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子,凛子讲师,凛子联系方式,凛子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管理者心智、 情绪压力管理 企业心理教练 亲子教育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凛子:学校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作用初探
2016-01-20 49826
本文通过对学校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案例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学校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应用所产生的不同作用,得出了研究结果。即:在学校心理咨询中,首先应将面质技术与支持有机结合起来。以尊重、同感为先决条件,通过心理教师面质技术的有效运用,使来访学生跟随心理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自发地认识其认知与思维方法中的偏差,超越原有的思维模式,形成正确的认知。其次面质技术在转移至付诸行动解决问题之前,应该建立最基本的催化层次,循序渐进,尝试使用面质技术,避免辩解。再则,学校的心理咨询力求在面质中问而不审,质而不压,避免教师个人情绪的发泄或伤害到学生的感情,注意掌握以事实来改变学生认识中的偏差,真正有效地发挥面质技术作用,进而帮助学生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悦纳,从而战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和困难。 面质,也称对质,是指咨询者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情感、观念、行为的矛盾,或是挑战求助者去面对与现实不符的想法和自我打击的行为。促使其面对或正视矛盾的一种表达方式。 咨询者实施面质,并不在于向来访者说明他说错什么话,做错什么事,不是“指出错误”,而是“反射矛盾”。前者的重心落在纠正错误上;后者的重心则落在讨论矛盾和帮助当事人。美国心理辅导专家伊根指出:面质已日益成为心理辅导的核心部分,它促使来访者发现其言行中的种种自我挫败表现,并努力加以克服。 一、学校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研究问题的提出 学校心理咨询中的面质技术是指心理教师对来访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式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来访学生重新审视其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克服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以进一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 学校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的运用,已经日益成为学校心理咨询的核心部分。在学校心理咨询实践中,有些来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无能或失败,在谈及自己的问题时躲躲闪闪,不肯正视现实。心理教师常常通过提问、反问与深入的讨论来面质来访学生思维中那些自我偏向、自我夸张与自我挫败的倾向。面质技术的运用帮助了这些学生自我认识,并鼓励他们消除过度的心理防御机制,正视自己的问题,从而使问题得到妥善地解决。在此当中,对学生面质的意义不在于否定学生、贬低学生、教训学生,而在于开启学生、激励学生,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当前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伊文教授有一句名言:“没有支持的面质是会发生危害的,而没有面质的支持是贫血的”。一方面,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的使用迫使学生直接面对一种破坏性的方式,由此产生的冲击力可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没有尊重、理解和关怀的心理支持作为良好咨访关系的依托,学生会无力面对,甚至会吓跑。另一方面,仅仅处于关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没有面质技术的参与和对心理问题的积极干预,学生面对的许多心理困惑和矛盾就无法解决。没有面质就无法让学生自己去面对矛盾,也就不会有揭示矛盾问题根源的机会和矫正的过程,也丧失了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前提基础。学校心理咨询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自我成长,而不是让学生终身依靠家长和教师的理解安慰。因此通过面质技术使其自我暴露、自我认知、自我调整,最终达到自我面对和解决矛盾问题的目的。 笔者曾从事过十多年的学校管理工作,主持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校教师常常会遇上一些貌似钻牛角尖的成绩好的学生提出的颇费思量的问题,或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面对一些有心理冲突的顽劣学生所引发的事件.对此,许多课任教师甚至班主任都一筹莫展,或者干脆将此类学生归之为奇发异想的思维或道德品质问题。这使得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宣泄,进而引发其他学习和生活问题。因此学校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辅导中,面质技术的作用能否有效发挥以及作用的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感受和咨询结果,甚至影响到学校心理教育的效果,这些都使其日益成为学校心理教育课题中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研究领域。 