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鸿昌,姚鸿昌讲师,姚鸿昌联系方式,姚鸿昌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姚鸿昌:“美国梦”与“中国家”
2016-01-20 69203

      “美国梦”与“中国家”

          ──中西文化融合,培养杰出人才

中国正在崛起。经济发展的势头强劲,“中国制造”在不断走向世界,而中西文化交流却是“贸易逆差”。如何发展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交流,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我们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和“中华主流文化”。在中国文化日渐走向世界的今天,转变思维创新模式,将“走出去”战略走稳走好,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而富有活力的中国,不仅仅是文化界内部的事,而且是所有中国人都应当关心和参与的事。因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形象都是一张文化名片?走出国门时代表的都是中国。

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思想观念文化)。而在思想观念文化中,中华文化有许多值得感悟的哲学精华和人生智慧已经或正在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走向着世界。莱伯尼茨在易经的启发下发明了二进制。德国哲人尼采在读完《道德经》之后,大加称赞,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而托尔斯泰当年也曾说,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可见,易经和道德经的文化智慧早已走出了国门。

我们对文化往往有一个狭隘的理解,总以为文化就是唱歌、跳舞,搞点文艺活动。而实际上文化是大文化。这个大文化层面上的互动,带给双方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一大文化的观念,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人的素质和精神面貌。如何实现中西文化融合,造就时代杰出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美国梦”与“中国家”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在今天,每年有超过一百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地点。然而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疲软和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很多人心中的“美国梦”正在破碎。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许多中国人抱着向西方人学习的心态走进美国,学习和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回国后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他们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也同时以丰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和中国文化,成为中西文化融合,促进人类进步的杰出人才。那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精神,那种集思广益,智慧整合,不断创新的中国“龙”智慧,为我们今天的文化走出去树立了榜样。他们的突出代表是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

如今,许多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许多中国的优秀人才以访问学者等身份到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和工作。他们同样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他们掌握先进科学技术,服务祖国建设事业的现代“美国梦”。

每一个人都是一张文化名片,如何展示就看自身有没有“植根”文化底蕴。每一个人都是一棵智慧之树,能否走向杰出发展就看有没有创新智慧。

一位美国大学教授对我说,尽管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很优秀,但是他却发现,有的学生很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但是他们很少有想法,也没什么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信念,他们很难实现创新发展;有的学生很聪明,实验时似乎不那么严谨,能省事就省事,让人担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总之,只是作着“美国梦”却没有多少文化底蕴的孩子要走向杰出发展道路很难。中国人需要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精神和底蕴。他们需要重新找到“家”(家文化)。

一位学者带着孩子和老人一起来到美国,希望“美国梦”能成全孩子未来的幸福人生,然而孩子来到美国后学习不努力,还和美国孩子发生了一次次冲突,学者家长的办法无非是打骂和斥责,当老人替孩子背着书包上学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失谐的家文化。显然,“美国梦”离开了“中国家”(文化),很难有幸福人生。

显然,文化走出去,绝不是单纯组织文化团体到国外演出和展览,而是包括把我们的国粹展示给西方世界在内的民族文化形象再现。这就需要我们以丰厚的中华主流文化为底蕴,以谦卑好学的精神为支撑,以和谐包容的心态为智慧,在向他人学习中实现中西文化融合,在互动成长中促进人类进步。

1、        文化交流:“我”文化与“他”文化

“我”文化以“我”为中心,我的“需求”为半径,通过对抗竞争,形成的是强势推销文化;

“他”文化以“他人”(客户)为中心,“他人需求”为半径,通过向他人学习,和他人互动成长,在服务中实现创新发展,形成的是营销文化。这是一个营销人生学做人,营销产品学做事,营销服务学相处,营销智慧学创新的过程。

对于美国人来说,你自以为自己文化好而强势向他宣传,不仅不会得到积极接纳,反而会引起误会。比如,我们花钱办了那么多孔子学院,还让他们当院长,我们的人当副院长,并不是每一位美国人都领情,有的还说三道四。我们通过翻译用中文与美国人交谈,他们总爱以审视傲慢的态度回应你,要是你肯用英语和他们交谈,哪怕你说的不好,他们会变得热情起来。因为你尊重他们的文化和语言。显然,在文化走向美国过程中就要研究美国人需求,向美国人学习,在互动成长中实现文化交融互补,共同成长和发展。

