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云彬,乔云彬讲师,乔云彬联系方式,乔云彬培训师-【中华讲师网】
营销业界少壮实战派专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乔云彬:透视外资、国企和民企的竞争格局
2016-01-20 46379

最近认真的关注一下中国企业经营的状况,看到更多的情况就是当民营企业与外企展开激烈的市场厮杀时,最终丢盔弃家的往往都是民企。那么,又该如何看待外资和民企之间的“战争“呢?在自家门口,民企陷入失败的尴尬境地,究竟又有着哪些原因呢?

 

改革开放,引进外资,政府的本意是通过引进外资,尽快建立起一批现代企业,从而有效推动经济建设。但是,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政府又对民资同时施加了种种限制政策,从而使得国内的民间投资被压制,而大而全的国企却充斥于中国各个行业,尤其是在资源领域。比如说钢铁行业、电力市场,政府的调控使得在该行业内,民企毫无立足之地。现实中的情况是,电力、石化等行业,其进入壁垒虽然略有缓和,但依然大量存在。民营经济在这些行业面前陷入了尴尬境地,即使法律没有禁入,民企也很难涉足其中。

 

国企许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清、政企不分、效率低下、资本金不足、负债率高、市场竞争力缺乏等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国企选择了与外资的合作,跨过公司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到国有企业的股权重组中来,而外企所涉足的行业中,就包括上面所提到的“高门槛“行业。政府允许外资进入这些行业,甚至国有企业宁可打包直接卖给国际资本,给外资以极大的优惠条件,也不相信民企会有这个实力和能力,而且政府部门往往以“内资外资平等竞争”“引进先进技术”等理由,忽视民企在自主研发、自立标准方面的努力。

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最终将又这个国家的企业竞争力支撑,这就尤其需要国家创建公平的商业环境。而从各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垄断经济越多,对整体经济的长期发展越不利。甚至可以说,垄断收入越高,国家的经济就越危险,公平与效率就越难以实现。从这个高度理解,中国更需要引进的也许不是外资,而是一种能够促进企业竞争的公平机制。

 

 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人们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发展不错的民营企业突然间接受了外资并购,将自己卖出。在中国GDP连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民企为什么会“委身”他人?一个做的成功的企业家,会把自己的公司卖给他人,这种并购本身就是反常。这实际上表明了,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认为现在套现能比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也就是说,中国民营企业对未来成长的信心不足。

 

在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下,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最终取决企业的实力——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这个国家对其企业给予什么样的“待遇”,这才是关键。中国的民营企业所受的局限过多,生存空间狭小,如果不改变这一根本问题,在与外资的“战争”中民企将面对更为艰难的败局。

全部评论 (0)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讲师网 www.jiangshi.org 直接对接10000多名优秀讲师-省时省力省钱
讲师网常年法律顾问: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 梁俊景律师 李小平律师