二、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和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学校心理教师对来访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的面质内容。 2、研究变量:学校心理教师所运用的面质技术,在心理咨询中对来访学生产生的不同的面质作用和不同的面质效果。 3、研究步骤和结果讨论: 以下通过学校心理咨询案例中的情境反应所做的面质,可以分析学校心理教师运用面质技术,对来访学生心理咨询所产生的不同的面质作用: 案例一: 来访学生:我感觉班主任孙老师对我有偏见,他总是挑我的毛病,与我过不去。所以我也不给他好颜色,找机会与他作对,而且讨厌上他的课. 心理教师:怎么会这样?你具体说说看。 来访学生:上他的课的时候,他总是找一些很难的问题故意问我,使我无法回答,并且不让我坐下,令我难堪。而他显得很开心。 心理教师:你认为总被问到最难回答的问题,是这样吗? 来访学生:其实我和他无怨,又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他为何这样对我? 心理教师:那么你现在感到很不公平了,是吗? 来访学生:对啊! 心理教师:除了你,孙老师对其他同学怎样呢? 来访学生:他对他喜欢的同学就很好,而不喜欢的学生一样的不客气. 心理教师:能举几个例子吗? 来访学生:比如他对赵丽、王小辉、何强就很不好。 心理教师:看来孙老师不只是对你一个人不留情面,是吗? 来访学生:是这样。所以我们受气的同学背后互相诉苦,咒骂孙老师。 心理教师:你们上其他老师的课,有这样的感受吗? 来访学生:有。英语课和物理课. 心理教师:你想想,为什么孙老师会这样对待你们? 来访学生:我们上课说话。主要是听不懂,课堂太闷就互相说话解闷. 心理教师:那你们觉得这样说话对吗? 来访学生:当然不对。但孙老师越对我不好,我就越要在课堂讲话. 心理教师:你认为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 来访学生:虽然解决不了,但我这样是想告诉他,我不是好惹的。 心理教师:这样做,你能得到什么结果呢? 来访学生:让孙老师以后不要再找我的麻烦了。 心理教师:你这样说,是不是把孙老师的上课提问当作找你的麻烦呢?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能答对问题,孙老师会怎样呢? 来访学生:我想起来了。有次我真的答对了。孙老师还表扬了我呢? 心理教师:那你还觉得孙老师是在找你的麻烦吗? 来访学生:我总觉得他是在找我的麻烦。 心理教师:为什么这样讲呢? 来访学生:孙老师心里肯定不希望我答对。 心理教师:这就矛盾了,如果他不希望你答对,为什么还要表扬你? 来访学生:因为我回答正确,他不得不表扬我。 心理教师:那是不是每一个被提问并且答对的同学都得到表扬了呢? 来访学生:不是的。 心理教师:那孙老师为什么要表扬你呢? 来访学生:我想......他可能是想鼓励我吧。 心理教师:那你怎么能说孙老师总在和你过不去 来访学生:这…... 面质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分析—— 以上面质技术的作用在于:以尊重、同感为先决条件去面对来访学生,使来访的学生跟随着心理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自发地认识到其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中的偏差,并能够超越原有的思维模式,消除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可见,由于来访者在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上存在误区,会造成行为及情绪上的问题,但是来访者却认识不到这种误区,通过面质技术的应用,使其意识到,从而做出改善。 案例二: 来访学生:老师,我特别讨厌我班的一个男生,看到他,我上课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心理教师:你是说你很讨厌他,他影响了你的学习。 来访学生:对啊,你说他为什么这么讨厌? 心理教师:能具体的讲一下吗? 来访学生:他也没有招我惹我,但我就是看着他不舒服。 心理教师:那你这种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来访学生:这学期开始吧。所以他一看我,我就用眼睛瞪他。 心理教师:那你对他以前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来访学生:(脸红)我以前很喜欢他。 心理教师:你讨厌他也许是你喜欢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不对? 来访学生:好象是吧…… 面质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分析—— 该学生存在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或者对自己的情感、观念比较模糊。因此,可能出现前后的言行或情感不一致。这时咨询者需要使用面质技术,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言行或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咨询。 在这个案例中,这个女生本来非常喜欢这个男同学,但是由于防卫机制的原因,她认为自己非常讨厌他。如果心理教师不能发挥面质技术的作用,来访女生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的根本原因就无法找到,因此咨询目标也就不可能达成。 面质技术作用的有效发挥,使心理教师澄清了女生情感、观念以及行为上的矛盾,并把握了女生真正的感受。 案例三: 来访学生:老师,最近几天感觉特别压抑。 心理教师:你是说这几天感觉很压抑,对吗? 来访学生:是啊,单元考考得很差,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心理教师:由此感觉心理上很失落,又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是吗? 来访学生:是啊,考试时,明明会的题目都做错了,并且做得很慢,如果不是这样,我想我不会考得这么差的。 心理教师:你是说正是这两个原因造成你这次考得比较差,所以你感觉心里很不平衡。 来访学生:心里很不服气,凭什么初中时成绩比我差的现在比我考得好,都怪我太马虎了。 