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林,杨天林讲师,杨天林联系方式,杨天林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孙子兵法应用专家,主讲总裁班、国学班、中高层培训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杨天林:桓温北伐大业惨败于后勤的千古教训
2016-01-20 48528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公元345年)二月,桓温展开筹划已久的北伐行动,率四万军队攻打前秦王国。起初,晋军的攻势猛锐,战无不克,一度攻至前秦首都长安以东的坝上,但随后秦军精锐尽出,晋军战亡者高达上万人。

不过,晋军最大的致命伤,倒不是秦军的强大,而是后勤不继的弱点被对方抓住。前秦采取坚壁清野的狠招,使晋军无麦可收割,又无粮食补给的管道,士兵的生存问题无法解决,不得不退兵,北伐大业功败垂成。

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四月,桓温为了展现个人的雄风大志,再度亲率步骑兵五万人北伐,从兖州北上,攻打建都凿城的前燕帝国。桓温的参谋官郗超,发现这条路线的问题不小,不但路途遥远,而且作为水路运输的浑水有淤浅现象,届时恐怕为补给所扰,便提出了异议。

可惜,这番忠告却未获桓温重视。同年六月,大军推进到金乡(山东金山县)时,天旱不雨,河床干枯,水运完全不通,桓温下令挖掘运河三百里,使当地的浑水和清水相会,桓温随即率船队,企图自清水入黄河。船只前后绵延好几百里,看似声势壮大。郗超又在此时泼桓温冷水,他的理由是:

“从清水入黄河,水运不便,万一敌军拒不出战,而我们的补给线断绝,又无法顺利的因粮于敌,这是极为危险的事。

桓温可不理会这么多。晋军在攻势发起之初,所向披靡,前燕帝国皇帝,甚至打算弃城逃亡。桓温军力强大,部队训练有素,大可顺着河流向前猛攻,他却未这么做,仿佛不求胜利似的。前燕的司徒左长史申胤判断说:“桓温目前气势如虹,看似大有可为,不过在我看来,成功的机率微乎其微。晋王室衰弱,而桓专制王权,朝廷上下未必和他同一条心,一定不愿意见到他立功回来,便从中作梗,恨不得他失败。这是桓温不足惧的第一个理由。再者桓温仗着兵多将广,态度骄傲,应变力差,率大军深入敌境,有相当好的进攻机会,却不知好好利用,反而在河岸徘徊不前,想要和我军打持久战,等待全面的胜利。一旦粮食接运不及时,必定不战自败,这是必然的趋势。”

没过多久,果然起初威风八面的晋军,终于面临难题了。桓温企图开凿、修筑运河失败,粮食又被切断,军事攻势也遭燕军强大反击,前秦帝国的援军随时会赶来助阵。桓温眼看大势已去,下令烧毁船只,抛弃辎重和铠甲武器,从陆路往南逃走。

故事还没结束。前燕将士争着追杀晋军,领军的慕容垂却不这么想。他虽然也希望彻底歼灭晋军,但他认为晋军在撤退之初,内心惶恐,必然战战兢兢,此时追击,必遭到强力反抗,讨不到便宜。此时宜让晋军安心逃亡,当晋军发现后无追兵,戒心松懈,就会专心的日夜赶路。几天下来,精疲力竭,此时出击,必可大胜。

一切果真如慕容垂所料,桓温拼命撤退,慕容垂带领八干名骑兵偷偷跟在后面,几天之后,和另一名将领慕容德夹攻晋军,数万名晋军将土被斩首,桓温的北伐大业,再一次栽在后勤补给上头。桓温不懂得吸取教训,无法明白“因粮于敌”的重要性,只会刚愎自用,最后也没能实现统一大业。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