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人,王为人讲师,王为人联系方式,王为人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国际百强实战采购供应链管理专家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为人:提升内控标准
2016-01-20 11804

提升内控标准

岩歌公司为一些世界级大企业提供一种机械零件,这个加工件的工序多,工艺复杂,而且检测参数多,有材质、尺寸精度、倒角、配合公差,还有表面光洁度等。

材质几乎没有出现过问题,一则原材料来自客户指定的大品牌及厂家,岩歌公司没有对材质进行的测量设备,材料供应商的材质报告也直接发给了客户们,实际上,客户也不会做测试,仅将材质报告存档而已,材质的检验设备投入大,每次的检验费用也高,还是破坏性的试验,一般都不做。当然,材质对质量的影响是隐含的、长期的,磨损是逐渐性的,影响到使用寿命。

来自客户投诉的不合格问题多来自于倒角、尺寸超差、配合公差及表面光洁度。质量部对操作流程也进行了检查,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差错,岩歌公司在最终检验中,对所有产品中客户规定的所有参数都进行了逐个全检,完全合格后才发货,怎么会还有不合格品流出呢?退回来的产品无论是返修、返工,或是报废,成本都不低。质量部对客户的退回来的不合格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重新检验,发现绝大多数还是合格的,只是偏差接近极限值了。通过柏拉图分析显示主要的不合格投诉都来自同一家公司,质量部对客户进行了走访,找到原因所在:虽然参数的标准值是一致的,但各个客户接受的松紧程度却不一样,这家客户的要求特别苛刻,岩歌公司的测量仪器和测量环境不可能同客户的保持一致,使得在这里最终检验合格的产品,到客户那里,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人机料法环测,造成了微小的超出,就被退回来了,而表面光洁度的检测,虽然有标准,更是靠凡人肉眼的主观目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还是客户说了算,不同的检验员把握的尺度不同,有时能过、有时则不能过,拿回来的东西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也没地方可说理,这个客户太大太强得罪不起,客户就是上帝,脾气特别大,老虎屁股摸不得。但这家公司的苛刻还是有回报的,这家公司的产品外观就是比别家的要养眼,看着高档次,由于公差配合误差小,机械性能也远远优于竞争对手,使用者的口碑和品牌知名度要高得多。

质量部向管理层提出的改进报告:客户的严格要求是我们提高质量的动力,要以此为契机,将岩歌公司整个产品提升一个台阶,质量上一个档次,具体的方案是将所有的客户参数要求加严一倍,例如,客户要求尺寸误差为±20μm,我们内部按照±10μm的要求进行控制和检验;客户要求不大于0.1毫米的表面污点不多于2个,我们内部的标准则规定为污点必须小于0.05毫米才能放行。

管理层中,许多人支持质量部的观点:质量就要严要求!但也有少数人持反对态度:这样做势必增加成本,客户给的价格本来就不宽裕,每年还要求不断地降价,我们到哪里挖潜去消化着这额外的成本?这时滋生出第三种观点:给不同要求的客户以不同的质量标准,松一些的客户按照他们的原要求,或者我们内控标准还可以再放松些,这样还能降低成本,而像上面叙述的这家严格的客户则将标准提高一些,提高的幅度根据客户的抱怨程度,抱怨高的,参数的严格加大,没有抱怨则松。标准有弹性,灵活运用。这好像是介乎于上面两种意见的中间道路。最终管理层同意了中间方案。

但质量部经理有些失落,他原计划是期待通过这个机会提升整个公司的质量水平,而这个结果肯定不是他所要的方案,他不太甘心,咬咬牙想再挣扎一把,至少也要将员工的质量意识提升起来。

 

讨论:

1. 您支持哪一种观点?或更进一步地,提出您的观点。

2. 是否可以帮助质量经理制定措施,提升全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并能得到领导层的支持。

3. 对于材料只提供报告,不检测的做法是否同意?你的建议是什么?

4. 这个案例中,客户有没有问题?有哪些问题?

5. 如何与客户沟通,及如何保障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测量体系保持一致?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