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竹友,陈竹友讲师,陈竹友联系方式,陈竹友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陈竹友:光伏太阳能,未成型已畸形
2016-01-20 38887
光伏太阳能,未成型已畸形   (陈竹友企业战略管理思考之40)   陈竹友   主旨:  中国光伏行业可以造就中国首富,却造就不出行业领导者;   中国光伏行业可以出现超大型企业,甚至世界500强,却难以出现行业霸主;   中国光伏行业可以为全世界提供光伏产品,却无法掌握行业话语权和行业控制力。   在光伏行业的产业链条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链主”?谁最先意识到这个机会?       一、引言   由无锡尚德等13家国内光伏企业联名上书国家发改委的2012年实现中国光伏“一元电价”的提案尚在网上热议,却又爆出敦煌10MW并网型光伏发电项目招标0.69元人民币/千瓦时的超低价格!从理论上的4元/千瓦时电价到业内可以接受的1.09元/千瓦时的最终竞标;从1元/千瓦时的4年目标,到0.69元/千瓦时的现实报价。是谁是游戏光伏电价?是谁是混淆中国光伏行业的成本现实?   国家发改委对光伏行业20元/千瓦时的补贴政策尚未来得及出台细则,又传出光伏发电有可能在国家要求下被“强制并网”的网络传闻;当国内部分光伏企业对外宣称中国光伏技术领先世界,并可在实验室时达到20%和光热转换率时,又爆出以色列可将入射日光转换率提高至75%的技术突破。以色列的技术突破标志着光伏太阳能的新技术可以把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的性能提升5倍!这也意味着以色列的光伏太阳能发电不仅不需要政府补贴,20年后以色列还有可能免费为居民提供电力。   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到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技术的变革;从美国刚刚研制的太阳能硅材料印刷技术再到以色列75%的高转换率。这一切全部集中在近几个月发生了!是什么在引导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谁会成为中国光伏行业的救世主?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向西方国家一样依赖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是加大对光伏电价的财政支持?中国光伏企业的生存,需要依靠政府强制的并网销售、启动内需,还是需要加紧研发、突破技术、降低电价?   中国各地已经或正在投入巨资兴建的光伏产业园,将会面临怎样的前途?   中国已经饱和的光伏太阳能生产产能,以及还在加速投入的各种资本,将会面临怎样的危机?   中国光伏行业内刚刚建起的、并不复杂的产业链雏形,将要面临怎样的冲击?   谁来拯救这个尚处于“婴儿期”的朝阳产业?   谁会成为中国光伏产业链的“链主”和未来新能源行业的统治者?      二、 现在的光伏太阳能,过去的BB机   索尼发明的“随身听”流行了几十年,MP3只流行了几年;   在BB机流行的短短4年内,几乎所有的中国大中城市都建起了寻呼台,然而随着手机   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寻呼台和BB机却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没有人在意这些被时代淘汰了的技术和企业,因为没有人可以阻挡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   发展。就象当今的光伏行业一样,在技术不成熟的年代里,一切试尝都是有价值的,一切投入和损失也许都可以原谅,但没有谁愿意成为失败者!   当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能源对于未来世界的重要性时,更多的资本同样意识到未来的商机。光伏太阳能、风能、地能、生物能源。。。。。。一切皆有可能。   中国资本之傻,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利益的敏感性,恰恰是在于对利益过于敏感所造成的!中国光伏行业内近几年成倍数增长的投资,可以从中国光伏企业增加的数量上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最初的一两家到去年500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国只用了3、4年的时间。然而分析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结构时却会发现,几乎绝大多数光伏企业都集中在这个产业的一个环节---太阳能电池板组装产品的制造和生产上!因为这个环节是整个太阳能产业链中需要的技术含量最低、工艺最简单、基本上属于劳力密集型的加工类企业!   当大量的资金集中的产业链上的某一点时,这个产业链就彻底变成了怪胎!它直接导致了中国太阳能组装企业产能过剩、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与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降低、同行业恶性竞争加剧,并最终将刚刚起步的中国光伏产业轻而易举地划入“血汗工厂”行列的结局。从目前已知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内的生产产能过剩达50%,中国光伏产业设备闲置率高达40%、太阳能电池板的企业库存越来越高,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仍能维持正常运转的企业不到总数量的20%!   