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庠,张利庠讲师,张利庠联系方式,张利庠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张利庠:正大集团——用科技和道德打造现代新农业文明——张利庠教授对话资深副董事长白善霖先生
2016-01-20 49591
客户:正大集团 地点:陕西省 - 西安 时间:2011/4/18 0:00:00 张利庠教授(以下简称张教授):白总您好,非常高兴借这个机会采访到您。前面咱们交流也给了我一些启发,访谈的稿的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用道德与科技创建现代新农业商业文明》,第一个问题就是您怎样理解现代新农业商业文明?   白善霖资深副董事长(以下简称白总):我们正大在发展新型农牧食品产业项目中提出“用道德与科技创建现代新农业商业文明”的口号,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在对我国的农牧食品产业现状有一个基本的研判和认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牧食品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但是存在系统性的缺陷和问题,需要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才可以从根本上全面有效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而要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必须通过现代农牧产业商业模式的再造,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和升级来实现。所以,新的时代呼唤新的农业商业文明。   我国农牧食品产业现在面临的系统性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畜牧产业的规模上去了,但是发展的质量没有上去,养殖业的效率水平还很低。过去我们一直是依靠外延性的发展,而内延性发展长期不足,生产效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二是养殖业集中化水平低,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国目前所说的适度规模的标准并非等同于国际的适度规模,实际上仍然是以小规模、大群体为主的产业;三是产品质量标准较低,参差不齐,难于形成高规格化的标准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比较大;四是食品安全标准低,食品安全事件不断,危机四伏。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偶然的,与我们当前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阶段有关.安全的动物食品首先是养出来的,不是加工出来的。我国农牧产品在满足国内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就更加乏力。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产品质量和行业经济问题,已经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是影响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象问题;五是畜牧业的疾病威胁不断加大。疾病问题已成为影响养殖业发展普遍存在的头号威胁,远远超越市场风险。应对疾病问题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成效十分有限,在现有的生产模式下,传统的应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治标不治本;六是养殖业生产的环保问题。现在养殖业污染已经超过化工产业等工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影响环保的重要污染源,不打破旧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就无法解决污染问题。   当前,在整个农牧食品产业链条上,从养殖生产环节到加工销售环节存在着比较普遍的问题和挑战,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靠养殖生产加工企业和所有生产者的社会道德,这是首要因素。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恶化,食品产业市场诚信危机不断。这个问题我觉得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看,为什么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大家都讲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那么,企业为什么不能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是因为经过30年的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严重失衡,社会的诚信少了,社会道德体系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诚信不足,道德缺失才是今天看到的所有现象的根本根源。我经常讲道德危机才是万恶之源。解决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要搞法制,这是基本的保障,但重要的是要靠行业的自律和自我约束,行业的自律来源于行业的道德伦理。所以今天要建立现代新的农业商业文明,我想现代的农牧食品企业应该承担这个历史责任,首先从自身的社会道德定位开始,无论做什么样的商业事业,要把社会道德伦理放在企业价值的核心地位,把建立社会责任放在企业的重中之重。没有普世的社会道德观做支撑,我们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困难的,建立现代新的农业商业文明也是不可能的。第二要靠科技,现代农业是高技术驱动的产业,没有系统的科技支撑是无法实现的。道德是主观意愿,决定产业行为的价值取向,科技是实现现代农业新的商业文明的必要手段。即要想做好事,还要能做好事。   道德与科技,这是现代新农业商业文明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缺一不可,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所以我们正大提出来要用道德与科技来为创建现代新的农业商业文明作出示范和贡献,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多年的国际化经验,可以把我们综合的优势整合起来,和政府、社会其他方方面面一道建立共同的平台,把现代新农业商业文明的模式展示出来,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我们新的贡献,这是我们的愿望。   