我们搞文化,不是为了展现实力,吓唬别人,而是在搭建一条沟通中国与外国的友谊桥梁,中华文化走向美国,即要研究美国人的文化需求,也需要向美国人学习,与他们实现互动成长。

我们的孔子学院为什么能吸引美国人学习,因为他满足了一部分人想了解中国,学习中文,并希望有机会到中国来工作的需求。一部分华裔为了让孩子不忘记祖先,早晚要回到中国去的需求,也希望孩子学习中文,他们大部分到的是中文学校学习。其实,中文学校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阵地。在和中文学校交流中,家长们普遍关心中国的家文化。

为什么《文化中国,名家讲坛》在美国引起轰动,是因为中国文化专家的演讲满足了美国人开始关注心灵成长,希望感悟人生智慧的需求,满足了美国人对中国中医大智慧的关注,希望系统思维,辩证施治的哲学智慧能为人生可持续发展带来启迪。

不久前,一场关于中西方教育模式的论战兴起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世界。争论的导火索是一本名为《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妈战歌)的畅销书。该书作者,美籍华裔女教授蔡美儿,以自传体式回忆录讲述其如何严格教导两个女儿,并称以强迫压力为特点的中国传统管教方式远胜西方的散放式教育。一石激起千层浪,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各大媒体竞相予以专题报道,讨论的话题亦超越中美教育模式和文化差异范畴,被提升到国家竞争层面。

抛开这场争论不说,美国人关注中国家道文化却是事实。家庭教育和家文化问题无论对于中国来说还是美国来说都是国家战略问题,然而相当多的人却把他看作上不了台面的“小儿科”学问,以至造成了孩子教育的尴尬和难堪。影响了杰出人才的培养。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智慧不仅值得中国人发掘和研究,也能满足西方国家的需求,如何把家道文化与人生发展的智慧传播出去,并在中西家文化交融中创造出适宜杰出人才发展的和谐环境,成为各个国家都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总之,中华文化中的人生科学发展文化、中医文化、家庭和谐文化及早期教育智慧,不仅服务于中国,也将服务于世界。有了对需求的理解,文化走出去就有了方向和重点。

2、         文化交流:“家文化”与“人文化”

中国讲家本文化,美国讲人本文化,两种文化碰撞时,往往不是一种文化战胜另一种文化,而是在互相学习,文化融合中实现共生发展。

这是一位中国母亲讲述的故事:

我曾遇到一位美国人,见面时他热情地和我打招呼:“NICE TO MEET YOU!”我赶忙回复说:“NICE TO MEET YOU TOO!”没想到不爱说话的儿子突然迸出一句话:“NICE TO MEET YOU THREE!”

显然,儿子把我说的“TOO”(也)理解成“TWO”(二)了,既然母亲第二个问好,他当然要第三个问好了。

正当我想纠正孩子的错误时,那位美国朋友却蹲下来抱住了儿子,说了句“VERY GOOD!

此时此刻,我突然找到了自己的差距。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说教孩子,为孩子纠正错误,我们以为把孩子的错误纠正完了,孩子就变正确了,可是正是在我们的纠错中,孩子变成了不断犯错误的受管教者,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不敢说话,于是厌学问题、难以沟通问题变得严重起来。而老外却在宽容中接纳了孩子的对错两方面,赏识中对孩子敢于讲话给予支持和鼓励,关爱中付出行动保护孩子的情感。孩子就可以用充满错误的正确行动实现快乐成长。是啊,这种教育智慧难道不该我们学习吗?