心理教师:你想没想过,或者你承认不承认:不管是马虎,还是速度比较慢,都说明你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对吗? 来访学生:是吧…… 面质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分析—— 来访学生原来在学校是同学中的佼佼者。从初中升入重点高中,高手如云,成绩下降是在所难免的。但来访学生却不愿承认这是现实,尤其是初中成绩比自己差的现在都比自己好,给其带来巨大的心理威胁,这个时候他就开始逃避。 由此看来,该来访学生在认知上存在误区,他不愿承认现实,因此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承认自己的差距,这样做虽然免于他的自尊心受打击,但是从长远来看,有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大的伤害,因此,这场心理咨询如果不采用面质技术的话,将会给他造成一种假象,并且会强化他的逃避心理。而有效地发挥面质技术的作用,就能够使他直面现实,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面质技术的运用使来访学生认识到:自己对人、对事的理解和要求与现实间存在的差距,从而促使其自我思考,勇敢面对现实,从而做出行为或认知上的改变。 案例四: 来访学生(满脸憔悴,脸带泪痕):老师,“我们班很多同学考试时候偷看,而我没有偷看,所以考得很差。” 心理教师:“你是说在考试时,很多人都作弊;但是你没有,所以成绩不是太理想,因此,感觉很不公平,对吗?” 来访学生:“是啊,气死我了,尤其几个男生天天不学习,一到考试就偷看,每次都考得不错。还恬不知耻,经常说,“这些女生真笨”。 心理教师:“因此,你感到很生气。” 来访学生:“换了谁,都会生气。辛辛苦苦到头来还不如他们好。并且我对学校感到很失望。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管理很严格,根本没有人偷看;我以为这里是重点中学,不存在这种现象,没想到是这个样子。我现在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样学有什么用?” 心理教师:“我理解你的感受!那你有没有想过去偷看,反正大家都这样。” 来访学生:“我绝对不会去偷看,那样不是自己真实的成绩,有什么意义。” (使用面质技术的时机到了。但不能一步到位,一下子指出她认知上的误区,她有可能矢口否认。) 心理教师:“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好不好:假如你这次成绩在班里是第一名,你还会不会这么怨恨作弊的人?” 来访学生:“那当然不会了。” 心理教师:“为什么?” 来访学生:“我都考第一名了,他们偷看不偷看和我有什么关系,反而更加证明了我的能力:他们作弊都超不过我。” 心理教师:“你刚才说你这次成绩在班级排三十多名,假如考试当中,你也作弊,进入班级前十名,有什么感受?” 来访学生:“没什么,偷看得来的,又不代表自己的真实成绩。” 心理教师:“那别人偷看得来的成绩能不能代表他真实的成绩?” 来访学生:“当然不能啦。” 心理教师:“假如别人都没有作弊,你的成绩处于三十多名,你该怎么办?” 来访学生:“当然是奋起直追了,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肯定会有收获。” 心理教师:“那现在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作弊,自己的成绩处于三十多名,你又应该怎么办呢?” 来访学生:“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面质技术的效果和作用分析—— 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心中的感受,对她坚决不作弊的态度予以肯定。但是,她一口咬定自己的成绩不好,都是别人作弊造成的;同时,一而再,再而三的推卸自己本应承担的责任。因此,运用心理咨询中面质技术,能够使她正视自己认知上的误区,承担起自己本应担负的责任。 另一方面,在安慰与支持,以及不断的以同感表达的理解之下,学生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这时是进行面质技术的最佳时机。但是绝对不能一步到位。如果一下子指出她的矛盾所在,会令其措手不及,无法从心理上接受,同时会产生防御心理,她有可能矢口否认。因此建立最基本的催化层次,循序渐进地推进面质技术,一步步,层层剥笋一样,达到令学生最后接受的效果。 三、研究结果 对学校心理咨询面质技术作用的研究,使我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学校心理咨询中的面质技术作用的发挥,应将面质技术与支持有机结合起来。即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同感为基础。这样才会给学生以态度诚恳、言之由衷的感觉。换言之,学校心理咨询中的面质技术是以尊重、同感为先决条件,使来访的学生跟随心理教师的提问和引导,自发地认识其认知与思维方法中的偏差,超越原有的思维模式,形成正确的认知。倘若心理教师并没有表达最低限度的辅助性的情感,缺乏同情心、尊重或真诚,那么这种面质不可能真正展开,也不可能对学生有所帮助。 2、在学校心理咨询中,要使面质技术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就要求心理教师了解来访学生,明白他的矛盾;关心来访学生的境遇,希望他有所改变;尊重来访学生的人格,知道他能够接受被指出的弱点,同时有能力改善自己。心理教师只有对来访学生有真正的了解,才能帮助学生面对事实。假若来访学生并没有感到心理教师是了解自己的,那么面质可能会阻碍师生之间的咨询关系。 3、学校心理咨询中要使面质技术真正发挥作用,推动有心理困惑的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就要求心理教师力戒主观武断、强加于人的倾向。力求在对学生的面质中问而不审,质而不压,避免教师个人情绪的发泄,或者因攻击伤害到学生的感情,注意掌握以事实来改变学生认识中的偏差,进而帮助学生的自我审视与自我悦纳,以战胜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和困难。 4、学校心理教师在运用面质技术中,即面质技在转移至付诸行动解决问题之前,应该建立最基本的催化层次,面质技术不宜一步到位。而应循序渐进,以尝试的态度进行面质,避免发生辩解。这样,也才能使面质技术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