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涛,王运涛讲师,王运涛联系方式,王运涛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中华讲师网特聘讲师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王运涛:从小学生课堂到总裁班课堂
2016-01-20 39063
【摘要】当前教育界的最大尴尬就是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应对明天的事情。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带着学生拥有无限未来的理念来思考我们在他们走向未来的路上能做些什么,这无疑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的教育要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进行。小学生课堂与总裁班课程之间有很多有趣的共性的东西。 【关键词】小学教学;总裁教学;教学反思 教育应以学生生命价值的充分发展和发挥为宗旨,以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充分实现为最终目标。当前教育界的最大尴尬就是用昨天的知识教育今天的学生应对明天的事情。对此,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学生观来教学生,就成为一个关乎教育创新成败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毕竟教育者眼中的学生是什么,最终决定了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足点,带着学生拥有无限未来的理念来思考我们在他们走向未来的路上能做些什么,这无疑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敏锐地观察到学生发展趋势,必须有更渊博的知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潜能;我们要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尽可能地多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想办法教给学生一些对学生、对社会迫切需要的知识。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面临发展成长的压力,特别是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等普遍加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学生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困惑和问题日益突出。如何用未来的意识来培养今天的学生走向明天,这显然已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走向。小学生有时显得很无知,总裁们有没有类似的盲区呢?总裁们很忙需要学习总有效的东西,小学生的金色年华呢?有没有一种东西是小学生课堂和总裁班课程都需要的东西呢?有价值、有意义、有效率的教育如何突破现实的瓶颈呢?笔者认为,优秀的老师要教给学生未来真正需要的东西,正确处理好授之“鱼”与“渔”的关系。宏观来看,就是小时候重习惯培养,大些重方法指导,再大些重思维方式训练。对此,教师应尽自己职责,遵循规律,顺应学生天性,挖掘其最大潜能,促进其最好发展。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要思考诸如“为何活着”的问题,这就是人对于生命意义发自内心的叩问,是人对价值生命的一种诉求。有句“一切皆有可能”的广告语,用来形容我们的学生是十分贴切的。教育是不是要有长远眼光,小学时候的学习成绩(甚至大学)究竟与后来的事业发展有多大的联系,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审视。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拥有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作为老师就不能仅仅将其当作孩子来教。尽管他们首先是孩子,但也孕育着不少栋梁之才,那么栋梁之才应该怎么教呢?更进一步来讲,这些孩子如果都是明天的总裁,我们该如何教这些“总裁班”呢?这就需要看看当今的总裁们最需要学习什么呢?两者之间有没有共性的需求呢?讲授者的心态有哪些不同呢?小学生凭我们教授的什么可以成长为总裁呢?现实中的总裁需要补习哪些小学生的知识呢?通常我们认为,教小孩子比教总裁们相对容易些,真的是这样么?是不是我们现实中做得简单了呢? 幸福的教育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参与、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而非居高临下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对立。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既是教育的系统设计者,也是教育的引导者。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不断地发掘、培育和发挥自身的生命意义,现身说法、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身正人和教书育人;同时,营造以人为本、自由、民主、宽容和尊重的学习氛围,结合学科、专业课程进行教育。世间的事情可以简单地分成两类,一类是简单的事情,一类是复杂的事情。但人类是特别的物种,我们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也可以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孰对孰错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在人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有没有犯过“错位”的过失呢?有的话,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审慎实践;没有的话,我们更需要反思,因为可能是有过失而我们不自知,这就是更大的过失了。如今这世上的事情,能真正看清看懂的是越来越少了,但老师又是一个特别需要看懂、特别需要适应、特别需要质量保证的职业。这就注定了教师是在信息时代最容易患上“职业本领恐慌症”的群体,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不恐慌的”老师更有问题。 以人为本、摆脱教育的工具化与功利化,是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和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仍是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主、强调科学知识的掌握,如何避免“中国的教育,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怎样才能走出“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圈?很显然,仅仅会做题、会考试,不可能赢得人生的未来。