有两种原因可以成为光伏企业聊以自安慰并能够让投资者接受的理由:   1、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严重萎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光伏电阳能电池板90%的市场在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企业当初的投资理由正是建立在西方巨大的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才产生的。如果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的光伏行业不可能出现现在的问题;   2、 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战略认识不够,没有启动内需市场和相应的补贴:如果中国政府能象西方国家一样,把光伏电阳能列入国家能源战略范筹并给予相应的政府支持和财政补贴,启动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内需市场,中国的光伏行业也不可能出现现在的窘况。   是的,以上两种原因客观存在,也是客观的现实。   但是我们却没有想到更本质的原因和更深层次的本质。对于一个不成熟的技术来说,   政府也许更应该将资金的重点投放在技术研究和产业规划上,而不是成为企业的同盟向市场和老百姓兜售与产品同时存的风险,更不是花钱购卖可能的淘汰品,为企业的研发承担费用。这不但不符合市场行业,也不符合政府的行为和立场;   美国和西方国家对光伏太阳能的扶持正是建立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市场引导等多方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套体系和战略规划。中国不能够单方面和企业做简单的联姻,孤立地从操作层面为企业“帮忙”。也许应该更多地从国家能源战略、光伏技术攻关、产业链规划、市场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撑等多角度、宏观、系统、长远地考虑问题。      三、 中国光伏产业链,未成型已畸形   由于中国光伏行业属新型的、草根的、松散的产业,在这个行业里滋生的企业大都集中   在产业链的中间环节,除少数几家拥有核心技术和专业能力以外,其余的企业几乎不具有任何竞争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它们拥有的除了资金之外,只有廉价的劳动力、廉价的土地和廉价的资源转换过程的付出。   从光伏产业链的系统来看,中国光伏行业存在以下几种劣势:   1、 原材料劣势:不具有原材料(和多晶硅生产技术)优势,目前中国光伏行业的原材料90%来源于西方国家,当市场向好时中国光伏企业受制于原材料控制,就像传统制造业受制于石油、钢铁等限制一样,去年硅材料价格从40元/KG上涨到数百元/KG就是最好的诠释。而中国光伏企业又是过度集中在后期组装的中间环节,当上游抬高价格时,中国的光伏企业只能束手待毙、任人宰割;   2、 生产劣势:“一窝蜂”式的投资,如同前几年煤炭行业出现的“煤变油”专利项目一样,各地煤炭行业累计准备投入的资金高达5000亿元,如果不是发改委紧急叫停,这一项目不知道要给中国带来多大损失。当大量的资本集中在光伏产业链的组装低端环节时,生产企业内部的恶性竞争无法避免,前端受制于原材料限制、生产企业相互比拼、恶性降阶争夺市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西方国家再次“鱼翁得利”;   3、 技术劣势: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性能仍处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阶段,刚刚突破的薄膜技术还未走向量产,美国的多晶硅印刷技术却已经成熟,以色列又突破了75%的高转换革命性技术,中国曾经领先的光伏太阳能技术被拉开了差距;   4、 市场劣势:国家相关部门曾经主导过的“送电下乡”、“屋顶计划”、“路灯工程”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并未起到实质性的效果。电力系统对失去垄断利益的担心、传统发电企业的生存危机和数千万失业人员的社会压力,都是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最大的阻力却并不仅仅只有这些,最大的阻力在于中国光伏行业无法解决高电价的根本性问题;   5、 战略劣势:我们习惯于等待结果,至少习惯于等待经验。中国的新能源行业是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行业,中国新能源战略是个没有基础数据可供分析的战略假设。无论是战略的规划、关键成功因素、战略预期还是核心技术等都无法从历史的资料中寻求验证。这需要决策者的判断能力和承担风险的勇气。光伏行业太多的不确定性让决策者无法从战略的高度审势未来,中国光伏行业的现况所涉及的太多利益集团让主导部门无法平衡。这就是中国光伏业在系统战略层面先失一着的根本原因。   6、 畸形的产业链: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中国光伏行业的产业链雏形刚显却已成为怪胎。它的外观型状为“两头小、中间大”,或日“两头受制与人、中间内耗火拼”。而“中间”正是整个产业链中技术程度最低、最不具有竞争优势、最没有“高科技”含量的制造加工环节。如果中国光伏产业仍走传统制造业的老路,仍用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思维,中国光伏业必将胎死腹中!      