

中国公民在海外遇险,有权要求中国驻外机构的协助与救援。这原本是领保工作的题中之义,然而仅仅在十年以前,“找使领馆”不太会是海外中国人遇到突发情况的第一反应。

这是可以理解的。多年以来,受到外交资源的限制以及外交工作重点的排序,领保工作在驻外使领馆工作任务中的排位并不优先——有些领保工作需要考虑与驻在国的关系,尽量秉着息事宁人的态度,避免给双边关系造成影响;在另外一些条件更加有利的国家,领事工作的成绩如何实际上是在华侨统战的视角下衡量的。由此,属于技术性和事务性的领事保护工作被政治化了,且其政治化的动机不是为了维护国家形象,彰显“软实力”,而是为了保证双边关系不被“干扰”或者让领保工作为外交“服务”。这种工作思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无可厚非,其结果自然造成普通海外中国人心理上与使领馆的疏离。

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中国政府对海外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力度的有了本质改变,海外中国公民对使领馆领保工作的认可度也迅速提高。“中国式撤侨”对改善中国国际形象、提高国民认可度的积极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尼泊尔地震发生后,大量中国民众在网上对政府协调民航公司安排飞机接运我国公民回国“点赞”以及诸多外国媒体对中国快速反应的报道都体现了这一点。

能力的提升自然也会导致期望的提升。数年前的利比亚大规模撤侨,当时人们关心的是能不能让我们的公民尽快摆脱战火的威胁,撤退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及途中生活条件,并不是舆论所关注的焦点。而在也门撤侨以及尼泊尔游客回国过程中,公共媒体以及自媒体对接运过程中的食宿安排、反应速度以及成本承担等方面的关注明显提高。

也门撤侨后,一些人对中国海军的补给能力提出质疑;至于正在进行的尼泊尔接运乘客回国行动,也有个别声音对航空公司接运乘客回国未能做到全部免费而略有微词。

不客气地说,这些非议的绝大多数是缺乏常识的。执行也门撤侨任务的中国海军“潍坊”号是导弹护卫舰而不是运输舰,随舰携带的食物和淡水是为了满足190名乘员的生存需要,额外搭载500名乘客,能够保障全舰官兵和乘客都能吃饱饭,已经很不容易。打着心疼海军战士的名义质疑官兵为什么只能吃干粮,如果不是缺乏常识,那就只能是没事找事鸡蛋挑骨头了。

至于尼泊尔接运游客回国,法律上,政府以及航空公司本来就没有免费接运的责任和义务。在接运遇险公民回国的过程中,政府的责任是协调组织愿意返回祖国的公民集中暂时安置并协调交通工具,航空公司的责任则是在保障安全的条件下协调航班。这一过程,速度和规模是衡量政府和民航公司履行责任表现的标准,而能否免费则不是。政府组织的救援飞机可以免费——事实上也免费,但这属于对伤员等特殊人群的人道主义支持,显然不能成为普遍标准。

实践中,绝大多数被接运回国的乘客是事先买好机票的,这是国际旅行的基本常识。对于这些人来说,并不涉及免费乘机的问题,只涉及改签航班的问题,而各大航空公司已经承诺改签免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质疑航空公司的收费行为,应该说既无道理,也与事实不符。是否存在个别机票代理商乘机加价,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显然,这种行为与政府和航空公司付出的巨大努力相比不值一提。

该如何看待这些负面声音?能不能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质疑的存在,“中国式撤侨”才会日渐取得进步,日渐成为中国的骄傲?

未必。

首先,应该看到,这些负面声音所表达的期望,并不是“中国式撤侨”的发展方向。大规模、快速、舒服且免费的撤侨行动根本不应该成为政府工作的目标。这既是因为很多时候,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是不切实际的,更是因为从政府的法定责任上,试图做到这四点是对公共资源的不当支出,是对纳税人的不负责任。“中国式撤侨”的骄傲可以是我们的规模,也可以是我们的速度,但决不应该引入舒适度和免费两个参数,前两者体现的是能力和责任意识,后两者则只能是彻头彻尾的显摆和烧包。即使是为了迅速修补以往投入不足的领保工作给中国境内外形象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不应该从一个极端跳向另一个极端。

其次,还要看到,这些负面声音是在迎合甚至挑拨公众对政府政策的不合理预期,这种预期具有相当的潜在危险性。“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希望看到祖国更加‘流氓’”,这些表达作为一种朴素自豪感的流露,无可厚非,但如果作为媒体的引导方向,便非常危险。

在领保工作方面,“给力”肯定是好的,但是否越“给力”就越好,可不一定。领事保护工作的“保”字着眼于保护海外公民的合法权益,任何情况,合法性都是权益被保护的前提和要件。不久前,网上流行过一阵子的中美护照对比,虽然荒诞不堪,其所谓的美国护照附言完全子虚乌有,但不应由此忽视这种“比较”的卖点——恰恰就是迎合一部分民众对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错误理解,认为超级大国地位将使得本国公民海外旅行时获得超级公民身份。

人类历史上,最“给力”的领保工作应该是2000年前的罗马时期。那时候,罗马的公民在地中海沿岸履行根本不会在乎当地的法律,罗马军团时刻会要求当地政府“尊重”罗马的治外法权。当然,网民所说的“解放军随时会接你回家”和罗马军团的专横完全没有可比性,但相似的逻辑还是存在的。我们现在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一路一带”正在火热推进中,在这种时候,强调中国政府对海外公民的保护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强化我们公民向海外追寻梦想的信心,但同时,也必须强调中国公民的海外责任。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追求当年罗马公民的所谓特权,也不能让我们的邻居和伙伴觉得我们有这个想法。这其间的道理,应该是不言自明的。

最后,对于公众来说,具备一些识别什么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批评、什么是不负责任乃至心怀恶意的误导,还是有必要的。成本概念,无疑是公众思考问题所应该引入的一个参数。任何政策,本质上都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其预期不同,资源投入的方向和手段显然也就有所不同。期待怎样的“中国式撤侨”,其实是在期待怎样的公共资源分配方式。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频频听到祖国“给力”的新闻,久而久之,就会忘记了所有这些“给力”都是需要成本的。政府不会不考虑成本,但如果社会舆论凡事就把成本抛到九霄云外,就很容易造成民意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冲突。没有任何不需要成本的政策和政策实施,对于政府来说,这是常识,而对于公众来说,这一点也应该成为常识。事实上,日子越好过,越应该把这一常识牢记在心。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