张教授:现代农业文明真的是已经达到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正好代表了正大的高水平,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把三农问题放在首位,最近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又回归到水利基础设施,从宏观到技术都在关注三农问题,其实,作为国家层面,应该把道德建设、科技发展和素质提升做为提高现代新农业文明的突破口来看待。产业链已经是一个多年的概念了,现在很多企业提出全产业链的概念,您是怎样认识全产业链?   白总:全产业链打造、垂直化一体化经营讲的都是一回事,我们正大通常叫一条龙经营。农牧业全产业链经营的这种模式在世界上已经做了很多年,是全球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流模式。今天,我们讲全产业链经营也是老模式新谈。当前,面对中国农牧食品产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的发展机遇,我认为应当把握全产业链经营的新趋向、新要求、新标准,构建新型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才是关键。正大做农牧业全产业链模式,不仅只停留在产业链的外延型结构上,而是更注重其内涵,也就是在每个链条上、每个环节都用最高的标准,如技术标准、效率标准、食品质量与安全标准、环保标准等都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标杆,这样最终才有高的系统效率。我们正大集团在中国各地正在建设的新型农牧食品项目既有完整的全产业链结构,更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产业链经营的高标准。基本特征是“高投入、高效率、高品质、高环保、低成本、高效益”。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在于结构的完整性,而在于结构内各个环节的效率与质量,在于各个环节的配套效率与连接质量。有任何一个环节包括任何一个连接点发生脆弱、断裂都会影响最终的效率。这就如同木桶原理,决定一个木桶盛水量的是那块短板,所以我们要做好每一个环节,使每一块木板的高度一样高;另外板与板之间的连接很重要,所以我们要做好产业链条之间的连接机制。比如,我们搞猪、肉鸡、蛋鸡和水产一条龙项目,在养殖链条上,品种是重要的环节,我们要用最好的品种,同时,也要用最好的营养标准、最好的环境条件包括物理环境和卫生环境条件,还要用最好的生产管理,这样的配套才可以获得最好的生产效率。当然,还有其他十分关键的配套要素和各环节的连接问题。   张教授:正大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是自己来做吗?   白总:正大集团做的一条龙经营就是全产业链覆盖。半个多世纪以来,正大集团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十多个国家投资经营多元化的农牧食品产业一条龙业务,根据这些国家的实际国情和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具体要求,成功实践并积累了丰富多样的一条龙经营模式。正大集团自80年代起,最先将公司加农户的农牧食品全产业链模式引入中国,为中国的农业产业化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但是现在这个模式已经过时了,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需要新型模式。这个新型模式既突出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同时,还要实现农牧业工业化的高效率、高品质等高标准要求,还要解决好新型农牧业工业化与农民抢饭碗的突出问题,要解决好与农民的利益关系问题。新型农牧产业化项目既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个社会工程。   张教授:说到这就有一个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在利润分配上往往没有发言权,您怎么看这个问题,有没有好的方法让农民多得到一些实惠?   白总:农民的弱势地位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面临着三大系统性问题。第一是农民缺乏现代技术,而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相对优质的劳动力,如何在农村留守人口素质比较底而且还在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发展技术要求更高的现代农业,同时,还要兼顾农民的利益,让广大农民公平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这是一个空前的巨大挑战。第二是农民缺乏资金。一方面农民没有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农民土地无产权,无法进行抵押贷款融资,缺乏投融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金融机构缺乏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服务产品,农民贷款很难。发展养殖新模式,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没有资金支持发展不了。第三是农民缺乏承担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几年生产经营风险越来越大,生产经营面临着两大风险,第一是疾病带来的生产内部的风险,第二是如何进入市场并有效抗御日益增大的外部市场的风险。   因此,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传统的公司加农户的产业模式模式过时了,很难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无法适应未来的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有新型的产业模式,需要产业组织模式、投融资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需要农业商业模式的彻底再造。我们正大集团考虑农民的利益,在新的发展模式里就有这些系统性的创新,通过模式与机制创新让农民得到利益,合理分配产业发展的成果。我们围绕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计划,研发并正在大力推进“政府+正大+农民+银行”四位一体的新农村现代农牧产业发展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和投融资模式。在正大“四位一体”的新模式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政府、正大和银行共同搭建投融资平台,希望把农民从无产者变为有产者,农民拥有现代农牧产业项目的所有权,我们正大作为龙头企业,为农民打工。正大负责全部的生产经营,承担生产与市场的全部风险,农民获得稳定的收益,拥有蒸蒸日上的现代事业,实现安居乐业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张教授:正大为农民打工,这真的是非常好的概念!大北农有个口号是要创造一百个农民百万富翁,看来正大创造一千个农民百万富翁!   白总:成不成百万富翁不好谈,但是要让农村的弱势群体有稳定的收入是关键。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