四、 谁掌握“核心”,谁就是“链主”   笔者曾与中国光伏行业的数位领军人物沟通,希望他们能站在光伏行业产业链的高度整合中国光伏产业,进行控制光伏业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控制力,然而事与愿违。笔者非常理解中国光伏产业内的领军人物们的难处,不是他们不想做,而是做不到。这不是企业领导者个人能力问题,也不是个人热情和战略高度问题,而是中国光伏行业所面临的集体生存问题和难以突破的层层困局。   长期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和对内需市场的失望,是消磨中国光伏行业企业家信心和斗志的主要原因;内耗和行业内竞争是中国光伏行业企业无法联合、一致对外的利益冲突;国家宏观战略滞后和光伏技术国家层战略研发的缺失是中国光伏行业企业家力不从心的外因;内需市场启动的阻力是中国光伏行业企业无法改变的事实。   中国光伏行业可以造就中国首富,却造就不出行业领导者;   中国光伏行业可以出现超大型企业,甚至世界500强,却难以出现行业霸主;   中国光伏行业可以为全世界提供光伏产品,却无法掌握行业话语权和行业控制力。   在光伏行业的产业链条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链主”?谁最先意识到这个机会?   我们都在等待,中国人善于等待。   就目前光伏产业链来说,成为“链主”的机会真实存在,它们分别是:   1、 控制原材料,控制产业链:中国拥有提炼多晶硅必须的原材料石英砂丰富的储量,但缺乏提炼技术,因此也缺乏相应的资本投入。在这个环节上,光伏行业需要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特别是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技术的研发和突破。也许未来,这个世界上可以没有石油,但却不能没有石英砂!假如我们的眼光更远一些,如果控制了石英砂、储备了石英砂,是否就意味着储存了未来的战略资源?如果控制了这一战略资源,是否意味着控制了未来的产业链?掌握了光伏行业的核心?拥有了产业链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当然,在原材料的环节里,光行企业还应该考虑硅片的生产和切割技术,包括所谓的“印刷技术”和其他更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等。   2、 控制核心技术,控制产业链: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但瓦特不一定要是企业家;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西门子也不一定要是企业家。在中国目前的光伏行业里的领军人物大部门是业内专家,这一专家型的企业家开拓了中国光伏业的空白,但却有可能阻碍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战略突破!要改变这个现实需要的不仅是时间,更需要系统的支持和中国光伏产业生存环境的改进。包括政府对光伏技术的研发、集中高科技专业人员的专项攻关、建立中国新能源研究机构、开拓中国光伏行业未来后续者计划等等。就象以色列的技术突破一样,如果这一技术被快速引进,或者有所突破的话,中国也许不需要耗费一分钱的光伏补贴,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产业链的控制权和国际竞争地位;   3、 控制关键部件,控制产业链:我们都知道联想没有英特尔大,戴尔没有微软强。英特尔和微软之所以强大的原因不在于他们的生产规模,也不在于他们的市场营销策略,而在于他们掌握了IT行业的关键部件。无论是联想还是戴尔,不管是苹果还是IBM,只要您是生产电脑的企业,就离不工微软的软件和英特尔的内核!电脑的市场越大,英特尔和微软的收入就越多。   光伏产品同样有这样的关键部件、光伏产业链中同样有这样的商机和空间。光伏发电需要并入电网才能大规模地让市场使用,由于太阳的光热受天气的影响,光阳能电池所发出的电压也高高低低,如果直接并入电网有可能导致整个电网被毁。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的光伏逆变技术和产品如同电脑中使用的存储器一样成为核心部件;如果中国光伏行业控制了这一核心部件(包括小型光伏产品的蓄电池和相关技术),同样可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4、 规划产业链,控制产业链: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内需市场,中国有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储量,中国有过多的资金可以投入,中国有世界前沿的光伏技术和科技人才。。。。。。   但是,   中国没有光伏战略,中国没有光伏产业规划;   中国光伏行业的产业链没有整合,中国光伏行业还没有领袖。   国家能源不能没有战略,市场调节也不代表没有计划,。   中国光伏产业,谁能拯救?      作者:   陈竹友,管理书《企业成长密码》作者。中国企业发展能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讲课程:《企业密码-构建企业发展能力的基因战略》、《企业基因战略-构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企业领导者必备的八大能力》、《战略绩效与目标管理》、《团队执行力》、《执行领导力》、《管理艺术与管理文化》以及“中国咨询师资格认证战略管理系列课程”等。   联系方式:   e-mail:hmchen007@163.com   https://www.51glzx.com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