其实,不少美国人都是这样对待孩子的。有一次下雨,美国小朋友一个个跑去滑滑梯,还故意在水坑地方踩踏。我慌忙拦住儿子,怕他弄脏裤子上课不舒服。而美国家长只是轻轻地对孩子说了一句:“BE CAREFUL!”他们鼓励孩子在大自然环境中体验生活,而我们用说教代替孩子的亲身体验。

在公交车上,一位从中国来的家长正在板着面孔训十来岁的孩子不听话,而在另一边,一位美国父亲微笑着和六岁的儿子平等聊天。美国孩子的大胆交谈和中国孩子的低头不语形成鲜明对照。这就是文化的碰撞。

我开始反思,并开始改变自己。

放学回家路上,我不再无休止地教育5岁的儿子好好听课,尊敬老师,不要和同学打架了,而是认真倾听他海阔天空讲发明创造。他说他要发明一辆能在天上飞又能在海里航行的汽车,这样他就可以不用来回换乘交通工具而很快回到北京了。

在美国我很奇怪,为什么不爱学习的孩子到了美国变得特别愿意上学,每天早早起来,嚷嚷着走着到KINDERGARTEN(.幼儿园)去学习。这段路,乘车不过十来分钟,走着却要四十分钟,可他坚持下来了,我们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中也走上了这条绿色长廊,享受着美丽的街景风光,享受着绿色的成长心情,享受着和孩子共生发展的智慧。

抱着学习和融入美国社会的心态,我主动参加着一项项学校活动:教育日活动、感恩节活动、圣诞节活动、万圣节活动、农场参观活动,在活动中我主动与美国大人和孩子讲话,动不动TRY TO SPEAK SOMETHING,偶尔说一句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R PARENTS,一旦听不懂,就说一句SORRY,I DON’T QUITE FOLLOW YOU。

就这样,美国人开始接纳了我,他们听说中国饺子好吃,主动询问,我们就给他们包饺子,他们高兴地抢着吃,我们就给他们讲些中国饮食文化,听得得意处,他们也要插话说,一定要带着孩子去中国。一些美国人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作客,这使我们有机会感受美国的家庭文化,也让我有机会传播中国文化。美国家庭一般有两个子女者居多,尽管不是独生子女,却有意识安排自己的子女到其他家去作家人,使孩子获得“放大”的家,融入小社会的机会。当时,同包括我们在内的三个家庭临时组成了一个智慧合作之家,让包括儿子、美国小朋友JULIAN、KANGDRYT及姐妹享受到三代人互动成长的小社会环境滋养。

美国人讲人本文化,中国人讲家本文化,所以有些人说,中国人有家,美国人没家,可实际上美国人受中国家文化影响,也越来越重视家。从经济上讲,老人不用儿子养,国家对老年人生活有保障,孩子到了成年也要独立,但是从心灵上,从精神上,美国人仍然需要家,他们对家庭教育非常关注,对孩子也非常爱。他们希望孩子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成为比自己棒的人,而我们往往在说教孩子中把孩子变成不如我们的人。美国有个爱家协会,倡导家庭之爱,鼓励将心归家,这种对家文化的关注和需求也为中美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     向世界奉献精华

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钱老留下的一个重要的遗言。钱老本人为什么会成为杰出人才?他的人生路上有哪些启示?他为什么要说这段话?我们今天的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又能从中受到什么启迪?

当我们沿着钱学森成长足迹追根寻源时,我们发现,“美国梦”离不开中国“家文化”智慧。钱学森正是从中华传统家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人生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根系”文化底蕴,以一个文化智者身分融入西方世界并走向杰出发展之路的。这不仅对中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启迪,也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了形象。

钱学森教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西方思想中的精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但他们没有能了解中国古代思想。”他提出:要把中国古代思想中的精华提炼出来以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于是有了钱学森大成智慧学的思路。

那么中国古代思想中有哪些文化智慧精华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和感悟这三大智慧:

一是“系统思维,辩证共生”的“易”智慧;

二是“多元互补,智慧整合”的“龙”智慧;

三是“唤醒心力,成就人生”的“魂”智慧。

钱学森教授正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智慧精华为文化底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下,创立了大成智慧学。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一是在“系统思维,阴阳辩证”基础之上发展的整体观,系统观。