射箭不看靶子,弹琴不看听众,说话“无的放矢”,办事效果肯定好不了,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对象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但我们真正把教育对象认清理解研究透其实是很难的,毕竟人总是形形色色,林林总总,性情万千,特点各异。我们又必须看到,在人生的旅途上,许多人学识相抵、智力相当,但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一事无成,关键的差别在哪里呢,会不会跟所受教育有关系呢?关系有多大呢?当然,教育不光是指在校园里读书,也包括在社会上读书,信息时代终究是终身学习的时代,对每一个人的自然都会更高一些。 时代不同,对象不同,如何教好历时性的东西和共时性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在点子上。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怎样找到“点子”、把握“点子”,是一个老师必须正视的课题。社会呼唤为充实人的全部生活、并不只是为劳动就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要紧的是人要藉着教育得到对于事物及人生价值的了解和感觉,人必须对人属于道德性质的美和善有亲切的感觉,对于人类的各种动机、各种期望、各种痛苦有所了解,才能是和别的个人和社会有合适的关系。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教不在多,对头才行。在我们没有掌握有效的理论和管用的模式之前,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什么的,至少我们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至少要保护学生创新性。说到底,教育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伴随人一生的马拉松比赛。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符合师生实际,有的放矢、不放空炮,多元融合、潜移默化、力求实效。教育的精髓是因材施教,但教育创新往往面临选择艰难的考验。譬如有个初一学生成绩不好,但是其他才能很好,例如开车水平已经很高,社交能力很强,如果和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只是耽误了他的才能的发展,但是培养这方面能力,还得同领导沟通,配套设施什么的都得跟上。一个人的成才需要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内在的努力上进,二是有利成长的社会环境,而如今许多环境的东西是做老师的无法掌控的。一些人选择知难而退,一些人选择迎难而上,一些人在焦急中等待,一些人在……但许多时候的教育一旦错过就不再,补课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人生的补课总会打折扣。因此,无论现实怎样的困难重重,我们仍要先在自己心中描绘出理想的教育景象,再在现实中寻觅可行的教育创新之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成为伟大的老师是每一个老师的使命。伟大的老师既要重传道也要重授业,要建立恰当的教师观。教育是强迫也是缘分,树立合理的师生观,是时代的呼唤;教育是为别人也为自己,端正自己的工作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家长是对手也是盟友,端正自己的家长观,是教育创新的前提;有启发也有灌输,重建时代的教育观,是以人为本的体现;要学习也要参与,重建时代的课程观,是新课程的标准;求升学更求和谐,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是人才强国的保证;教做事更教做人,不辱使命的教育观,是教师的行动指南。笔者认为,学生厌学的很大原因是社会给予他们太大的压力,这就好比是足球场看比赛,前面的人站起来看,后面的人也跟着站起来看,最后导致大家都是站着看球。如果有人理性一些说,大家坐下来看吧,但考虑到我坐着,有人会站着,结果大家都不愿意坐下来。当如花似玉的孩子都为了数字(分数)而活着,这个社会需要反省了,就像鲁迅先生当年提到的铁屋子一样,总是需要有人呐喊的,否则教育创新就是一句空话。 教育创新要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进行。乐学、会学一直都是中小学教师们研究的热门课题,培养学生兴趣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更是老师们一直研究的问题,但好象都不成系统,其实是应该系统地研究的。小学阶段教学到具体的知识是次要的,主要是要让孩子们乐学,会学;但现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已经让孩子们厌学,中学要培养兴趣可就相当费劲了。将心比心,有时候我们成年人对不相干的事情,我们尚且能拖就拖,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所以,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让孩子厌学,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不从学习成绩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孩子都很讨人喜欢;教育的现实却不容乐观,让老师们把学生都一事同仁地平等对待,似乎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多数老师都只喜欢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家长也是总要求自己的孩子要第一名,其实这样就使很多学生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有人说,这主要是升学率的压力,幼儿园的老师比小学的轻松,小学的比初中的轻松,初中的比高中的轻松;其实各有各的难处,不少学生都是在沉重的压力下成长的,且学生压力日趋低龄化,激烈的竞争不断前移。 在中国有许多事情喜欢从娃娃抓起。这是有一定根据的,当然我不是支持一切事情都要从娃娃抓起。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当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时,面对“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的提问时,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总之,小学生课堂与总裁班课程之间有很多有趣的联系,小学生与总裁们对老师的要求有着有趣的共性的东西。如果说一般的老师会叙述,好的老师会解释,优秀的老师会演示,伟大的老师会启迪,那么,小学生和总裁们恐怕都很期待会启迪的老师。因此,现代教师要做会启迪的老师,需要从孔子时代学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更要与时俱进地了解当今的儿童,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既要洞悉社会的真相和需求,又要研究今天的学生,形成人文的学生观;既要认真地研究学生,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既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发展的社会,又要因材施教勇创新,建立辩证的人才观。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