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王立群讲师,王立群联系方式,王立群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立群:大勇若怯
2016-01-20 9746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但韩信年轻时,身为一介平民,性格放纵,不拘礼节。因此,他没有资格被推选为官吏,又没有经商谋生之道,养活不了自己,许多人都看不起他。

一次,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当着很多人的面侮辱韩信说:“虽然你个子长得高高的,喜欢佩刀带剑,装模作样,其实是个胆小鬼。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面对屠户的挑衅,韩信盯着他看了好久,然后低下身去,趴在地上,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这就是“胯下之辱”的来历。

韩信虽然忍受了胯下之辱,但在后人眼中依然是“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所以,真正的勇士所承担的不仅仅是淋漓尽致的豪情和激越,不仅仅是动不动地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不仅仅是光彩夺目的冠冕和鲜花,更是常人所不能承受的屈辱与艰辛。司马迁在高度评价了韩信一生的功业之后,也为韩信最终的结局甚感惋惜。其实,太史公的感叹,真正是有感而发,哪里仅仅是为韩信一个人,分明也是在感叹自己。

司马氏家族世代为史官,尽管中间曾一度中断,但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的时候,又接续上了这个职位。这是一个光荣的职位,所以,司马迁对此深以为荣。但是,汉武帝天汉二年的一场飞来横祸,成了司马迁内心深处难以忘记的永久创伤。这一年,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区区五千人马,配合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讨伐匈奴。在居延一带,李陵与匈奴八万主力大军遭遇,奋战八天,“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兵败投降。李陵兵败投降的消息传至长安,汉武帝大怒。前几天还纷纷称赞李陵的满朝文武趋炎附势,又纷纷指责李陵。司马迁痛恨这些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人,恰逢汉武帝询问他对李陵事件的看法。司马迁从李陵平时的为人以及作战双方的具体情形分析李陵投降可能是权宜之计,很可能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寻找机会报答汉庭,言说之间不无对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职的旁敲侧击。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讽刺自己用人不当。于是,以“诬上”的罪名下狱。案件落到了臭名昭著的酷吏杜周手中,被判死刑。按照汉朝律令,死刑可以用钱自赎;无钱可以宫刑替代免死。司马迁家贫无以自赎,亲朋好友纷纷与之划清界限,无人出手相救,司马迁只得自请宫刑,忍辱苟活。次年,司马迁平静地接受了最令人耻辱的“腐刑”。

李陵之祸、遭受宫刑,对司马迁心灵创伤很深。司马迁说:“看一个人对耻辱采取什么态度,就可以决断他是否勇敢。”所以,真正的勇敢不是因为某件事壮烈地死去,而是因为某件事“卑贱”地活着。他可以选择死亡,但为什么隐忍苟活?支撑司马迁坚持活下来的是他的史官家族的责任,是完成他父亲司马谈遗愿的孝心,是他成就一家之言的内在动力。

李陵之祸摧残了司马迁的肉体,然而并没有摧毁司马迁的人格、理想,反而激发了他发愤著书的精神。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皇皇历史巨著由此问世。

韩信忍胯下之辱,留背水一战之功;司马迁忍辱含垢,成《史记》皇皇巨著。这都是忍辱负重式的勇敢。但是光有隐忍,还不一定能算得上勇,如果仅仅一味地忍让,最多也就是委曲求全,所以,不仅能忍,还要知耻。成语“卧薪尝胆”说的就是这样的事。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