二是在“多元互补,智慧整合”基础之上发展的思维观,创新观。

三是在“唤醒心力,成就人生”基础之上发展的人生观,幸福观。

1、           “系统思维,辩证共生”智慧

古人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在深刻感悟大自然的风、雨、雷、电、天,山川、河流、地中创立了系统思维,阴阳辩证的太极八卦图,形成了以象、数、理为内涵的易智慧。这种智慧让中国人有了最大发明:中医。中医运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辩证施治的治疗观,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对未来的人生发展带来智慧。中医必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点精之笔。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思路正是二进制的基础,发明“二进制数学”的德国人莱伯尼茨正是受到周易卦爻,先天八卦图的启发……,可见,西方发明的计算机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易文化走向世界的点精之笔。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智慧博大精神,我们从中感悟到的是:

人也是“共生体”,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理解剖系统,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藏象系统。中医正是在承认物质的实存在与虚存同时,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开辟了系统思维,辩证施治的科学道路。“系统思维,辩证施治”的中医智慧也给治国、治理社会带来启迪,因此有易医不分之说。

其实,人生的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如何运用系统思维,辩证共生智慧发展人生,解决人类社会和谐发展问题既是一个文化继承问题,也是一个融入国际社会,实现共生发展的国际文化交流问题。

面对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生态危机及至社会诚信问题、道德问题、孩子厌学问题、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当我们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不能解决时,系统思维,辩证共生智慧给我们带来启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何重新唤醒人的智慧心灵,帮助人生实现成长与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我们在第三个大问题中将和大家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这种整体观和系统观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迪。教育问题不能仅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去解决,更需要系统思维,辩证施治。把早期教育问题、“问题孩子”问题、夫妻关系问题、干部职工素质问题、老年健康长寿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等纳入“人生成长与人生发展”这一人生生命系统中,整体考虑,必将对提升人的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产生重要作用,于是有了“读懂人生四部书,实现人生四次成长”和“家道文化与人生成功”的智慧。

生命求真悟人生,生存求善学文化

生活求美追幸福,三生智慧境中习。

教育真谛在创境,人生科学是导师,

科学发展人为本,成功人生有知音。

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系统思维,辩证共生智慧引导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多元互补,智慧整合”龙智慧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牛头马面蛇身鹰爪鹿角鱼鳞,象征着集大成,得智慧的创新艺术。

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互补,集大成,得智慧的国度,儒、道、佛相济,共生发展中造就了中国的主流文化格局,形成了中国的龙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创新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儒家以“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智慧开辟生命之源,发掘生存之善,激活生活之美。于是有了“生命求真悟人生,生存求善学文化,生活求美追幸福,三生智慧境中习”的人生感悟。

道家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为而无不为”、“治大国若烹小鲜”、“柔弱胜刚强”、“逍遥游”的智慧开通了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自由发展的先河。

佛家对人为什么活着的追问,对觉悟人生见我心的反省,对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帮助人寻求超越生理需求的心灵生活带来智慧。

如果我们能学习儒家的仁爱观,帮助我们所爱的人感悟爱学会爱;学习道家的自由观,鼓励我们所爱的人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创新发展;学习佛家的觉悟观与我们所爱的人构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我们就可以在儒道佛文化相济中走上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的人生成功之路,实现创新发展,获得共同的人生幸福和超越功利化学业成功、职业成功的人生大成功。

这种思维观、创新观对我们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启迪。

有三种思维模式很容易限制了我们杰出人才的培养,影响我们的教育:

一是思维模式重名利,轻对真理的探究,重形象思维和谋略学,轻逻辑思维和实证科学,重眼前功利,轻对长远的系统思考和可持续发展。反应在教育上,就是重知识灌输,而轻把知识变为智慧,让智慧变为力量。这就如同计算机,只重视向硬盘里灌输数据,却不注重硬件升级,操作系统优化,联网协同工作。很难让计算机发挥出大作用。

二是思维模式简单,自我,非对即错,非黑即白,不是我竞争败你就是你竞争败我。在考虑问题时,门派极多,往往还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的是“我文化”,而不是与他人差异化生存中实现共生发展的“他文化”。这对我们整合资源,互动发展,实现创新很不利。

三是思维模式懒惰,僵化。体力上很勤劳,但思想上,心灵上却显得滞后。反应到教育上,作为主导者的老师和家长如果心灵不丰盈,也难培养出心灵美丽的学生和孩子。片面克隆和复制是创新的大敌。复兴文化不是复古文化,需要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环境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为我们发展思维科学这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同等重要的学科指明了方向,同时,思维创新也为行为创新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能够以人生发展人生成功为目标,从家文化出发,奠定人格基础,引导家庭成员、组织成员在互动成长中走向“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之路,杰出人才培养就有了希望。

钱学森大成智慧学为我们集思广益,智慧整合发展人生,培养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如果我们能学习儒家的仁爱观,帮助我们所爱的孩子学会爱,学习道家的自由观,激励我们所爱的孩子们为兴趣和梦想快乐表演,学习佛家的觉悟观,与我们所爱的孩子之间建立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孩子们一定会在提升道德力、智慧力、意志力中为自己的人生杰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这就是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龙智慧。

钱学森用自身成长的经历和大成智慧思想,对唤醒人们的智慧心灵,走向杰出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钱学森本人就是既有家文化底蕴,又在海纳百川,智慧融合中走向杰出发展道路的典范。这使他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社会科学、思维科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爱心是成人者之慧,爱好是成才者之神,爱学是成就者之师。

左脑加右脑,智慧不得了

大脑加小脑,习惯性格好

人脑加电脑,跟上时代跑

集思广益,智慧整合的“龙”智慧引导人实现创新发展。

3、“唤醒心力,成就人生”的“魂”智慧

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代表的先秦精神是中华魂文化的点精之笔。其唤醒心力,成就人生发展的智慧至今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进取。钱学森正是中华杰出代表,在继承发扬这种精神中走向了杰出发展道路,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学森人生成长的过程和他杰出发展的道路为我们的人生成长与发展带来启迪,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集思广益,智慧整合,唤醒心力,成就杰出一生。这一生是学习化生存,智慧化生活,意义化生命的一生,也是人生幸福的一生。

人是生理人,也是头脑人,还是灵魂人。生理人使人走向自然,头脑人使人走向社会,灵魂人使人走向神圣。

心灵之车盛如轿,幸福之人缘相随,

成长之心风雅伴,人生之家情谊深。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

人生,看起来很长,消耗时很短,

幸福,追寻时很远,感觉时很近;

读书,虽不能使人生变长,却可以让人生变宽,

成长,虽不能让幸福速来,却可以使幸福变厚。

当我们踏入秋天的园林,无论果实甜蜜还是苦涩,我们都要收获,收获一个不完美的秋天才是更真实的自然,但是有什么比收获了一个互动成长的心灵之家更大的成功呢?有什么比获到一种心灵成长的机会更幸福的呢?

人生中都有鲜花,那不过是天地一时的宠爱,花开总有花落,花开的时候个个艳丽多彩,花落的时候却浑然不同,有的把枯萎送与秋风,流逝于萧瑟,有的则结出一束秋实,藏匿于严冬,等待春天的再来。

大成智慧就是我们心中的秋实,播种这颗秋实,必将促进我们的教育走向创新发展的春天。让我们用大成智慧迎接光辉灿烂的明天。

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没有中断,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有“家”。是“家”这所“学校”承载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家”是小国,小社会,国是“大家”大社会,家和成事兴,于是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智慧。显然,“家”就是一所传承文明和智慧的学校。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来临,大批专业化工作需要专业化人才去承担,于是集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学校应运而生,其实,它不过是“家”学校在专业化知识学习方面的延伸和细化。但是“家庭”这个培养人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相处,如何创新的学校的责任却一直没有中断。一个没“家教”的人,一个没有“家文化”底蕴的人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也很难造福人类,也不会有人生的成功和幸福。办好家庭这所学校,一直是需要社会全方位关注,大人和孩子全员参与的一项系统文化工程。

显然,关注家文化,是继承传统文化智慧,实现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